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国”作为历史辩题的条件、内容和主要矛盾

500年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中国等国先后获取和重拾大国身份。历史风云跌宕,有的穿过历史、延续至今,有的则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

“大国”的存在、变化、消亡及其作用的全过程,符合历史规律,并受历史规律的限制与指导,这是“大国”及其相关问题能够成为历史辩题的先决条件。回溯500年历史,“大国”是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并对历史车轮的走向产生巨大影响,这是“大国”及其相关问题能够成为历史辩题的必要条件。而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关键时期,“大国”的发展方向与行为方式将深刻影响全人类的未来,这是“大国”及其相关问题能够成为历史辩题的充分条件。因此,当“大国”及其相关问题成为历史辩题时,就需要充分把握历史规律和未来大势。

作为历史辩题,必然需要对历史规律、历史主体、历史动力进行考察,因而,此辩题涉及的主要内容为:

前置辩题:什么是大国

1.大国的构成要素

2.大国的存在方式与核心变量

发展辩题:建设什么样的大国

3.大国推动历史发展(大国对战争、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4.大国之争的本质

未来辩题:怎样建设大国

5.大国的现实性与未来性

6.大国何以担当百年变局

涉及辩题:大国的形象

7.大国形象的重要性

8.大国形象的本质与区别

以上辩题内容的关键在于对“大国”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界以“大国”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丰富,但相关成果或有意回避探讨“大国”定义,接受历史惯性认识,进行模糊处理,将个别国家认定为“大国”;或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出发,进行片面表述。零星分布的相关“大国”定义不尽如人意,对探析历史规律和把握历史大势缺乏指导意义。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国”的核心与外延具有较强的相对性,其阐释方式与路径又较为多样化,加之历史上各“大国”在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等方面各不相同,无法通过实证方式归纳统一标准。这也使该辩题的主要矛盾显现出来。

作为历史辩题,“大国”及其相关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

1.“大国”的运动变化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

2.“大国”的伦理属性与物质属性的矛盾

现实问题的矛盾首先需要从理论上予以分析、建构与阐释,从而对实践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