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天下的家族世界:《红楼梦》建构的历史语境
- 雷戈
- 1545字
- 2025-04-08 14:48:54
五 献诗
题名、作诗是省亲的重头戏。贾宝玉和众姐妹在元妃面前因景赋诗,献诗呈才,其性质和场面颇似官员们在皇帝面前献诗邀宠。“也可以看作是写清代臣僚们奉皇帝之命而作应制诗的情景的一种假托。”[112]既然风格属于宫体诗,大家都会自觉遵守规矩,尽情写出符合颂圣要求的赞美诗。比如,薛宝钗的避讳意识就超强。[113]“彼时宝玉尚未做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院’两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不仅如此,平时贾宝玉都喊薛宝钗“姐姐”,这会儿,薛宝钗连姐姐也要回避谦让了。“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114]
皇帝不在场,象征皇权的元妃就成为众星捧月的中心。在这种场合,代表皇帝的元妃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元妃的态度和评价便成为皇权意志的直接体现。
进入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贾妃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坐太监“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大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115]
接着,元妃命笔砚伺候。“亲拂罗笺,择其喜者赐名。因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对联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又改题,“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杏帘在望”赐名“澣葛山庄”。正楼曰“大观楼”。最后,题一绝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116]
题毕,元妃对诸姐妹说:“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薛宝钗一首《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道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林黛玉一首《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117]皆属典型的颂圣宫体诗。
元妃特别要求宝玉多写几首。“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无奈宝玉才思枯竭,而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了前三首罢。趁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眼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做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完呈上”。诗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118]元妃指“杏帘”为四首之冠。“此诗的好处是:在描述生活向往自然之间,不忘颂圣。”[119]因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直接“点出‘颂圣’之本旨”。[120]元妃又命探春“将方才十数首诗另以锦笺誊出,令太监传与外厢。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贾政又进《归省颂》”。[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