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矢破空的声音尖锐如哨。
薛蕴在马背上旋身挥剑,剑光织成一张银网,叮叮当当击落十余支箭。王五就没这么幸运了,一支弩箭穿透他的肩膀,将他从马背上掀了下去。
“大人...走!“王五咬牙拔出腰刀,挡在薛蕴身前。
杜琮的冷笑从黑暗中传来:“今晚谁也别想走。“
第二轮箭雨袭来。薛蕴纵身扑向王五,剑锋划出一道弧光,却仍有几支漏网之箭。一支射中他的左臂,另一支擦过脖颈,带出一线血珠。
“杜琮!“薛蕴厉喝,“三年前你带人查抄薛府,可有圣旨?“
箭雨暂歇,杜琮从树影中走出,左手刀映着冷月:“将死之人,问这些作甚?“
“死也要死个明白。“薛蕴暗中调整呼吸,剑尖纹丝不动。
杜琮咧嘴一笑,刀疤扭曲如蜈蚣:“薛昶不识抬举,撞破不该知道的事。上面给他活路不走,偏要往死路上撞。“他刀尖指向薛蕴,“你和你爹一样找死。“
薛蕴瞳孔骤缩。这句话等于承认父亲之死绝非意外!
“谁指使你?“他握紧剑柄,“杜巍?还是更高的人?“
杜琮不答,左手刀突然劈来。薛蕴举剑相迎,金铁交鸣声中,两人错身而过。杜琮的刀法诡谲阴狠,专走下三路;薛蕴的剑招则凌厉刚猛,招招直取要害。转眼间交手十余招,谁也奈何不了谁。
黑衣人渐渐围拢,封死所有退路。王五捂着肩伤,背靠背与薛蕴站在一起:“大人,我拖住他们,您突围吧!“
“一起走。“薛蕴低声道,突然剑势一变,使出一招“白虹贯日“,直刺杜琮咽喉。杜琮急退,薛蕴却虚晃一枪,剑锋转��左侧两名黑衣人,瞬间刺倒一人。
缺口打开,薛蕴拽起王五就跑。杜琮怒喝:“放箭!“
数十支箭呼啸而来。薛蕴挥剑格挡,却听王五闷哼一声,后背已中三箭。
“走啊!“王五用尽最后力气推开薛蕴,自己则转身扑向追兵,腰刀砍翻两人后,被杜琮一刀穿心。
薛蕴目眦欲裂,却知此时回头必死无疑。他纵身跃入道旁密林,箭矢在耳边嗖嗖飞过。一根流矢射中右腿,他咬牙折断箭杆,继续向前狂奔。
林间雾气渐浓,薛蕴的视线开始模糊。箭伤处的血液变成暗黑色——箭上淬了毒!
身后追兵的火把如萤火般逼近。薛蕴跌跌撞撞地前行,突然脚下一空,整个人栽进一条湍急的溪流。冰冷的河水瞬间淹没头顶,他拼命挣扎,却被急流裹挟着冲向未知的黑暗...
