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逻辑:基于中乐县的人类学考察
- 凡勇昆
- 1472字
- 2025-04-03 19:12:58
二 如今的喜忧参半
事实上,王校长对于领导能够对自己委以重任感到非常高兴,这毕竟保障了自己未来比较顺利的仕途,意味着所在学校能够得到教育局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他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达成了自我实现的目标,让整个人生充满了别样光彩。这样看来,他的确应该有充分的幸福理由,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接手这些具体事务的过程中,他也逐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烦恼。
提到这点,他脸上的表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整张脸扭曲成一团麻花,“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硬件上容易整,现在各个学校都建得差不多就行了,难就难在软件上”。此处的“软件”主要就是指教师队伍,正如他所言,中乐县城乡各学校在硬件上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现如今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差距已经不明显,甚至一些乡镇学校的校园建设要优于县城的学校。然而,城乡学校的教师和教育质量差距仍然比较大并有着正在逐步拉大的趋势,这就造成了城乡学校生源单向性流动日趋明显的局面。在一次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发展议题的内部会议上,笔者和王校长相邻而坐,其间曾和王校长交流过一个问题:“现在各学校的校长对待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什么态度?他们在特色发展、教学改革以及师资交流等方面有积极性吗?”听到我的疑问,他的表情变化得令我有些意外,只见他的眼睛迅速环视一下四周的其他人,然后用一种刚吃过苦瓜的表情和我窃窃私语:“其实真正要搞的校长没有几个,很多学校的教学常规任务就很多了,校长没有那么多时间,好多是真的没有时间搞。至于教师就更不想搞了,他们本就埋怨教学任务繁重,哪还有意愿去做这些事情啊。”
既然如此,为何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这些方面做得热火朝天?对于笔者抛出的疑问,他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你刚来到这里,很多基层事情你可能还不太了解,如果你待上两个月就肯定清楚了。就拿这件事情来说吧,即使有一些现在正在搞的学校,他们也大多有着自己的想法。”在王校长眼里,这样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想要获得额外的资助。教育局为了激励学校能够在特色发展、联盟发展等项目上推进,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目标,就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例如奖励那些依靠特色发展获得上级部门奖励的学校。毕竟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校长为了获得这种奖励,就会花大力气把这些事情做好。其二,新校长要政绩。那些刚被聘任的新校长在就任之初,就通过做几件“非凡”的事情来让领导和其他人看看,自己是不是完全胜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在情理之中。其三,学校迫于行政压力。如果是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明文规定必须要这么做,那么各个学校也就会随之动起来,总不能不完成任务啊!至于如何完成,如何能够顺利地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各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办法。
“痛并快乐着”,这或许是此时王校长现实遭遇和心境的真实写照。是的,他实现了十多年来的专业理想和抱负,获得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和荣光,他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然而,严峻而复杂的现实又让他时常感到彷徨和无助,想要抓住什么东西到头来却像一场虚幻的梦。“有时候我挺理解国家领导人的,比如他们确实希望房价能够回到普通人接受的合理价位,也提出了很好的想法,但是国家的好政策就是不能在地方扎根。城乡教育一体化和这个差不太多,也面临很多阻力啊!”他甚至怀疑了自己曾经三次“公车上书”的合理性:“如果什么都不做就不会经历这些烦恼,也不会承担什么责任,那样该多好!”可是转念一想好像这样的消极又不对,改革能有错吗?改革不就是引导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吗?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难呢?到底谁在阻挡改革的脚步?……这些问题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