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瓜多尔:第2版(列国志·新版)
- 宋晓平 张颖编著
- 4380字
- 2025-04-08 18:07:06
第一章 概览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一 地理环境
厄瓜多尔国名为厄瓜多尔共和国(República del Ecuador)。国土面积为256370平方公里,居拉美第十位。[1]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部与哥伦比亚接壤,边境线长590公里;东部和南部与秘鲁为邻,边境线长1420公里;西濒太平洋。
(一)地形
厄瓜多尔是世界上地形最多样化的国家之一。全国分为四大区域。安第斯山脉由南到北纵贯中部,把大陆国土明显分成3个垂直平行分布的地理区域: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中部安第斯山区和东部亚马孙地区。另有加拉帕戈斯群岛(亦称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近海。
沿海地区 西部沿海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4.9%,包括下述省份:埃斯梅拉达斯(Esmeraldas)、马纳维(Manabí)、洛斯里奥斯(Los Ríos)、瓜亚斯(Guayas)、圣埃莱纳(Santa Elena)和埃尔奥罗(El Oro)。
沿海地区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从安第斯山麓向西延伸150公里,直到马纳维省最西部的圣洛伦索海岸,由起伏丘陵、海岸山地、海岸低地和蜿蜒曲折的河道流域组成。由北向南分布着海拔800米以下的山丘,组成了沿海山脉。这些山丘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越靠近沿海,山丘越低平。沿海地区最大宽度为180公里,位于瓜亚斯省,最窄处为20公里,位于埃尔奥罗省。在瓜亚基尔湾内有几个岛屿,最大的是普纳岛。
安第斯山区 中部安第斯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9%,包括下述省份:卡尔奇(Carchi)、因巴布拉(Imbabura)、皮钦查(Pichincha)、圣多明各-德洛斯查奇拉斯(Santo Domingo de los Tsáchilas)、科托帕希(Cotopaxi)、通古拉瓦(Tungurahua)、玻利瓦尔(Bolívar)、钦博拉索(Chimborazo)、卡尼亚尔(Cañar)、阿苏艾(Azuay)和洛哈(Loja)。
安第斯山区包括山区和安第斯南部山脉的延伸地带。这一延伸地带从哥伦比亚起始,位于北部的帕斯托地带和南部的洛哈地带之间,呈狭长形,长600公里,宽100~200公里。
安第斯南部山脉由两个平行的山脉,即西科迪勒拉山脉和东科迪勒拉山脉组成。东科迪勒拉山脉比西科迪勒拉山脉宽且高,其山峰的平均高度为海拔4000米。全国最高的山峰钦博拉索火山海拔6310米,位于西科迪勒拉山脉。全国最高的活火山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两个山脉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和盆地,宽约120公里,平均高度为2650米。一条横贯山脉把西科迪勒拉山脉和东科迪勒拉山脉连接起来,人们称其为连接山脉。阿苏艾山是横向山脉的最高点,海拔4500米,把这一地区分割成两个次地区,即北边的新火山地区和南面的旧火山地区。新火山区山峰高耸,峰尖陡峭,大部分山峰常年积雪。很多山峰为活火山,如通古拉瓦火山、瓜瓜火山、皮钦查火山、科托帕希火山和桑盖火山。旧火山区的山峰都不算高,峰尖一般为圆形,呈现出老火山的特征,火山灰质已然消失,成为丰富的植物养料。在这一地区的表层地带,蕴藏着大理石、石煤、石灰石等矿。
安第斯山区至少有22个高度在4200米以上的山峰。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火山外,著名的山峰还有卡扬贝山、安蒂萨纳山、阿尔塔尔山、伊利尼萨山、科塔卡奇山等。
山区的气候条件和火山运动使当地的植被十分特殊,类似于荒漠的植被。这种荒漠或干旱植被覆盖的地区面积为270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环境十分适合秃鹰等动物生活。
亚马孙地区 东部亚马孙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8.3%,包括下述省份:苏昆比奥斯(Sucumbíos)、纳波(Napo)、奥雷亚纳(Orellana)、帕斯塔萨(Pastaza)、莫罗纳-圣地亚哥(Morona-Santiago)和萨莫拉-钦奇佩(Zamora Chinchipe)。位于这一地区的纳波盆地长1400公里,宽1~5公里。
