自序

熟悉我的亲友都知道,我有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6岁。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还有一个叫“梦想”的孩子,它32岁。

1

那是一条名叫韩江的弯弯的小河,河的两岸散落着零星的小村庄。女孩出生在其中一个小村庄里,屋前的河水记载着她成长的模样,屋后的大山教会她挺直了脊梁。

女孩从小就喜欢读书。父母争吵的时候,女孩拿着一本书躲进小房间,能看上一整天。女孩六年级时,学校订了一本叫《广东第二课堂》的杂志。读着这些同龄人的文章,女孩既羡慕又向往,她对身边的小伙伴说:“总有一天,我的文章也能发表在上面。”小伙伴看了她一眼,大笑。她没有理会小伙伴的嘲笑,一本正经地说:“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作家。”

2

若干年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孩成了家乡小镇上的一名小学教师。别人追剧,她旅行;别人打麻将,她读书;别人“侃大山”,她写文章。不过,那时她离梦想仍然很远很远。

24岁那年,她把自己所有的文章重新梳理了一遍,分门别类地放进了信封,信封里夹着一封写给编辑的信。

敬爱的编辑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平凡的作者,读着席慕蓉、毕淑敏、琼瑶、梁凤仪的作品长大,我有过很多很多关于亲情的、友情的、爱情的、人生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有的被我永远埋在了心中,有的变成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我没有权利要求您像我一样喜欢和呵护这些文字,但是,请您尊重它们。

我想把它们变成一本书,像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像琼瑶的《窗外》……让它们被一部分读者深深地喜爱,是我异想天开的、幼稚的、执着的想法。从12岁到今天,当然,也包括以后。

所以请您,有空的话一定要看看它。如果没有空,请花几分钟把它寄还给我(随信附上回信的邮票)。谢谢!

我的名字叫昕钰。

3

“昕钰”这两个字是她查字典查来的,她把这两个字解释为:有太阳的地方就能发现这块宝玉。至今她还记得她写下它们时虔诚的样子。

后来,女孩来到深圳,先当了一名临聘教师,然后考取了编制,接着做到了学校的中层。她恋爱,结婚,买车,买房,生活越来越安逸。只是,她离成为作家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了。

不过,闲暇时光里,她仍然爱读书,有时也写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感悟。

2014年,重回教学一线的她突发奇想:或许,我可以出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的书。

于是,她整理了自己从教多年写下来的文章,然后,真的出了一本书。

因为她特别喜欢古龙先生笔下的小李飞刀,知道她喜好的同事平时就亲昵地称呼她为“飞刀”,学生则称呼她为“飞刀老师”。在她的眼里,教育工作和太极拳一样,都是慢功夫。因此,她的这本书题目就叫《飞刀老师的“太极拳”》。

她是忐忑的。她在前言中说:这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只是一个成长中教师的亲身体验。

她是幸福的。这本书的后记中,她说:这本书的出版,告诉她梦想是可以实现的;当然,它有时会拐个弯。

有一天,她收到一条小学同学的信息:“大作家,可以送我一本你的签名书吗?”

看到信息的那一瞬间,她突然想起了那个12岁的小女孩,想起了那个小女孩引以为豪的作家梦。

谁没有藏在心底的梦想呢?谁没有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走过弯路呢?只要前方能看见光,哪需要理会黑夜如何漫长?

4

如今,她已经从一名一线教师成长为一名教研员。同时,在争吵的家庭中长大的她,因为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富养”是什么,所以,为了修炼自己,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她还成了一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讲师。

2017年5月的一天,她和就读六年级的12岁的孩子们一起,阅读一个名为《最后的遗言》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他的墓碑上刻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她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制作的‘梦想清单’吗?不需要时间倒流,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为了你的梦想而奋斗,你就是一个伟人。”

而她自己,成为伟人了吗?

没有。

她只知道,在说出希望自己的文章发表的2年后,她的第一篇小故事《奖状》印在了《广东第二课堂》上。

她只知道,那些24岁整理的书稿,她打印了很多份,也买了好多好多的邮票,却最终把书稿和邮票压在箱子里。不过,即使搬了很多次家,那些书稿、邮票她始终没有扔掉。

她只知道,出书的过程有过太多太多的挣扎,但她仍然用2015年的暑假一遍又一遍地在电脑前核对那些文字,无比紧张又充满欢喜。

她只知道,在结束教师系列课程或者家长系列课程后,汗流浃背地把道具一件又一件往楼下搬的时候,深圳的天空已是繁星点点。她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

没有答案。

5

她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如今,她的梦想是:等老了,可以笑着回忆起“她”。

那个她,就是我:笔名昕钰,学生口中的“飞刀老师”,那个天真的小女孩,那个朴素的少女,那个打满“鸡血”的少妇,那个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中年女子,将来,她还会是一个俏皮可爱的老太婆。

在书房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旁边的书柜上,就摆着那本没有畅销、没有出名的我心爱的书——《飞刀老师的“太极拳”》。

如今,我鼓足勇气写第二本书了,当你拿到这本书时,你也在见证我的梦想。

有人说,写一本书,就像生育了一个孩子。我把当年那些压箱底的文稿拿了出来,重新修改,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还把这些年来我的以及我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记录了下来,同样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让你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爱和希望,一个追梦人的执着,一个读书人的成长,一个妈妈的挣扎和幸福……

感谢12岁时,那个曾经许下愿望的自己,也感谢手捧这本书的你,谢谢你看见我的梦想,相信你也能因此看见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