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 高程 张蕴岭主编
- 1416字
- 2025-04-08 20:28:47
前言
张蕴岭[1]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本辑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就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各有议程,但又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总的来说,对内改革为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对外开放则促进了对内改革,正是这两个进程的互动,才使中国在短短的40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当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对地区和世界发展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使中国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作为非西方大国崛起,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大国道路,在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倡议。比如,中国先后提出了解决领土争端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安邻、睦邻、富邻” “亲诚惠容”的新邻国观;提出了基于协商、合作的新安全观,“相互尊重、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结伙不结盟”的新型伙伴关系;提出了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
作为新型大国,一方面,中国通过积极参与现行的国际经济体系获得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现行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加大投入提升自身军事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型安全关系。
尽管中国宣誓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倡议、行为也有这样那样的疑虑,甚至被看作威胁。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许多人,包括决策者,往往以对抗性的思维看待中国,认为中国挑战美国,排斥美国,并为此制定遏制战略和采取遏制行动。鉴于中美是两个较大的国家,在此情况下,人们担心中美会掉入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进而导致世界大乱。对中国倡议并推动的“一带一路”也多有非议,怀疑中国借此排斥他国,实现霸权野心,如此等等。面对诸多怀疑、非议,甚至对抗,重要的是,中国能够把握大局,有定力,有自信,坚持不懈,让实践和时间证明一切。
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大变局时期,正确引导变局的方向至关重要。1900~2000年的上个百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冷战,产生了霸权,尽管战后世界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人类付出了太大代价。世人希望,自2000年开始的这个百年,不再发生大战,不再形成大对抗,不再出现霸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新时代发展的正确导向,需要中国努力,更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合作共建。
当然,中国的主要努力还是应先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共十九大已经制定了实现民族复兴的路线图,任重道远。其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离不开世界,需要创建和维护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进。让中国取信世界,让世界信任中国,从而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的“中国与世界”和“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若如此,则是新百年变局的中国之福,世界之幸!
本辑收录了20篇论文,涉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的理论、战略与定位的分析,对中国与邻国、大国,以及与非洲、拉美等关系的研究。这是国际研究学部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献上的一份礼物。我相信,本辑的出版会对读者深刻认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特别是有关中国外交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大有裨益。
本辑是国际研究学部与《当代亚太》杂志合作编辑的,高程研究员和她的团队为此项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如既往,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1]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至2018年9月30日),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