亚马孙地区西靠安第斯山脉,东部和南部延伸到与秘鲁和哥伦比亚交界地区。亚马孙地区76%的土地并不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仅占24%,大多位于河流两岸地区。这里的热带雨林植被十分茂盛,生长着奇特的植被和树木。一些树木高达45米。这里常见的树木是桂皮树(canela)、蓝花楹(jacarandá)和一些豆科类植物。
加拉帕戈斯地区 加拉帕戈斯(Galápagos)是厄瓜多尔的一个省份,包括13个大岛、6个小岛和42组礁石群,由火山岩质构成。是世界上第二大最活跃的火山群岛。总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群岛散布于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大陆的距离为900~1200公里。
群岛系500万年以前海底火山喷发而成。大多岛屿地势崎岖,多火山锥、巉岩和峭壁。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岛上,分布着2000多个原始火山,其中很多是活火山,像沃尔夫火山和阿尔塞多火山等至今仍很活跃。最高的火山是位于伊莎贝拉岛的阿苏尔火山,海拔1689米。伊莎贝拉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为4275平方公里。其次是圣克鲁斯岛,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这些岛屿的岸边低地大多贫瘠、干旱,植被以仙人掌科为主。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湿度不断增大,200~500米的山坡上生长着茂盛的常绿林,而海拔最高的地区是长满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旷野。在各岛屿上没有大的淡水源,只有一些小的湖泊和泉水。
河流和海湾 厄瓜多尔的河流大多发源于安第斯山区,水源来自山峰融化的冰雪和雨水,向东流入亚马孙河,或向西流入太平洋。山区的小溪和河流狭窄,从陡峭的山坡间急流而下。当河流流经盆地时,河面加宽,水流缓慢。当河流从安第斯山高地流向其他地区洼地时,河水又变得湍急。高地河流流入沿海地区和东部平原时,河面又变得十分宽阔。
沿海地区靠近海岸的河流大部分是流程较短的季节河,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充沛的降雨量使河流水量充足,但一到旱季河床便干枯了。常年河流流经内海岸地区,雨季时常形成沼泽地带。
瓜亚斯河是内海岸地区最主要的河流,长60公里,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向南部瓜亚基尔湾,构成内海岸地区非常重要的水利系统。瓜亚斯河在瓜亚基尔受山脉影响,河面变得狭小,流经南部诸城市时变宽,在河口处,形成一个环绕普纳岛很宽的拥有两个河道的海湾。瓜亚斯河流域覆盖了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至少有12条河汇入瓜亚斯河。瓜亚斯盆地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
埃斯梅拉达斯河是沿海地区第二个主要河流,全长320公里,发源于基多盆地,经埃斯梅拉达斯市流入太平洋。埃斯梅拉达斯河灌溉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
道莱河穿越沿海地区与安第斯山脉之间,在下游地区与温希斯和巴巴奥约两条河流汇合。在这里,靠近内地地区遍布森林,沿海地区生长着沼泽灌木林。
在亚马孙地区宽阔的平原和冲积山谷相间,不少宽阔的河流流经这里,其中有纳波河(1120公里)、库拉赖河(805公里)、帕斯塔萨河(643公里)、提格雷河(563公里)、莫罗纳河(418公里)、普图马约河等,这些河流均流入亚马孙河。纳波河发源于科托帕希火山附近,是东部洼地用于运输的主要河流。它的上游水流湍急,在与主要的支流科卡河汇合后水流缓慢,河面宽至500~1800米。帕斯塔萨河由山区的钦博河和帕塔特河汇合而成,这两条河均发源于安第斯山区。厄瓜多尔境内最高的阿格岩瀑布落差61米,位于帕斯塔萨河上。
瓜亚基尔湾是南美洲最大的海湾,是道莱河、瓜亚斯河、纳兰哈尔河的入海口。普纳岛位于湾内。北侧有莫罗水道深入瓜亚基尔市;南侧有汉贝利水道与瓜亚斯河入海口连接。与大陆连接处地势平坦,有大量海潮淹地。海湾沿岸地域是厄瓜多尔最重要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18.7%,全国较大的50座城市中有27座位于这里,其中包括全国最大城市瓜亚基尔。
火山和厄尔尼诺现象 厄瓜多尔火山众多。在历史上,火山爆发频繁,为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形成了厄瓜多尔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主要的火山有:钦博拉索火山、科托帕希火山、卡扬贝火山、安蒂萨纳火山、阿尔塔尔火山、伊利尼萨火山、通古拉瓦火山、科塔卡奇火山、因巴布拉火山等。[2]
