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评价

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所属各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总指数比较分析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一,且排名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1.省域绿色发展总指数比较

2011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排名依次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经过七年来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11个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排名已变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湖北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云南省、江西省。

图1-19 2011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总指数

图1-20 2011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总指数比较

从2011年到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虽然部分省市的排名位次没有变化,有的变动非常细微,但各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只是提高幅度有所差别而已。排名位次没有变化的共有四个省市: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数由61.41跃升至81.82,一直稳居榜首;江苏省,绿色发展指数由54.11跃升至66.93;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数由53.86跃升至66.43;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由51.90提高到63.89,依序包揽前四,但江苏和浙江在2013年和2017年出现过换位情形,主要是由于各自绿色增长度排名及分值发生变化,位次完全未变的只有上海和重庆两市。部分省市排名略有变化,贵州省,绿色发展指数由47.65提高到58.12,前六年一直保持第五位,2017年下滑为第六;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数由43.93升至54.21,一度由第十晋升第九又跌至第十位,在2016年重回第九并保持至2017年;四川省从2015年开始由第六位下降到第七位,主要原因是绿色增长度、绿色保障力指数的增速放缓,分项排名偏低且下降所致。排名变化最大的省市是湖南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排名上升较大,其中湖南省由第十一位上升到第八位,主要是由于其绿色增长度增速非常快,分析期内稳步上升,绿色保障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其次是湖北省2012年由第七位降至第八位,次年开始上升,2017年到第五位,主要原因是其绿色增长度指数上升很快,其得分较高,对总指数形成有力支撑,另两项排名变化不大,其中绿色保障力虽然排名最后但分值未被其他省拉开距离;排名下降的为云南省,绿色发展指数由44.66提高到54.18,2011年为第八位,次年第七,2013年开始三年保持第八位,而后下降为第十并保持至2017年,主要原因是绿色增长度增速过缓,排名过低;江西省由2012年第九位滑到2013年的第十位,次年即下降到第十一位,主要原因是其绿色承载力增速缓慢且得分过低(见图1-19、图1-20、表1-9)。

表1-9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指数及排名

2.省域绿色发展总指数增速变化趋势

2011~2017年绿色发展总水平指数增速最快的是上海,年均增速达到4.90%,年均增速超过4%的有上海、湖北、湖南,最慢的是江西,仅为2.90%,其他省市处于3%~4%;从后续增长势头来看,2016年与2017年速度加快的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速度最快的是湖南,年均增速达到5.53%,超过5%的省市有安徽、湖北和湖南;减速的是上海和浙江,且年均增速低于3%,其余省市年均增速介于3%~5%(见表1-10)。

表1-10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总指数增速

(二)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分项指数比较分析

同样,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分项指数水平参差不一,排名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1.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增长度比较

(1)绿色增长度指数与排名。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增长度指数排名情况由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重庆市、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其中排名位次七年中始末保持不变的省市有4个,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四川省。上海市绿色增长度指数由67.33提高到88.58,始终高居首位;江苏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54.65提高到71.13,增速较快,一直稳居第二位,但与上海市相比,差距仍较大;浙江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51.24提高到64.07,开始年份略低于江苏,后来差距有所加大,但始终保持第三位;四川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41.35提高到50.35,排名由开始两年的第九逐级上升到第七位后又下滑到第九位,是因其创新驱动能力出现快速提高弥补了结构优化指数的下滑幅度。有3个省份的排名有所提升:湖南省、湖北省和云南省,湖南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40.18提高到54.48,排名大幅上升,由第十位升至第六位,主要原因在于结构优化指数增长较快,此外创新驱动能力的提高也是原因之一;湖北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43.80提高到60.47,排名由第七位跃升为第四位,源于开放协调和结构优化指数得到明显提高,其创新驱动能力也得以增强;云南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37.37提高到45.67,排名由多年保持的第十一位,2017年首次跨入前十。有4个省市的排名出现下滑:安徽省绿色增长度指数由44.04提高到51.41,因其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等相应因素的影响,排名一度由第六位下降到2015年、2016年的第九位,又于2017年上升到第七位;江西省由第五位下降到第八位,这是因为其结构优化指数增速过慢,排名下滑两位,创新驱动指数曾一度前进四位,但最终没能保持还是回落到并列第九位,开放协调指数的增速相对较慢,位次后退一位;贵州省由第八位下降到第十一位,其重要原因是创新驱动指数下降,呈现明显负增长。重庆市绿色增长度指数由46.15上升至56.38,相对而言,增速过于平缓,导致排名由第四位滑至第五位(见表1-11)。

