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青梅竹马

第二天,郑午起了个大早。

把自己拾掇拾掇,穿上王芳新买的白衬衣,牛仔裤,再把富城头往两边扒扒,镜子里的小伙子就帅出一股子文青味了,背上背包,把剩下的麒麟瓜带上,蹬着二八大杠出了门。

先去邮局把信投出去,拐头蹬到海天出版社。

门房大爷一看到他就笑开了花:“红塔山,你又来给我送烟了?”

“大爷,你还真猜对了。”郑午现在也不穷了,直接扔了包红塔山给他。

“哎唷,这怎么好意思。”

老头一边客气,一边把烟扫进了抽屉。

郑午上了楼,人也熟了,接待处的年轻女同志一看到他,就泡了茶进来,“小郑同学,你又来拿钱了?”

“对。你们这编辑部就是我的聚宝盆。”

妹子笑道,“对你来说还真是,你先坐着,我去叫老陈。”

陈编辑很快就过来了,一看到他就喜笑颜开,坐到他对面端了杯茶,居然开起了玩笑,“我的小福将同志,你这么快就从峨影厂回来了?”

“这不急着回来拿新书稿给您审嘛。”

郑午把书稿拿出来,抽出朱琳老师的玉照,放在上面,一起递给他,“幸不辱命,老师可以拿去向孙子交差了。”

老陈接过去,仔细摩挲着照片上那张笑颜如花的脸,喃喃道,“她还是那么年轻。”

郑午拍了句诗意的,“朱琳老师温柔明媚,连岁月也不忍苛待。”

老陈神情突然有些落寞。

这是有情况啊!

郑午小心思一动,遂道,“老师,朱琳老师她还没有结婚呢。”

“你小子。”

老陈回过神瞪了他一眼,“想什么呢!我们不是感情问题,就小时候做过几年邻居。”

欲盖弥彰做啥。

邻居,邻居,多少青梅竹马不都是从邻居处起来的。

郑午心里这样蛐蛐,嘴上却感慨道,“人这一辈子,最难忘的就是年少时的情谊,最干净,也最纯粹。”

陈编辑点点头,把照片放衬衫兜里,转了话题,“你的剧本定稿了吧。”

“定稿了,不然也不会放我走。”

陈编辑眼里的欣赏意味又浓了些:“厉害!又是长篇,又是短篇,又是影视剧剧本,还都做得头头是道,不简单。”

“都是靠灵感吃饭,得趁着写得出来的时候多写一些。”

“是这个道理。”

老陈翻开书稿,一看简纲,“清朝的背景?”

“嗯,想换个题材试试。”

“年轻人,思维就是活跃……这书我还得审一审,先放一边,今天我还有件大喜事通知你,中央电视台看中了你的《花季雨季》,准备买下你手上的影视版权。”

郑午瞬间如中六合彩,惊喜得大牙都露了出来,“有这么快?”

老陈点点头,“两天前电话就打到出版社了,只是我们不好联系你,才拖到现在。”

这可真的是大喜事。

不过,这并不出乎郑午的意料,他早早跑去注册一个光杆司令的艺人经纪公司干吗,还不是为进军影视界做准备的。

只是没想到是中央电视台。

比起原著作的福建电视台,平台又要好一些,毕竟现在电视还没有上星,只有中央台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造星也更容易。

看来还是沾了邓公南巡的光,现在所有政策都还在向特区倾斜,让自己这个社会边角料也能跟着受惠。

郑午连忙问:“他们打算出多少?”

“开出的价格是五万。”

“是不是有点少?”

“现在的市场价。”老陈抿着嘴思考半晌,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作为你的责任编辑,我建议你可以先拖着,毕竟这本小说有持续爆卖的势头,再等等,等销量更大,影响力也会更大,出版社就有更多的筹码跟他们谈版权。”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一般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是这样干的。

但郑午是一般人吗!

很明显,他不是!

他有把利益更最大化的计划!

为此,郑午恳切的道,“老师,我建议你们现在就跟他们谈,因为等到电视剧筹备到成功播出,肯定要等个一年半载,那时候书的热度也下去了,对出版社、对我都没什么损失。”

“现在谈不起价钱的。”

郑午狡黠的笑,“没事,我们可以在别处找补回来。”

“……胆子不小啊,算盘都敢打到央视去了。”

陈编辑立刻来了兴趣,“快说说,你手上有什么底牌。”

“我可以不要版权费,并免费提供主题曲和插曲。都是写好歌词和编好曲的,保质保量,非常契合小说主题,同时也符合上面对精神层面的要求。”

“……你别告诉我这歌和曲谱也都是你写的。”

郑午就坐着朝老陈微微欠身,得意的道,“不好意思了,正是学生。”

老陈是真惊讶了,“呵~,我真看不出你这么多才多艺,父母亲都是从事文艺事业吧。”

“不,他们从事的建筑事业,天天忙着修长城。”

“修长城……”

陈编辑很快回过味来,不由笑道,“你说的是打麻将啊,真调皮。”

“是的,这是他们的爱好。”

老陈坐正身子,看着郑午,严肃的说,“我活这一把年纪了,也知道免费才是最贵的,说吧,你想央视做出什么样的让步?”

“我想推荐两位男艺人出演本剧,当然,他们也不拿一分工资,还全程跟组,任劳任怨,给个盒饭就可以打发了,纯属为精神文明建设无私奉献。”

老陈嘴巴都忍不住抽抽了:“你居然还做起了艺人经纪?”

“对,我开了一家经纪公司。”

“你这是打算跟新世代影音公司学习,想捧出第二个火遍大江南北的杨玉盈和毛宁?”

郑午点点头:“我发现还是捧艺人钱来得最快。”

看不出嘛!

这老陈都胡子一大把了,思维还不算陈旧,居然知道这些新鲜玩意,果然,处在开改前沿的人,就是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稳重的老陈也不由重新定位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小子就是个斜杠青年啊。

不管哪个界,他都想伸手捞上一捞。

也不怕被人把手打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