“醒了就别装睡。“
一个清冷的女声刺入耳膜。薛蕴猛地睁眼,下意识去摸佩剑,却发现四肢绵软无力。他躺在一张竹榻上,身上盖着素白锦被,伤口已经包扎妥当。
这是一间陈设简雅的屋子,窗前站着个女子,约莫二十五六岁,一袭红衣似火,腰间却悬着柄漆黑的短剑。她背对着薛蕴,正往花瓶里插一支白梅。
“王五呢?“薛蕴嗓音嘶哑。
“死了。“女子回答得干脆,“我们到的时候,你那个随从已经断气。“
薛蕴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恢复冷静:“姑娘是谁?为何救我?“
女子这才转身。她生得极美,却冷若冰霜,右眉上一道细疤平添几分肃杀之气。“裴红叶。“她报出名字,从袖中取出一物扔在榻上,“认识这个吗?“
那是薛蕴贴身收藏的两块玉佩。
“还我!“薛蕴挣扎着要起身,却被一阵剧痛击倒。
裴红叶冷笑:“薛昶的儿子就这么点能耐?“她走到榻前,居高临下地俯视,“你父亲死前把这玉佩一分为二,半块留给你,半块交给'寒江独钓'保管,就是为了今天。“
薛蕴心头一震。“寒江独钓“是江湖上一个神秘组织,专与贪官污吏作对,朝廷多次围剿未果。
“你们...认识我父亲?“
裴红叶不答,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自己看。“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
「红叶吾侄:若见此信,吾已遭不测。玉佩乃关键证物,须交吾儿子怀亲启。河阳漕粮案不过表象,实则朝中有人借官粮炼丹,妄图以邪术延寿。三股势力角逐此事:其一为...“
后面的内容被血迹模糊,无法辨认。落款是「薛昶绝笔」,日期正是三年前那场大火前三天。
薛蕴手指微颤:“这信...父亲何时交给你们的?“
“你父亲与我师父是故交。“裴红叶收起信件,“三年前他察觉危险,提前将半块玉佩和这封信送到我们手上。师父临终前命我暗中保护你,直到你查到河阳案为止。“
薛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驿馆窗外那支弩箭...是你?“
裴红叶唇角微扬:“反应不慢。“
“为何现在才现身?“
“时候未到。“她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山峦,“如今杜琮对你下手,说明你已触及核心秘密。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
薛蕴强忍伤痛坐起身:“什么真相?“
“朝中有人借漕运之便,将官粮运往秘密地点炼丹。“裴红叶声音冰冷,“他们妄图炼制'九转金丹',据说能延寿一甲子。“
薛蕴想起老君山的炼金池和那个道士:“金丹与河阳漕粮有何关联?“
“炼丹需要大量粮食作为培养基。河阳地处漕运要冲,便于调包。“裴红叶转身直视他,“你父亲三年前发现户部账目有问题,追查下去,撞破了这个秘密。“
薛蕴脑中轰然作响。父亲死前一个月确实频繁出入户部甲字库,常常深夜才归...
“是谁主使?杜巍?“
“杜巍不过是个马前卒。“裴红叶摇头,“背后涉及三股势力:一是以杜巍为代表的兵部集团,二是司礼监某些太监,第三股...“她突然住口,眼中闪过一丝忌惮,“等你伤好些再说。“
薛蕴急道:“现在就说清楚!“
裴红叶却已走向门口:“你体内余毒未清,再激动只会死得更快。三日后若还活着,我带你去见个人。“
“谁?“
“当年给你父亲验尸的仵作。“裴红叶在门外回头,月光照在她眉间疤痕上,“你父亲不是烧死的。“
门关上了,留下薛蕴独自消化这个惊人的信息。不是烧死的...那场大火只是掩人耳目?父亲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他强撑着下床,发现自己的佩剑挂在墙上。取下剑,熟悉的重量让他稍稍安心。剑柄上的“守正“二字已被磨得发亮,那是父亲毕生的信条。
窗外忽然传来几声布谷鸟叫,接着是极轻的脚步声。薛蕴立刻吹灭蜡烛,持剑隐在门后。
“薛大人...“一个刻意压低的声音响起,“下官河阳府通判郑元,有要事相告!“
薛蕴皱眉。河阳府通判不是卢远吗?转念一想,卢远已死,想必是补缺的新官。但他如何找到这里?
似乎猜到他的疑虑,门外人又道:“下官跟随'寒江独钓'的记号而来,事关令尊之死...“
薛蕴小心地开了一条门缝。月光下站着个三十出头的文士,穿着七品官服,面容憔悴。他手中捧着一本册子,封面上写着《河阳漕运实录》。
“进来说。“
郑元进屋后立刻跪倒:“薛大人,下官冒死前来,只求大人为河阳百姓做主!“他翻开册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漕粮调包的数量和时间,“这是赵德成参军生前所记,下官接任通判后,在衙门暗格里发现...“
薛蕴接过册子细看。记录从景和四年正月开始,正是父亲发现账目问题的时候。其中一页特别标注:“三月初七,漕粮五万石改运老君山,言作军粮,实则...“
后面的字被墨水涂污,但页脚有个小小的印记——与章衡胸前的烙印一模一样!
