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一带一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李永全

“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至今快五年了。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受到的欢迎和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

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的远景目标: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这条道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认可!

近五年来,中国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总额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扎实,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税收和就业岗位。

在2017年5月的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计划和措施,包括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将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2018年中国将在上海举行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进口博览会。

这些措施表明,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充满信心,表明中国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国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互利共赢,不仅在倡导,而且在践行。

继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2017年5月,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提出了“一带一路”五大走向的设想。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走向南太平洋。[1]与此同时,该文件还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和空间布局,即所谓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六廊”是指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六路”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内容;“多国”是指一批先期合作国家;“多港”是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一批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进一步繁荣海上合作。[2]这个指导性的合作框架指出了大致的合作方向,使“一带一路”架构逐渐清晰。

对沿线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7年5月,中国农业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这个文件向国际社会和合作伙伴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注的农业合作的立场,并提出了合作原则、合作形式和合作机制。2017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在农业合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此外,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合作也取得重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年初发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确定了逐步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基本形成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充分扩大文化交流合作品牌效应的发展目标,指出到2020年“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任务规划了12项子计划。[3]在以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从来没有出台过这样的规划。可以预期,这个规划的实施必将促进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文化繁荣。

“一带一路”建设四年多的实践表明,发展战略对接对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特殊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落实一个合作项目并不难,但是落实一批项目、落实一个连接多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实一个涉及行业合作的项目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双边或多边合作伙伴的发展战略能够实现对接,就会使合作具有扎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强调:“深化对接发展战略……从各自发展战略中发掘新的合作动力,规划新的合作愿景,锁定新的合作成果……为彼此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能。”[4]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在当今世界,任何安全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人类共同努力,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几年来建设“一带一路”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满足广大投资者、企业家以及学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了《丝路列国志》,并于2015年出版。《丝路列国志》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概况,包括历史、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投资环境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该书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书准备再版的时候,作者对书中的内容做了补充和完善,增补了最新数据。如果《丝路列国志》能够帮助朋友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务实合作的顺利实施,则编著者甚幸!

编者 谨识

2018年7月


[1] 《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0日电。

[2] 《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0日电。

[3]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http://news.xinhuanet.com/culture/2017-01/06/c_1120256880.htm。

[4]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http://news.gmw.cn/2015-11/08/content_17649527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