表1-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增长度指数及排名

表1-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增长度指数及排名-续表

(2)绿色增长度指数增速。2011~2017年绿色增长度指数增速最快的是湖北,年均增速达到5.52%,年均增速超过4%的有上海、江苏、湖北、湖南,最慢的是贵州,仅为1.16%,其次是安徽和江西,均低于3%,其他省市介于3%~4%;从后续增长势头来看,2016年与2017年速度加快的有江苏、安徽、江西、重庆、贵州和云南,速度最快的是江苏,年均增速达到5.67%,超过5%的省市有江苏和湖南;减速的是上海、浙江、湖北和四川,浙江最低仅为0.75%,湖南持平,保持5.21%,除了上海、浙江和四川外,还有江西、贵州低于3%,其余省市年均增速介于3%~4%(见表1-12)。

表1-1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增长度指数增速

表1-1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增长度指数增速-续表

(3)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指数及排名与增速。2011~2017年间绿色增长度次级指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指数及排名与增速见表1-13 至表1-18。

表1-1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结构优化指数及排名

表1-1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结构优化指数增速

表1-1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结构优化指数增速-续表

表1-1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驱动指数及排名

表1-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驱动指数增速

表1-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驱动指数增速-续表

表1-17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开放协调指数及排名

表1-18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开放协调指数增速

表1-18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开放协调指数增速-续表

2.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承载力比较分析

(1)绿色承载力指数及排名。2011~2017年,各省市绿色承载力指数排名情况变动很小,排名始终未变的共九个省市,分别为:上海市、浙江省、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只有江苏省和重庆市的排名出现细微变动。上海市绿色承载力指数由64.42提升至83.37,多年稳居榜首,但从次级指标来看,上海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其实并非最高,倒是水生态治理为其绿色承载力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和支撑,水生态治理指数始终排名第一,说明上海市水生态治理卓有成效;浙江省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6.73提高到71.00,一直位居第二,其水资源利用指数非常高,长期排名第一第二,而水生态治理指数则在第三第四位间徘徊;重庆市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2.80提高到69.86,排名由第四位前进到第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快速提高是其主因,其水资源利用指数甚至在2016年和2017年超越浙江,由第二位跃升为第一,水生态治理指数则始终保持在第五位;江苏省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4.82提高到67.10,排名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排名下降主要因为水资源利用指数增长缓慢且排名下滑,并长期在第七第八的中下游水平徘徊;贵州省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0.76提高到66.98,排名一直保持第五,虽然排名不变,但从表1-21可以发现,其水资源利用指数增长迅速,排名五年间实现由第八跃进前三,升幅巨大;四川省绿色承载力指数由49.97提高到62.93(见表1-19),排名始终位居第六,其水资源利用指数排名由第三滑至第四,水生态治理指数则由第七升为第六,可见水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是其绿色承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云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绿色承载力指数排名情况在七年内没有改变,分别为第七、八、九、十、十一位,其中安徽、湖南及江西的二级指标水资源利用指数排名没有变化、水生态治理的指数排名也变化不大,而云南、湖北的二级指标指数排名则出现波动变化,但因二级指标排名彼此交替升降,此消彼长从而最终导致其承载力指数排名保持稳定。

表1-19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承载力指数及排名

(2)绿色承载力指数增速。2011~2017年绿色承载力指数增速最快的是湖北,年均增速达到5.32%;年均增速超过4%的有上海、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重庆和贵州;最慢的是江苏,仅为3.43%;其他还有三省市介于3%~4%。从后续增长势头来看,2016年与2017年速度加快的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云南;年均速度最快的是湖北,年均增速达到7.96%,超过7%的还有湖南和四川;减速的是上海和贵州,上海最低,年均增速0.87%(见表1-20)。

