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主题、方法与逻辑结构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期货市场操纵的法律规制。首先,最核心是反操纵条款本身的理论基础和法律解释,主要解决不同操纵形态的界定和构成问题。其次,法律的执行机制也很重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此种机制将反操纵要求落实在自律或监管行动中的问题。

本书综合运用了规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与归纳方法、经济分析方法和比较法方法。其中特别强调对案例分析与归纳方法、比较法方法的运用。期货市场操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与执法和司法实践紧密联系的领域,就这个问题而言,理论研究不可能只凭想象来进行。然而,由于我们国家期货市场起步较晚,期货市场法制尚在发展之中,迄今为止尚未有诉至法院的市场操纵民事案件,中国证监会完成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多,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比较有限。与之相对的,美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美国法院判决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行政裁决的操纵案例均不少,理论界对这些案例也已经进行了相对深入的评论,是研究期货市场操纵不可多得的素材。因此,在本书的研究中,除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案例和中国法院的刑事判决案例外,还大量采用了美国期货市场操纵案例作为研究素材。此外,还对各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期货市场法律规范、监管文件进行比较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有五章,从逻辑结构上来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一、二章组成,主要探讨理论路径。本书不仅涉及了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还对期货市场操纵规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对价格操纵进行重构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欺诈操纵,从而建立起了价格操纵与欺诈操纵并存的二元规制理论体系。不仅为我国期货市场操纵规制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第二部分由第三、四章组成,主要探讨法律适用。本书发现了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法律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立法语言表述简略,既往执法案例也未能明确的情况下,归纳出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反操纵条款中两种操纵形态的差异化构成要件,并通过对中外大量案例的研究,总结出了针对每个要件规律性的认定方法。同时,针对跨市场操纵在行为模式和法律规制方面的特殊性,本书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

第三部分即第五章,主要探讨监管体制。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将期货市场操纵的法律规制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操纵有害,但是反操纵也有成本,而且这种成本不应超过操纵带来的社会成本。因此,本书在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基础之上,对如何妥善地建立高效和完善的监管体制问题进行了探讨。相关研究涉及监管权配置、监管介入方式和具体监管措施等问题。

本书全文采用论证式的写作风格,避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在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的主题之下,笔者将相关讨论分解为五大问题,即本书的五章内容。考虑到读者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有的愿意阅读全文,有的则只需要阅读特定章节,本书每一章都可以独立阅读,并采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为保持每章内容的完整性,该论题之下所涉及的内容都会包含在其中,即使是前文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也会做必要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