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门阀
- 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 Ktv的章鱼
- 2145字
- 2025-04-11 07:36:09
“索粮。”
王融淡淡地回答了两个字。
天子刘协遣议郎董昭过来,通知刘备明早进宫议事。
商谈的无外乎是粮草问题。
“先生,何以见得?”
刘备一愣,追问王融。
王融很有耐心,跟刘备说着之前问过董昭为何独肥的问题。
百官公卿从长安到洛阳的过程中,颠沛流离,奔波劳碌。
先后经历了郭汜与其党羽部将夏育等人的作乱,华阴地界的段煨与种辑的斗争,以及弘农血战。
好不容易熬到了洛阳,被不远千里而来的徐州兵马接住,终于得以喘息。
喘息过后,需要考虑的,自然而然就是填饱肚子的问题了。
“是百官公卿请求陛下,想要号召我们徐州部众慷慨解囊,接济官卿。”
王融说道。
刘备恍然大悟后,正想着此事不难,意欲答应。
可王融却突然说道:“这正是劝说陛下东迁徐州的大好良机。”
他教导刘备,让刘备明天早上进宫议事出来之后,先答应天子,调遣部分粮草过来,不用太多,能够吊着公卿的命就行。
紧接着上奏说军中缺粮,难以持久,但徐州广袤,气候条件良好,沃野千里,粮草充足。
“届时可上奏陛下,就说先移驾徐州,待他日扫平寰宇、重整河山之后,再归还旧都不迟。”
王融的话,都被刘备一一记在心里。
刘备还怕自己记漏了,他把自己的内袍脱下,用笔写在衣袍上,回去之后默念到天亮。
能不能保住大汉颜面,能不能让汉室不再蒙羞,不在于刘备个人,而在于以王融为首的全体徐州部众,刘备十分清楚。
个人作用在大势面前,微乎其微。
只要保得住汉室江山,一切都是值得的,个人的荣辱得失算什么?
刘备是一心一意要把大汉重新扶起来,他心智坚定,态度坚决。
次日清晨。
从残破不堪的洛阳宫中回来的刘备,找到了王融,具说前事。
果真如同王融的猜测那样,是百官公卿请命天子,由天子征召刘备,向徐州部众索粮。
刘备答应了,也安排了人员调遣部分粮草过去。
“他们很快就会再次找上门来。”
王融让刘备先去巡视洛阳周边,他会应付宫中之人。
在刘备去巡视后没多久。
议郎董昭又来了,不过身后还有数道身影。
分别是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
都是世家、宗室、门阀。
梁绍见到王融后,脸色不是很好。
因为之前王融曾和刘备共同举荐贾诩为尚书,那将会替代了梁绍的尚书一职。
“既然徐州军已然听从天家圣令,遣来粮草,为何只得些许?”
梁绍质问王融。
根本就不够众人分食,只能塞塞牙缝。
“粮草自徐州出发,辗转北上,沿着黄河运来,多有不便。”
“尚书若想吃饱喝足,可随融到徐州,徐州全体同僚,必尽地主之谊。”
王融冷声回应。
“绍去徐州作甚!”
梁绍反驳了一句,不再多说。
侍中刘艾是宗室人,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后裔,他站出来想要说句公道话。
“我观徐州将士营寨之中,粮草堆积如山,哪至于缺粮少食呢?”
“烦请校尉知会镇东将军一声,再拨些粮草进宫,以解百官饥苦。”
“诚如此,则......”
话没说完,就被王融抬手开口打断了。
“寨中粮草,自归徐州将士分食,再无余粮调入宫中。”
王融表示,徐州军首先要保证各部兵马吃得饱,才有力气守卫洛阳。
如果百官公卿也想吃饱,那就放下身段,登上城头、进入营寨,执戟握矛充当将士。
这话使得几人尽是变色。
他们高高在上习惯了,哪里会自降身份去当什么大头兵呢?
抛头颅洒热血、拿命拼杀等报效社稷之事,自有他人代劳。
像他们这样的门阀、士人,只需在朝堂上动动嘴,说说话,把命令传达下去就行。
出仕不是为了当兵,是为了当官,所以王融的话,仿佛在羞辱众人。
“要去你去。”
司徒赵温冷哼道。
王融笑了,他笑问赵温:“融从徐州远来洛阳,一路上跋山涉水,与我徐州三军将士吃住同席,如何不在军中?”
“西凉虎狼兵马席卷洛阳,在城外耀武扬威的时候,是谁登上城头,指挥将士击退贼寇?”
“那时候,又是谁在残破不堪的洛阳宫中,战战兢兢,躲在偏僻的角落里,胆小如鼠,缩首如龟,生怕被抽壮丁拉上城头协防?”
就像下水道里的老鼠,藏匿在阴影之下,透过缝隙看着外面照射进来的阳光,不思付出却渴望着光明降临己身。
王融连续三问。
赵温难以接话。
“回答我!”
王融质问赵温。
理亏的赵温如何回答得上王融的问题?
他只好面露尬色,低头不语。
“琅琊王氏子弟,真是后生可畏。”
司隶地区最强大的士族门阀代表人、太尉杨彪开口了,他看着王融,言语不善。
王融不怒反笑,他问杨彪:“融曾听闻杨氏乃司隶头等大族,族中僮仆部曲子弟盖以数万计,太尉何以像是败犬一般,被西凉军从长安撵到洛阳,大失颜面?”
当前,徐州地区的所有门阀所背靠的大树是汉末顶流袁氏,王融不需要给弘农杨氏太多面子。
他也不怕杨彪牵头带领朝臣反对王融。
毕竟到了徐州,王融扯起袁绍的大旗,必当应者如云,组建新的朝廷如吃饭喝水那样简单。
至于后面袁绍别有想法了,则另当别论,徐州人和袁绍之间,肯定是要打一场类似官渡之战的战役,从而决定朝廷和天子的归属权。
“后生,你也是士人子弟,何必说此不敬老者的粗鄙之语?”
杨彪心中微怒,但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语气稍稍重了一丝。
身居高位多年,他的养气功夫已经炉火纯青。
“融只是说些粗鄙之语,而太尉等公卿,却做些粗鄙之举,是谁不敬?”
王融反问。
这回赵温找到机会驳斥了:“你把话说清楚,我等尽是清流,谁做粗鄙之举?”
既然对方自取其辱,那王融就不客气了。
“自到洛阳以后,你等既无护驾之迹,亦无守城之功,却强行索要具备护驾之迹、守城之功的三军将士的粮草。”
“难道这是清流人士该有之举?”
王融的话,仿佛洪钟大吕,狠狠地敲击在众人心头,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