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都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人民立场这一根本价值遵循,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原理,提供了世界历史眼光这一宏观的全球视野,同时塑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这种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自我革命精神的政党类型。正因为如此,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脚于“中国实际”。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然必然会因不接地气、不服水土而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决维护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紧密结合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立足时代前沿并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化为力量”。“化为力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化为信仰、化为武器、化为实践,具体讲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转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时代、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想武器,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力量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在“化为力量”上见成效,就必须在弄懂、真信、会用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弄懂马克思主义,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下大力气学、永不满足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实践学,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信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信奉其基本原理、理想追求、价值目标,并与否定、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会用马克思主义,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引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的逻辑所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时代问题孕育、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需要我们“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

编者

2019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