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京,古称幽、蓟,是汉、唐时期的军事重镇,担负着防御游牧民族南下进入中原的重任。唐末以来,战争频仍,幽州成为多方势力觊觎、争夺的重地。之后,契丹占据幽云,形成辽、宋对峙局面;女真吞并中原,形成金、宋对立状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在契丹、女真的统治下,幽州凭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开始由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上升为北方政权的陪都和都城。最终,兴起于漠北的蒙古族建立大元帝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与割据。这不可不说是中国古代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局。随之而来的是,北京首次成为大一统封建王朝都城的所在地,终结了汉、唐建都固定于长安—洛阳一线的传统。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局。这一系列的变化,与蒙古族的强势崛起有着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关联。

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唐代称之为“蒙兀室韦”。到了12世纪末,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有100个左右,并且形成了几个大的集团,蒙古部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162年,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尼伦部孛儿只斤氏族中。经过联合与战争,铁木真击败、收服了各个部落,完成了统一全蒙古的大业。公元1206年(金泰和六年、宋开禧二年),全蒙古的奴隶主贵族在鄂嫩河畔举行了忽里勒台(大朝会),共同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上尊号为“成吉思汗”,这标志着蒙古族形成了统一的局面,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并有利于蒙古社会的全面发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后,开始商议伐金复仇,并谋求扩展活动空间。当时,大蒙古国的南方主要有两个政权,一个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另一个就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这两个政权成掎角之势。因此,若要伐金,就必须首先解除西夏的军事威胁。于是,成吉思汗先后派兵三次征讨西夏,迫使西夏纳贡请和。之后,蒙古大军开始南下攻打金朝。蒙古灭金的战争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1211~1217年为成吉思汗攻金阶段;1217~1223年为木华黎攻金阶段;1229~1234年为窝阔台灭金阶段。其中,1215年成吉思汗借口金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出兵攻占了金中都。

金宣宗的南逃,加之蒙古大军的围攻,导致金中都城内绝粮,人相食,皇城、宫城变为一片废墟。“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燕京宫室雄丽,为古今之冠,鞑人见之,惊畏不敢仰视,既而亦为乱兵所焚,火月余不灭。”金中都残破,人口凋零,并被降为燕京。元太祖十二年(1217)建行省于燕京,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木华黎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漠南汉地军政大事,形成燕京军事政权。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后,联宋攻金,于1234年正月破蔡州,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窝阔台修建了蒙古国的第一个都城——哈剌和林城。1251年,蒙哥即汗位,令其弟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军事诸事。宪宗五年(1255),蒙哥命忽必烈据桓州东的金莲川。翌年,“世祖命刘秉忠相宅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岗”,并在此“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即为著名的开府金莲川。1259年,蒙哥汗病死于伐宋军中。尚在鄂州前线的忽必烈得知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准备即汗位的消息后,便急速撤兵北还。只有当这位来自草原、长于马背之上,而又深谙汉法、重用汉族士人的具有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夺取了最高统治权,崭新的历史篇章才会随之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