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于Power BI案例应用(第2版·微课版)
- 顾瑞鹏 汪刚主编
- 2049字
- 2025-03-13 16:57:14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目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为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会计工作是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快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方能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首次在2024年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为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助于推动会计工作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驱动决策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变革驱动更为显著。为贯彻落实《会计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数字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其中指出:鼓励单位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开展会计数据治理,探索形成可扩展、可聚合、可比对的会计数据要素,丰富数据应用场景,服务价值创造。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数据驱动决策。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财务领域,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大量抽象的财务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让财务人员能够更迅速地捕捉到关键信息。通过这种可视化方式,财务团队可以更深入地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种以数据为核心的决策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作为“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的入门级教材,主要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及对Power BI感兴趣的企事业单位人员,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商业智能的基本原理,并掌握Power BI这种自助式智能分析工具的一般应用。
本书特色
1. 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融合,彰显时代精神
本书每个项目都设置了“时代新知”栏目,其中不仅包含了对最新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的深入解读,还涵盖了前沿科技的探索与应用。这些内容紧跟时代脉搏,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最新发展,通过对这些尖端科技的深入探讨,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提升合规意识和数字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开发
本书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3所院校联合北京融智国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正金会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写。编写团队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和深入分析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确保教学内容契合职业岗位需求。
3. 结构完整,强调案例式教学
本书共分8个项目,各个项目的内容介绍如下。
项目一:讲述商业智能的基本原理、数据类型、财务大数据的界定、常见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可视化技术基础等内容。
项目二:介绍Power BI的基础知识、应用模式、系列组件、安装与账号注册、应用界面等相关内容。
项目三:以一家烘焙连锁企业为例带领读者快速体验Power BI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基本流程。
项目四至项目六:详细介绍Power BI从数据获取、数据整理、数据建模到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流程。
项目七:以白色家电行业的3家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信家电)为例介绍其财务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可视化过程(财务分析案例)。本案例所设计的财务分析模型可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复用。
项目八:以某滑雪品牌连锁店为例介绍其业务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可视化过程(经营分析案例),其中运用了大量分析模型,如帕累托模型、会员画像模型、波士顿矩阵模型等。
4. 四维分析模型,提升数据思维能力
本书项目七和项目八的综合应用案例采用四维分析模型完成,如下所示。

此模型能快速且清晰地确定数据分析人员的分析思路:使用什么度量值进行分析(如资产负债率),从哪些维度进行分析(如公司、年度),用什么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如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用什么图表进行展示(如折线图、柱形图),最后对展示的数据进行解读,并给出决策建议。
5. “项目任务式”编写体例,突出OBE理念
本书按照一般认知规律,共设计五大模块,方便读者学习。

本书教学资源
本书配套了8种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无障碍教学。用书教师登录人邮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即可检索获取。

说明
本书提供了配套的学习通教学资源,用书教师可发邮件至cuiwei@ptpress.com.cn申请。
本书编写团队
本书由苏州市职业大学顾瑞鹏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汪刚副教授担任主编,苏州市职业大学丁俊教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刘蕾副教授担任副主编,江苏正金会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今明先生参与编写。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温贻芳教授担任本书主审,并从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项目化开发及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北京融智国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陆家寅先生为本书开发了配套的教务管理平台。
致谢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足,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完善和修订。
编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