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手术“草医堂”

“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相传,自从麻沸散研制成功以后,民间纷纷传颂着这样的话。

找华佗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过去被认为生了“不治之症”的外科病人接踵而至。

相传,一天晚饭后,华佗和妻子商定,等来年开春,就把药铺迁到谯县城里,这样能够方便来求医问诊的乡亲们。

初春的谯城,乍暖还寒。悠悠涡水缓缓东流,几叶打鱼的小舟在河面上荡漾,要不了多久,这里将是芍药红遍、桐花满天的无限春光。

华佗把药铺搬进谯城之后,把看病的地方叫作“草医堂”。

“草医堂”这个名字既响亮又亲切,体现了华佗从医的初心,也见证了华佗行医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草医堂”位置相传就在今天亳州市的永安街中段路北,东邻神农氏衣冠冢,南邻曹操的斗武营。

民间传说,有一天午后,华佗回到小华庄给几个老病号送药,顺便看望了一下乡亲们。闲暇之余,他来到自家的庭院里浇灌花木。

这时,华佗突然发现了一株长得很大的月桂,粗壮的树干上有一道隆起的箍,像是断了又接上去的。他望着这道箍出神,慢慢地回想起来,这月桂还是他年幼的时候,父亲亲手嫁接的。

看着月桂嫁接的茬口,华佗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月桂能嫁接,人的手断了,怎么就不能接上长好呢?

于是,他兴奋地在园中急急踱步,竟被一棵桑树绊倒。当他忍着疼痛,扶着桑树站起来时,发现这棵桑树长歪了树干,心想,如果用枝条或木板固定好断枝,那么这个枝干一定不会长歪的。于是,他在桑树干上不断地进行试验,最后终于获得很好的效果。

几个月后,当他看到一株被接活了的桑树枝干时,高兴得简直无法形容。他立即取来斧锯,带着学生樊阿砍下一些粗细长短不等的桑树枝干,整修成一块块木板、木条,打算用于骨折病人断肢的包扎固定。

不久之后,华佗真的就用这种办法为骨折病人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般来说,几个月后,病人的断骨便会自动长好。

有学者经考证认为,现在断肢接骨的小夹板固定术就是华佗那时传下来的。

一日,华佗的“草医堂”里抬进一个姓刘的病人,他家住在城里,是个木匠。他在用工具削木料时,木料一滚,一失手将工具削在小腿骨上,伤势严重,流血不止。

华佗急忙实施抢救。

伤者回家后,由于行走不便,华佗天天登门为其换药。

刘木匠伤好后,非常感激,心想:要不是华佗的医德医术好,自己不死也得变成残疾!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怎么报答华佗的恩情呢?若仅仅送点礼物,表达不了心意。他想起那天负伤去药铺求医,看到药铺里满地摆的都是些坛坛罐罐、盆盆篓篓,足有四百余个,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听华佗讲,那里面装的都是药,四百余种药品分别装在四百多个坛坛罐罐、盆盆篓篓里,由于铺内空间有限,华佗将常用的365味药分成上、中、下三品归类,仍旧无法放下,整个药铺里摆得满满的,拿起药来很不方便。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木匠在家跟老伴商量:要是做个药橱,装上许多抽斗,把那些药物分放在抽斗里,这样取药配方,不就方便多了吗?

于是,刘木匠决定替华佗做个药橱,按照华佗在药铺中的摆设,将药物分为365味,药橱内分10行,9层,每个抽斗内又分成4格,共360格,9层下面再设置5个大斗,这样,365味药物正好可以各就各位。

刘木匠将药橱做好后,请来一班吹鼓手,将药橱披红挂彩,一路抬着,吹吹打打送到华佗的“草医堂”。

华佗看过刘木匠送来的药橱,非常高兴,他仔细一看,药橱正好可装下365味药。

转眼间,华佗的“草医堂”搬进谯城已三年有余。

一天,眼看药橱里很多草药就要用完,华佗跟妻子和学生樊阿商量,时下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自己出趟远门,上泰山采些稀缺之药。

这天,华佗身背药篓和药囊,路过一座城池。他正准备找个地方歇息,忽见一个宅院门前围了很多人,华佗走近一打听,才知道这家的女主人是个叫柏秀英的画家。

前些天,柏秀英突然生了一种妇科怪病,出现“八瘕证”,肚子痛得翻身打滚、死去活来。医生也请来看了,吃了不少药,可就是不见好,还越来越厉害了,大家都为她的安危担心。

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中年男子见华佗身背药篓和药囊,像个走方郎中,就问:“先生可否给画家柏秀英诊治一番?”

中年男子的这番话,引起了一番争执。

有人说:“多少名医都看不好,找来个无名草医有什么用!”还有人说:“我们这里离谯县太远,否则去把华佗请来,肯定能够得救。”

华佗听了,呵呵一笑,说:“请华佗不难,捎个信去他准会来。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我既然碰上了,不妨就让我看看。”

反对请草医的人,见此人大言不惭,更加轻蔑地说:“不是我们小看你,有真本事的医生,人家请都来不及,哪里还有闲工夫背着药囊到处游走。你还是别逞能了,哪家小孩生个什么脓疮,长个什么疖子,再请你吧!哈哈哈……”

华佗也不甘示弱,说:“华佗不也是喜欢背着药囊,村村寨寨走方行医的吗?常言道:‘单方能治大病,草医气死名医。’我好歹是个医生,看看总不会有坏处吧!”

华佗的话句句说在理上。于是,人们把他带到柏秀英病床前。那个最初喊住他的中年男人更是热心地向他诉说病情。

华佗一面认真地听,一面又是看舌象,又是切脉搏,又是摸痛处,最后十分干脆地说:“病人腹内长了疙瘩,所以作痛,只要开刀切除,疼痛即能消除。”

这时,人们又议论开了:“自古以来只有身体外面长的疙瘩可以割掉,还没有见过剖肚取身体里面疙瘩的。”

“听说如今华佗能够剖腹开刀了,而且还能不痛。可是说来说去,找不到他还是空话。”

“说说容易,我也会说。自己不能动手等于白说。”

华佗果断地说:“我来开刀。这个疙瘩已经有鸭蛋大了。事不宜迟,立即手术。”

说干就干。华佗让病人用温酒服了一包药粉,不多时,病人呼呼酣睡。

接着,华佗剖腹取瘤,果然取出鸭蛋大小一个肉蛋。然后他缝合伤口,敷上药膏,这一切做得是那么干净利落。待一切收拾停当,华佗坐下休息的时候,病人如一觉睡醒,张开了双眼。

这时,围观的人们也如梦初醒,发问起来:“你就是华佗吧!”

“我是谯县来的走方郎中。”

“他,他就是华佗,华佗来了!”那个中年男人嚷嚷开了。

事后,女画家柏秀英为了报答华佗的治病救命之恩,画了四幅花鸟屏,送给了华佗。

几个月后,华佗雇了三辆马车,满载着各种草药,回到了谯城。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四幅丹青放置于草医堂。

华佗的草医堂,自此洋溢着春天温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