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雍微微颔首,眼中透着几分欣然,缓声道:“平身吧。”太子李善煜身姿矫健地站起身来,李和雍满含期许地凝视着他,语重心长道:“太子啊,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既已行过冠礼,也到了成家的年纪,顺打算为你筹备婚事。”
在大夏,竞选太子妃向来是件大事,其中花费自然不菲。依循历朝旧例,户部和礼部会承担大部分费用,圣上与太子也需拿出些私房钱。这一传统,不仅彰显皇家体面,更是对未来太子妃的重视。
此次参与竞选太子妃的女子多达二十余人,她们或出身名门,或才情出众,无一不想着借此机会成为东宫之主,从此一步登天。毕竟,能成为太子妃,不仅意味着身份尊贵,更将拥有旁人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
大夏选太子妃的标准极为严苛,家世门第固然重要,可女子的外貌是否端庄秀丽、品性是否贞洁无瑕、才情是否出众,这些都是考量的关键因素。只要有一项不达标,成为太子妃便只是奢望,能当个太子嫔都算是幸事。
竞选太子妃的日子定在今年四月十五。这日,天色未亮,宫中便已忙碌起来。太监们比往常早了半个时辰起身,各司其职,忙得不可开交。礼部将竞选场地布置得美轮美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处处彰显着皇家的雍容华贵。每一处装饰、每一件器物,皆经过精心挑选,无不透露出极致的奢华。
竞选过程更是层层筛选,极为严格。从女子的容貌仪态,到贞操品德,再到琴棋书画、吟诗作对的才情,每一项都不能有丝毫马虎。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角逐,最终,西相赵毅的长女赵秀雯和吏部尚书郭宏的长女郭若云在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然而,谁能最终成为太子妃,还需面见圣上,由圣上口谕钦定。
同月二十五,东宫之中,气氛略显紧张。赵秀雯与郭若云身着华丽服饰,妆容精致,莲步轻移,一同向高坐于上的李和雍行跪拜大礼,齐声恭声道:“恭请朝皇圣安!”李和雍轻轻挥了挥衣袖,神色平和道:“顺安,起来吧。”二女谢恩起身,李和雍示意太监赐座,二人再次谢恩后入座。随后,李和雍又吩咐太监赐宴。不多时,宫女们便在二人桌上摆好了碗筷。
那是一套寻常的陶瓷碗筷,略显破旧,上面并无精美的花纹装饰。赵秀雯自幼被父亲宠惯,见此情景,想都没想,便直接当着李和雍与太子的面,叫住一旁的太监,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地质问道:“公公,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如今在竞选太子妃,怎能用如此粗陋的碗筷,这岂不是有失体统?”太监只是微微一笑,在李和雍的示意下,默默为她们二人斟酒,并未作答。
一旁的郭若云心思细腻,深知圣上此举或许暗藏深意,因此并未多言。待酒斟满,她端起酒杯,恭敬地起身敬酒,言辞恳切道:“恭谢朝皇、太子圣恩!愿朝皇与太子洪福齐天,圣体安康!”赵秀雯见状,也赶忙端起酒杯,正欲敬酒,李和雍却先开了口:“顺政务繁忙,你们二位用完膳后,便先回府等候顺的旨意吧。”说罢,李和雍起身离席。太子与赵、郭二女急忙起身,恭敬地行叩首躬身之礼,齐声道:“恭送父皇(朝皇)!”
用完膳后,赵、郭二女各自回府。一路上,太子临走前的那句话始终在她们耳边回响:“不管你们谁是太子妃,本太子都会好好对待你们二人。”
尚书府内,郭宏一脸关切地询问女儿:“今日面见圣上和太子,你觉得如何?这太子妃之位,可有把握?”郭若云眉梢带喜,自信满满地说道:“爹,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那赵秀雯仗着她父亲是西丞相,就如此不懂规矩。这次竞选太子妃,女儿十拿九稳!”郭宏听了,心中稍安,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不过,就算真成了太子妃,你也切不可掉以轻心,宫中不比家中,诸多规矩和风险,你要好生留意。”郭若云乖巧地走到父亲身后,轻轻为他按摩肩膀,柔声道:“爹,您放心吧,女儿心里有数。您忙了一天,肯定累了,好好歇歇。”郭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却又严肃地叮嘱道:“能有你这么贴心的女儿,爹很是欣慰。但你要记住,日后若真登上后位,切不可忘了本,忘了爹对你的教诲。”
此时,西相府中,赵毅得知女儿在东宫的言行后,气得脸色铁青,怒声责骂道:“你怎么如此不知轻重!竟敢当着圣上和太子的面说出那般话,简直是糊涂至极!”赵秀雯满心委屈,眼眶泛红道:“爹,我在家中从未用过如此破旧的碗筷,去竞选太子妃却用这种,我实在难以接受啊。”赵毅气得手指颤抖,指着女儿道:“你……你简直愚不可及!这岂是你能随意置喙的事?都怪我平日里太惯着你,这下可好,太子妃之位怕是没指望了!”赵秀雯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看着父亲焦急又无奈的模样,心中满是愧疚,声音也不自觉低了下来:“爹,那现在该怎么办呀?”赵毅长叹一口气,神色疲惫地说道:“如今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太子为人宽厚,即便你做了太子嫔,想来他也不会亏待你。只是以后,你可千万不能再这般冲动行事了!”
傍晚时分,尚书府与太子府几乎同时接到圣上的旨意:封郭若云为太子妃,赵秀雯为太子嫔,择日搬入东宫。西丞相赵毅、吏部尚书郭宏,皆享太子所给予的尊荣礼遇。
次日,圣上再次下旨,加封郭宏为正阳公,赵毅为忠义侯。
时光匆匆,十个月转瞬即逝。
天永二十二年(甲元1214年)六月,太子妃郭若云诞下太子长子,李和雍满心欢喜,亲自赐名正博。同年二月,太子嫔赵秀雯也诞下太子长女,圣上赐名正樱。
同年三月十日傍晚,政德殿内烛火通明。李和雍正专注地批阅奏折,手中的毛笔在奏章上不停地书写着。此时,太监王一木匆匆走进殿内,躬身行礼后,呈上一封书信禀报道:“启禀朝皇,边疆加急书信!”李和雍头也未抬,只是淡淡道:“念。”手中的笔依旧未停。
王一木展开书信,念道:“可汗太真袖已于大夏天永二十二年正月十九日病逝,其长子太真鸿继承汗位。”李和雍听闻此言,手中的笔猛地一顿,脸上瞬间浮现出惊喜之色,大笑道:“真是天助我大夏!太真袖竟先我而去。顺如今已过花甲之年,讨伐杵丹一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着手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