科托帕希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东科迪勒拉山西坡厄瓜多尔境内,北距基多56公里。山体呈圆锥形,火山口直径约700米,深约360米。1533~1904年,发生了14次大喷发,1742年的喷发毁灭了拉塔昆加城和基多城。最近的一次喷发发生在1975年。科托帕希火山海拔4700米以上终年积雪。火山口经常溢出熔岩流,融化山坡上的冰雪,造成巨大的泥石流。
频繁的火山喷发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灾害。2001年8月通古拉瓦火山连续爆发,附近房屋的房顶被厚厚一层火山灰覆盖。除此之外,当地还发生了多次震级不等的地震,造成2万多人受伤。火山和地震使该地区95%的稻子、土豆、豆类和玉米作物受损,当地居民不得不把牲口和家禽转移到外地。
厄瓜多尔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给厄瓜多尔造成巨大损失。2016年4月,厄瓜多尔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4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使海洋水温升高,造成水灾和旱灾。1982年、1997年和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曾导致厄瓜多尔几十人丧生,造成5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二)气候
受不同地理位置、高度、安第斯山脉和海洋的影响,厄瓜多尔四个主要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厄瓜多尔的降水量因季节而异,冬季又称雨季,雨水较多;夏季又称旱季,雨水较少。
沿海地区 属热带气候,受海洋冷暖气流的影响很大,气温从南向北逐渐升高。平均气温为25℃~31℃。12月至次年5月为冬季即雨季。受厄尔尼诺暖流的影响,1~5月雨水较多,6~12月为夏季即旱季。尽管季节发生变化,但气温没有明显的起伏。降水量随着北部热带雨林植被向南部热带无树平原的变化而递减,年均降水量由3000多毫米减少到500毫米。雨季气温炎热潮湿。旱季轻微潮湿,但有些闷热。
安第斯山区 气候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地势每升高200米,气温下降1℃。海拔在400~1800米的热带,年均气温是20℃~25℃,降水量较大。海拔在1800~2500米的亚热带,年均气温是15℃~20℃,降水量适中。海拔在2500~3200米高度,年均气温是10℃~15℃,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海拔4650米的寒冷地带,年均气温为3℃~9℃。海拔4650米以上是冰冻地带,年均气温是0℃~-3℃,山顶常年冰雪覆盖。山区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气候较冷,5~10月为旱季。
首都基多,年均气温为13.5℃。气温变化经常引起暴风雨和大雾天气。1~6月为冬季和雨季,7~12月为夏季和旱季。一般下雨集中在4月份,有时受东部气候的影响,10月初仍为雨季。最热的月平均温度为16℃,最冷的时候为13℃。该地区每日温差变化很大,中午高达26℃,夜晚可降至7℃。另外,气候多变,通常早晨阳光明媚,午后则阴云密布,雨水沥沥。降水量根据地形而变化,山谷的年降水量通常是500毫米,山坡的降水量可以达到2500毫米。
亚马孙地区 属热带雨林气候,潮湿,炎热多雨,年均气温为23℃~27℃。与上述两个地区相比,亚马孙地区气候变化相对小一些。旱季通常是11月至次年2月。本地区西部的年均气温为25℃。丛林覆盖的东部洼地,雨量充沛,气温超过28℃。亚马孙地区的降水量50%来源于内部循环系统,其余部分来自西部地区。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携带着来源于大西洋和植被蒸发的水分与亚马孙盆地的湿热气流汇合,使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5900毫米,位居世界前列。
加拉帕戈斯群岛 为温带气候。群岛地处赤道,太平洋暖流和寒流交汇于此,同时受海洋性气候和高山气候影响。各岛气候有很大差异,有的潮湿炎热,有的干燥凉爽,年均气温为28℃。12月至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海平面气温为21℃。海拔450米以下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混合型气候,年均气温在17℃左右;海拔45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在1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