“你可认得这个标记?“薛蕴指着印记问。
郑元摇头,却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但这本册子里夹着这个...“
那是一张残缺的黄纸,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咒,中间写着“金丹“二字。纸的背面有淡淡血迹,勾勒出半个指纹。
薛蕴的心跳加速。这符咒与他在老君山见到的道士所焚符纸极为相似!
“郑大人冒险送来这些,想要什么?“
郑元抬头,眼中竟有泪光:“下官不求功名,只望薛大人彻查此案,还河阳百姓一个公道!漕粮被调包,百姓只能吃掺沙的陈米,去年冬天饿死近百人...“他哽咽道,“赵参军就是因为不忍见此惨状,才暗中记录,结果...“
话未说完,窗外突然射进一支弩箭,正中郑元后心!
薛蕴挥剑击落第二支箭,破窗而出。院中槐树上人影一闪,他忍痛跃起,剑光如练直取对方咽喉。那人仓皇闪避,面巾被剑锋挑落——竟是河阳知府崔琰的心腹师爷!
“谁派你来的?“薛蕴剑尖抵住他喉咙。
师爷狞笑:“你永远别想知...“突然口吐黑血,倒地身亡——齿间藏了毒囊。
薛蕴急忙回屋,郑元已经气若游丝:“大...人...小...心...“他死死抓住薛蕴的手,“户部...甲字库...钥匙...“
最后一个字未及出口,郑元的手颓然垂下。薛蕴轻轻合上他的眼睛,从死者紧握的拳头里取出一把铜钥匙——与赵德成留下的那把一模一样!
钥匙上刻着小小的“甲七“二字。
薛蕴将钥匙与玉佩放在一起,脑中线索逐渐清晰:父亲在户部甲字库发现了什么,留下玉佩为记;赵德成在河阳官仓甲字七号也藏了证据,同样留下钥匙...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裴红叶带着两名黑衣人冲进来,看到地上尸体后脸色顿变:“果然来了!“
“你早知道有人会来杀郑元?“薛蕴冷声质问。
裴红叶不答,检查过师爷的尸体后,从对方鞋底找出一张字条:“'御史未死,速除后患'。“她递给薛蕴,“看来你活着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薛蕴接过字条,发现背面有个模糊的印章痕迹,像是被人不小心蹭上的。他对着灯光细看,隐约辨认出“东宫“二字!
“这...“
裴红叶迅速夺过字条烧掉:“有些事知道得太早对你没好处。“她示意手下处理尸体,“天亮前我们必须离开,这里不安全了。“
薛蕴握紧玉佩和钥匙:“我要去户部甲字库。“
“找死。“裴红叶冷笑,“现在全京城的人都在找你,去户部等于自投罗网。“
“那就想办法让我'死'得更彻底些。“薛蕴直视她的眼睛,“你们'寒江独钓'不是最擅长这个吗?“
裴红叶眉梢一挑,突然笑了:“有意思。薛昶的儿子倒有几分胆色。“她转身向外走,“跟我来,有个人你该见见了。“
薛蕴跟着她穿过曲折的走廊,来到一间地下室。室内烛光昏暗,一个佝偻背影正在整理药材。听到脚步声,那人缓缓转身——右脸一道刀疤从眼角延伸到嘴角。
杜琮!
薛蕴剑已出鞘,却被裴红叶按住:“仔细看。“
那“杜琮“苦笑一声,伸手揭下脸上的人皮面具,露出布满烧伤疤痕的真容:“薛公子,老奴不是杜琮,是你父亲的书吏周全啊!“
薛蕴如遭雷击。周全,父亲最信任的老仆,三年前那场大火后下落不明...
“周叔?你还活着?“
老仆跪地痛哭:“老奴苟活至今,就为等这一天啊!“他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这是老爷临终前交给老奴的,说一定要亲手交给公子...“
薛蕴颤抖着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页残破的账册,记录着景和四年正月到三月间,从各地漕粮中调拨的粮食数量,总计三十万石。账页角落盖着兵部的大印,旁边朱笔批注:
「金丹所需,速办。太子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