表1-20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承载力指数增速

(3)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指数及排名与增速。2011~2017年绿色承载力次级指标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指数及排名与增速见表1-21至表1-24。

表1-2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指数及排名

表1-2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指数增速

表1-2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生态治理指数及排名

表1-2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生态治理指数增速

3.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保障力指数比较

(1)绿色保障力指数及排名。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绿色保障力指数的变化均较大,排名均有所变动。其中贵州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4.11上升到70.44,排名由2011年第四位提升到2014年第一并持续保持到分析期末,主要源于其绿色投入指数增长较快,始终位列前二;其绿色生活指数排名始终保持在第六七八九的中下游水平。重庆市绿色保障力指数排名由第一下滑到第二,由64.42变为69.40,其绿色投入指数增速较快,一直保持前二;但绿色生活指数几乎停滞不前,由73.40变为72.85,排名则由第三急速下滑至第七。云南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6.26变化为63.65,波动强劲,排名由第二急速跌落第六又跃至第三,源于其二级指标均增速较快,排名提升,尤其绿色投入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排名由第四经第七跃至第三。浙江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4.00提高到62.12,排名由第五位一度跃至第三然后回落到第四,但绿色生活指数保持第二位的领先地位,并在2016年一度跃居榜首,绿色投入指数排名由第八滑到第十后跃至第五,2017年又下滑为第七。江西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5.90升至61.97,排名出现大起大落,呈抛物线变化,由第三位下降到第六位然后攀升至第五,其绿色生活指数排名非常抢眼,除2016年为第二外,一直位列首位,为绿色保障力指数的提升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绿色投入指数排名靠后,前六年为第十到十一位,最后跃升为第九。上海市绿色保障力指数提升迅速,绿色保障力指数由39.70上升到61.32,排名由倒数第一蹿升到第六,源于其绿色投入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排名均得以显著提高,分别由第十升至第四和第十一升至第八。湖南省绿色保障力指数提高得较快,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2.51上升到60.83,排名由第七升到第四、第三后又重新滑至第七,主要是因为其绿色投入指数排名出现较大变化,由第七升为第三又退至第五;且绿色生活指数未能提供足够支撑。安徽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48.68提高到58.50,排名由第十变到第八,中间年份也曾一度下滑到第十,其绿色生活指数排名上升两位,但波动主要是绿色投入指数造成。江苏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1.16提高到55.98,排名由第八下滑至第十位又上升到2015年的第七最后跌落到第九位,其绿色投入指数前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后期排名巨幅下滑,由第三滑至倒数第一;绿色生活指数排名大幅变动,由第六退至第十又前进到第五。四川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49.78提高到55.50,排名由第九升到第七再退至第十,原因是其两个二级指标增速缓慢,排名均出现下滑。湖北省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2.66提高到54.39,排名由第六降至第十一位,主要是因为绿色投入不足,绿色投入指数排名从第三波动式下滑至第十,绿色生活指数排名由第十升至第九再下降到十一位,最终回到第十(见表1-25)。

表1-2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保障力指数及排名

表1-2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保障力指数及排名-续表

(2)绿色保障力指数增速。2011~2017年绿色保障力指数增速最快的是上海,年均增速达到7.51%,遥遥领先;年均增速超过4%的有上海和贵州,最慢的是湖北,仅为0.54%,其他省市介于1%~4%;从后续增长势头来看,2016~2017年速度加快的有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云南;出现速度减缓的是上海、江苏和贵州。但速度最快的仍是上海,年均增速达到7.40%,虽然增速减缓,但仍为最高;超过5%的省市还有安徽和云南;速度最低的是江苏,年均增速为-0.28%(见表1-26);年均增速加快明显(3%~5%)的有湖北、重庆和江西。

表1-2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保障力指数增速

(3)绿色投入、绿色生活指数及排名与增速。2011~2017年绿色保障力指数次级指标绿色投入指数及排名与增速和绿色生活指数及排名与增速见表1-27至表1-30。

表1-27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投入指数及排名

表1-28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投入指数增速

表1-29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生活指数及排名

表1-30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生活指数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