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9)
- 谢瑾岚 罗黎平 杨顺顺 刘敏等
- 3225字
- 2025-04-07 15:31:47
一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AHP-GRAP)联合评价法,以绿色发展总指数为目标层,以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绿色保障力为一级指标,以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绿色生活为二级指标,以36个具体指标为三级指标,对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
(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综合测算结果与评价分析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测算结果如图1-1所示。
1.总指数变动态势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由49.39上升至60.44,其间,虽有小幅震荡但总体而言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从总指数次级指标来看,绿色承载力贡献最大,绿色保障力其次,但绿色保障力指标值年均增速不高,而绿色增长度指标对总指数贡献偏低,仅在2013年略超绿色保障力,2016~2017年其发展加速,与绿色承载力的贡献相当(见图1-1、1-2)。

图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

图1-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得分对比
2.总指数增速变动情况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速为3.42%,其间,虽有小幅震荡但总体而言呈平稳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6年与2017年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3.57%,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绿色发展水平稳健提升(见表1-1)。
表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增速

同样,绿色承载力对总指数增速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绿色保障力,虽然绿色保障力年均增速仅为2.70%,但后期加速发力,稳定提升,2016年与2017年年均增速几乎追平另外两项指标。相对而言,绿色增长度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增长率的贡献偏低,但2016年后提速,与绿色承载力并驾齐驱。由此可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提高绿色增长度,将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方向。
(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分项指数测算结果与评价分析
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分解为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3个一级指标,分项进行分析和评价。
1.绿色增长度的测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测算结果表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由45.82上升到56.51(如图1-3所示),年均增长率为3.56%,其中2013年表现出色,增幅达12.03%,2014年增幅逆转为负,此后保持平稳上升态势,2016~2017年年均增幅为3.58%,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

图1-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变化趋势
从二级指标对绿色增长度的贡献来看,结构优化的贡献居首,创新驱动的贡献排尾。2011~2017年,结构优化指数由49.31升至69.24,略呈匀加速态势,年均增速5.82%。源于其次级指标即三级指标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人均GDP在近五年间增长接近40%。特别是2016~2017年两年人均GDP增幅达29.33%,工业劳动生产率甚至达44.84%;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由0.6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46吨标准煤/万元,共同为结构优化指数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
开放协调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的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近两年受大环境影响,部分指标表现欠佳,2011~2017年,开放协调由49.83上升到58.64,然后回落至56.88,年均增速2.23%,2016~2017年两年总体出现负增长,跌幅接近3%,年均跌幅为1.51%。从三级指标看,其中城镇化率由50.29%小幅上升到58.29%,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增速由12.26%升至15.52%,地方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比重基本平稳,2017年回落至3.49%,甚至低于2011年的3.65%;出口交货值相对规模呈现逐年微幅下降趋势,2016~2017年增幅为-16.5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5平稳下降至2.70,泰尔熵指数由0.10下降到0.09。
从图1-4可以发现,绿色增长度与创新驱动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只是前者增减程度更为缓和,绿色增长度在2013年前后的上升下降是与创新驱动能力的大幅升降及开放协调发展过于平缓分不开的。2013~2014年,创新驱动由53.27大幅下降到45.09,2015年持续降至43.17,年均增速为-3.27%,但开放协调在2015~2016年的大幅下降没有改变绿色增长度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结构优化的稳定支撑和创新驱动能力的阶段性平稳发展的支撑。从三级指标来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万人拥有科研人员数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出现明显波动,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先升后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明显下降,信息产业占GDP比重波动变化,整体呈现微幅下降趋势,其中,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2011年为19.54%,2013年达到峰值31.7%,2015年降至14.01%,2016年开始回升,2017年升至19.51%;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4.24%波动下降,到2017年降至4.05%。由此可见,着力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将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

图1-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二级指标变化趋势
2.绿色承载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由2011年的53.11持续上升,2017年达到65.62(见图1-5),年均增速达3.59%,2016~2017年基本保持同等速度延续递增态势。从其次级指标来看,水资源利用指数和水生态治理指数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利用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指标贡献较大,2011~2017年分析期间水资源利用指数由55.40上升到70.64,年均增长率达到4.13%。从三级指标看,其中万元GDP水耗2011年为123.39立方米/万元,2017年降至71.08立方米/万元;七年间工农业用水效率均大幅度提高,其中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由708.09立方米/万元降低到515.07立方米/万元,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81.84立方米/万元降低到52.00立方米/万元;但人均生活用水量始终保持微弱上升势头,由61.29立方米/(人·年)提高到67.60立方米/(人·年)(见图1-6)。
水生态治理指数也有较快提高,由2011年的51.92稳定提高到2017年的63.00,年均增长3.28%,这说明,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治理已取得明显实效。具体而言,2011~2017年,长江水质前五年明显上升,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三类(水质)以上占比由2011年的80.9%,到2013年升至89%左右;2016年降至82.3%,2017年回升到84.5%;湿地面积前两年为3.89%,后五年基本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为5.65%,保持稳定;万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总体增强,自2012年持续稳步递增,2017年回调至2056.63立方米/(万人·日);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与氨氮排放强度均出现持续明显下降,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由4.26千克/万元下降到1.33千克/万元,万元GDP氨氮排放量由0.53千克/万元下降到0.18千克/万元;化肥施用强度由0.50吨/公顷降至0.49吨/公顷,而农药施用强度总体保持小幅下降,时有波动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7.2~18.3千克吨/公顷。

图1-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变化趋势

图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二级指标变化趋势
3.绿色保障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由49.98上升到58.63(见图1-7),年增速为2.70%,其中2016年和2017年两年增幅达7.19%,年均增速为3.53%,保持了201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从数值上看,大多年份绿色保障力指数低于绿色承载力指数、高于绿色增长度指数。从增长率来看,与绿色增长度及绿色承载力相比,绿色保障力的年均增速低不到1个百分点,也比长江指数3.42%的年均增速低0.7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一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保障力提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
绿色投入增长较快是绿色保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2011~2017年,绿色投入指数由41.07上升到48.28,年增长率为2.73%。从三级指标看,2011年,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2.51%,此后总体呈先降后升态势,2016年微弱回落,到2017年大幅增长到2.73%,后两年年均增速为6.79%。此外,水利环境固定资产占全社会固定投资比重由8.33%提高到13.91%,增速明显,特别是2016年及2017年年均增幅达25.76%;但万人拥有环保人员数自2015年开始有所下降(见图1-8)。
2011~2017年,绿色生活指数由63.93提高到74.85,呈现先升后降再持续上升的状态,年均增长率高达2.66%。从三级指标看,突发环境事件次数评分由2011年的99.09升至2013年的131.18,2017年降至33,总体而言,说明环境保护与治理卓有成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4.89%上升到98.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由39.57%变为40.92%,略有提升。公共交通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11.39标台/万人上升为14.35标台/万人,小幅提升。地级及以上(省会)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由2011年的90.76%降为2013年的59.18%,2017年升至76.63%,波幅较大,但后两年增幅明显,超过10%。

图1-7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变化趋势

图1-8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二级指标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