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著名城市

基多(Quito) 厄瓜多尔首都,皮钦查省会。人口为224万人(2017年)。位于基多盆地西侧。被皮钦查、科托帕希、安蒂萨纳和卡亚比等高大火山环抱。曾多次遭地震破坏。海拔2818米,气候因地势高而凉爽。温度年差不大,全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10月至翌年5月为雨季。气温日差较大,昼温可达25℃,夜间可下降到1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2621毫米。基多与北京时差为13个小时。

基多是16世纪在原来印第安古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南美洲古老城市。公元前1500年~前500年为科托克拉奥印第安部落聚居区,后为基图印第安部落联盟所在地,基多就是由基图印第安部落的名字演绎而来的。11世纪后由卡拉印第安部落统治,1487年被印加帝国吞并,153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厄瓜多尔独立后定为首都,有基多至瓜亚基尔铁路通沿海地带,有苏克雷国际机场,通泛美公路,与瓜亚基尔并列为全国两大经济中心。主要工业有纺织品业、轻工业、食品业、制药业、石油化工业和金属加工业等。基多有中央大学和天主教大学。基多保留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大量古老建筑反映了殖民时期多种文化和建筑风格。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最为著名,占地3万多平方米,为美洲首屈一指的大型宗教建筑。孔巴尼亚教堂被誉为美洲巴洛克式建筑艺术的典范。古老教堂和博物馆中荟萃了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留下的各种珍贵雕塑和绘画名作,这些作品是美洲“基多艺术学派”的典型代表作。市内每周举办印第安集市。用皮革、木头和金银制作的印第安手工艺品十分有名。

瓜亚基尔(Guayaquil) 厄瓜多尔最大城市,瓜亚斯省首府,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之一。人口为266万人(2017年)。位于瓜亚基尔湾内,道莱河与瓜亚斯河汇合入海口。地势低平,海拔仅3米,气候潮湿。年平均气温为24.8℃。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古时为万卡比尔卡印第安部落居住地。1535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始建。1942年受地震严重破坏后城市大部分重建,成为现代化城市。瓜亚基尔为天然良港,瓜亚基尔湾内有普纳岛为屏障,沿普纳岛两旁有两条天然水道进入瓜亚基尔港内,可免遭风暴袭击。全国85%的进口和50%的出口经由此港。瓜亚基尔有铁路和公路与内地沟通,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有纺织、食品、饮料、制药、造船、水泥、制糖等传统工业。另有炼油、橡胶、冶金和金属加工等新兴工业部门。市内有瓜亚基尔大学、天主教大学、艺术学院、国立图书馆等。城北是以玻利瓦尔大学为中心的文教区。旧城区有圣多明各教堂和圣弗朗西斯科天主教堂等著名古建筑。

昆卡(Cuenca) 厄瓜多尔第三大城市,阿苏艾省会。人口为31万人(2017年)。位于南部安第斯高地山谷,西北距瓜亚基尔120公里,海拔由2300米至2800米。气候四季如春,但变化无常,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风雨交加。10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6月至9月间为旱季,雨量极少。1557年在印加帝国托梅班巴城故址上建城,保留有许多印加帝国遗址和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故以“安第斯的雅典”闻名。城市博物馆内藏有丰富的古印第安人制作的精美陶器、武器和金银艺术珍品。艺术家和作家云集,手工艺品丰富,又被称为厄瓜多尔的“文化之都”。拥有著名的昆卡大学、阿苏艾大学、昆卡天主教大学和萨雷斯理工大学。现为国家南部大部分地区的商业中心。经营农产品、家畜、皮革和大理石等贸易。工业主要有纺织业,轮胎、陶器、皮革、金银珠宝首饰和工艺品等加工业,尤以制造“巴拿马草帽”闻名。旅游业较发达。距城5公里处有温泉浴场。有铁路通往首都基多和瓜亚基尔,泛美公路贯穿昆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