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封赏
- 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 Ktv的章鱼
- 2302字
- 2025-04-18 07:36:01
新的朝廷坐落于徐州下邳,徐州士人迎来了一场饕餮封赏。
三互法只限制地方官员,不限制京师中枢官僚。
朝廷在徐州,徐州人在朝廷当官,没毛病。
于是,王融和陈登联名上书,先请封刘备为左将军,请封关羽为平南将军,请封张飞为平东将军。
大汉的将军职务,大将军为顶峰,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等。
再次是东南西北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往下则是杂号将军,诸如之前的折冲将军张飞。
刘备麾下的幕僚糜竺、糜芳、孙乾、简雍等等,都安排了无关紧要的朝廷职务,全是在朝编制,受制于左将军府。
如此,刘备就不得不站出来,为徐州人请封。
请封王融、陈登为尚书,尚书台有六名尚书,分管六曹,但徐州朝廷只设置了两名尚书,各管三曹。
王融继续兼任司隶校尉,掌管下邳禁军校尉,陈登督管宫中大小事宜。
宫中、宫外全被王氏、陈氏把持。
徐州内部的大小门阀豪族,都聚集在王、陈二氏身边担任朝中要职,吃尽了利益,风光无限。
另外,陈群被请封为下邳相,董昭被请封为尚书仆射,贾诩被请封为尚书令。
贾诩不受,依旧请求担任王融司隶校尉名下的小小假佐,尚书令一职空缺了出来。
最终落入了人在兖州的陈宫身上,这是徐州人对盟友兖州东郡人的回馈。
连同吕布,也被请封为镇北将军。
至于周泰、徐晃、蒋钦、甘宁、徐盛等皆封中郎将,作为封将军前的过渡,只等再立功勋,便可晋升。
其余徐州刺史部的将士、文官也都各自封官。
至此,朝廷大权皆归于徐州刺史部。
黄门侍郎钟繇,经下邳相陈群举荐,进入了尚书台中,成为了王融麾下的属官。
刘备想为陆康请封,陆康不受。
“左将军忘却了当日之言?”
私下里,陆康问刘备。
“不曾。”
刘备说道。
“既然如此,左将军有何行动?老夫愿意竭诚配合!”
陆康追问。
刘备不能回答,良久过后,他才长叹一声。
“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前的局势,刘备也无法左右。
陆康闻言,黯然神伤,他默默地回去了,闭门不见任何人。
徐州朝廷成立后,从各地问询赶来的官卿不计其数。
有原本从长安朝廷一路追随过来,落后于人的朝中公卿。
也有靠近徐州淮泗之间的地方官员。
他们都来下邳朝廷面圣。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紧赶慢赶,总算赶到了下邳。
如同在长安朝廷一样,三人只得官职,并无实权,但他们仍旧选择留在下邳,聚在天子身边。
朝会上。
尚书王融为徐州治中从事王朗请封为扬州会稽太守。
杨彪带头反对。
反对无效。
尚书专门管辖朝廷的人才选拔,王融举荐王朗,陈登也举荐王朗。
整个尚书台机构大小官吏,都在举荐王朗。
一锤定音。
王朗得以出任会稽太守。
朝会结束后。
东海王氏在下邳城中设了一场宴席,宴请了王融和陈登。
王朗感谢了王融和陈登的抬举。
“不必如此。”
王融摆摆手,“当初说好了,徐州人同进共退,大家坐在一起,体面进食。”
陈登亦道:“此次君出任会稽太守,当心袁术。”
经徐州人内部商议,扬州那边必须有徐州势力坐镇。
只有这样,才能制约淮南地区的袁术,让袁术兴兵伐徐时有所忌惮。
而王朗自然也明白自己的任务。
“朗只精于经学,并不通军事,劳烦......”
王朗请王融、陈登遣些善战之将,与他同赴会稽。
当下,王融推举了徐战、徐盛父子。
徐州水师有了周泰、蒋钦、甘宁、关羽之后,徐战、徐盛可以继续去会稽发展新的部队了。
父子两人有经验。
“善!”
王朗欣然接受,带着徐战、徐盛赴职会稽去了。
此外,王融又找到钟繇,请钟繇去会稽当从事,专管会稽的人才选拔。
这是一场利益交换。
徐州人请钟繇背后的钟氏联合王朗、徐战、徐盛,镇守会稽。
作为回报,钟繇以从事身份,可以往会稽郡内推举些颍川长社子弟。
“好。”
钟繇只思虑了片刻,便答应了下来。
他很清楚,钟氏目前在下邳朝廷毫无影响力,远不如奔赴会稽,为钟氏子弟谋些实际福利。
“融送君一程。”
王融亲自送钟繇登船南下。
看着船舰远走的残影,王融这才稍稍安心不少。
有钟繇、徐盛等人在会稽,足以搅动袁术和孙策之间的漩涡了。
......
冀州。
正在和公孙瓒争夺河北雄主的袁绍,得知天子东归徐州,朝廷在下邳落户,而袁绍被封为大将军的消息后。
袁绍顿时大喜。
“刘玄德还是个忠厚人。”
不枉袁氏的一番认可。
此刻,袁绍正琢磨着遣谁去下邳朝廷担任要职。
一旁的田丰大声劝阻袁绍。
“主公万万不可,徐州部众劫持天子,已是众矢之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们分明是要拉主公下来搅这趟浑水啊!”
田丰当即建议袁绍,以袁氏威望,号召天下义士,征伐徐州,匡扶汉室!
“待安定了徐州,主公便可登居高位......”
话没说完。
袁绍便反问田丰:“绍如今已是朝廷大将军,还不算高位吗?”
既然号召天下义士征伐徐州,匡扶汉室的目的是为了登居高位,那我袁绍如今的大将军算什么?
目的已经达到了!
“主公!”
沮授也开口劝说。
“除了登居高位之外,我等破了徐州,还可奉天子以令不臣!”
他不止一次和田丰联名上书劝说袁绍,奉天子以令不臣。
但袁绍只是推脱说河北战事吃紧,似乎并不把天子之事放在心上。
沮授、田丰深感为憾。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袁绍潜意识中,袁氏已经可以和天子平起平坐了。
彼可取而代之。
这也造成了袁绍对迎接天子之事不是很上心的结果。
“主公......”
“行了!”
袁绍摆摆手,让沮授、田丰下去。
他喊来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袁熙,以及心腹校尉应勋。
“你们收拾一下,即刻出发南下徐州,协助下邳朝廷的组建事宜!”
于是。
袁熙、应勋到了下邳。
袁熙被下邳朝廷安排了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只管迎送、接待、朝会安排等典礼之事。
位高权轻。
而应勋则被塞进了尚书台里,王融发现,应勋是个实干型人才。
因此王融把应勋当牛使。
下邳新朝廷的制度、百官典式、礼仪制定等等,应勋一个人都能干完。
“难怪袁氏是一座绕不过的大山。”
四世三公的袁氏麾下,有多少像应勋这样门生故吏?
王融感慨。
此时一道新的消息传来,打乱了王融的计划。
下邳城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团结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