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辛巳日,大军在涿郡集结。任命兵部尚书段文振为左候卫大将军。壬午日,隋炀帝下诏说:
天地有伟大的德行,在秋季降下繁霜;圣哲之人极其仁爱,却把甲兵之事写进刑典。所以可知大自然有肃杀之气,意在无私;帝王动用武力,实在是不得已。黄帝与蚩尤战于版泉,舜帝与有苗战于丹浦,无不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意志,夺取昏乱的政权、颠覆无道的君主,都是顺应天道而行动。何况夏启在甘野誓师,继承大禹的功业;周武王在商郊问罪,成就周文王的志向。永远借鉴前代的历史,如今轮到我来担当大任。我隋朝承受天命,兼具天、地、人三才而建立统治的准则,统一天下而成为一家。国土延伸之处,远至细柳、盘桃之外,声威教化所及,到达紫舌、黄枝之地,远方的人归附,近处的人安定,无不和谐融洽。大功告成,天下大治,就在此时。然而高丽这个小丑,昏庸迷乱,不恭敬顺从,在勃海和碣石之间聚集,不断侵吞辽东和獩貊的土地。虽然历经汉魏的诛戮,巢穴一时被倾覆,但由于乱世多有阻隔,其种族部落又重新聚集。以往历代都在征伐,繁衍至今人口众多,他们窥视我中华大地,把这变成蛮夷之地。时间已经很久,罪恶满盈,天道惩罚淫乱,灭亡的征兆已经显现。他们违反伦常、败坏道德,罪行多得难以尽述,掩盖罪恶、心怀奸诈,作恶的时间都嫌不够。严厉的告诫,他们从不当面接受,朝觐的礼节,也不肯亲身践行。引诱接纳逃亡叛逆之人,毫无节制,边境因此动荡不安,频繁地烦劳烽火台的警戒,关隘因此不得安宁,百姓因此荒废本业。过去的征伐,让他们漏网,既延缓了之前应有的擒获杀戮,又没能及时对后来仍不臣服的他们进行诛罚。他们竟然不感恩,反而继续作恶,勾结契丹之党,进犯沿海的戍所,学习靺鞨的服饰,侵扰辽西。而且青丘之外,都前来朝贡,碧海之滨,都遵从我朝的历法,他们却抢夺进贡的珍宝,阻断往来,虐待无辜之人,忠诚者遭遇灾祸。朝廷的使者,前往海东,旌旗所到之处,途经其藩国境内,他们却堵塞道路,拒绝朝廷使者,没有侍奉君主之心,哪有做臣子的礼节!这样的行为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况且他们法令苛刻残酷,赋税繁重,权臣豪族,都把持国家大权,结党营私,成为风气,贿赂公行,冤屈无法申诉。再加上连年灾荒,家家户户忍饥挨饿,战争不断,徭役没有期限,百姓力气耗尽于转运物资,身死而被埋入沟壑。百姓愁苦,不知何去何从?境内一片哀惶,难以承受这样的弊端。百姓回望内地,各自怀着求生的想法,老人和小孩,都发出遭受残酷迫害的悲叹。我巡视风俗,来到幽朔之地,慰问百姓、讨伐罪人,不必再次兴师动众。于是我亲自统领六军,伸张征伐不义的权力,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顺应天意,消灭这些逃亡的丑恶之徒,继承先帝的谋略。如今应该遵循军令出发,分兵多路,如雷霆般席卷勃海,如闪电般横扫夫余。整理兵器、检阅军队后出发,反复告诫,有必胜的把握后再作战。左第一军可走镂方道,第二军可走长岑道,第三军可走海冥道,第四军可走盖马道,第五军可走建安道,第六军可走南苏道,第七军可走辽东道,第八军可走玄菟道,第九军可走扶余道,第十军可走朝鲜道,第十一军可走沃沮道,第十二军可走乐浪道;右第一军可走黏蝉道,第二军可走含资道,第三军可走浑弥道,第四军可走临屯道,第五军可走候城道,第六军可走提奚道,第七军可走踏顿道,第八军可走肃慎道,第九军可走碣石道,第十军可走东暆道,第十一军可走带方道,第十二军可走襄平道。所有这些军队,先遵奉朝廷的谋略,络绎不绝地踏上征途,在平壤集结。全军将士无不像豺貔一样勇猛,是百战百胜的英雄,一顾一盼之间,山岳为之倾颓,一呼一叱之时,风云为之翻腾,同心同德,如爪牙般锐利。我亲自驾驭大军,指挥调度,渡过辽河向东,沿着大海的西岸前进,解救远方百姓于倒悬之苦,慰问遗民的疾苦。另外,轻装的游击队伍,随机而动,卷起铠甲、衔枚疾进,出其不意。还有沧海道的水军战船绵延千里,高帆如闪电般飞驰,巨舰如飞云般前行,横断浿江,直抵平壤,让敌人从岛屿逃窜的希望断绝,藏身洞穴的道路穷尽。其余披发左衽的少数民族军队,也张弓待发,微、卢、彭、濮等地的军队,虽未谋划却言辞一致。我们凭借正义攻打叛逆,人人都能以一当百,用这样的军队作战,其势如同摧枯拉朽。然而王者之师,意在停止杀戮,圣人的教诲,在于战胜残暴。上天惩罚有罪之人,主要是惩处首恶,人们大多行为邪僻,被胁迫跟从的人不治罪。如果高元在军营门前磕头请罪,主动向司法官自首,就应该解开他的捆绑,焚烧他的棺材,以恩义待他。其余归降朝廷、恭顺服从的臣民,都加以慰问安抚,让他们各自安居乐业,根据才能任用,不分夷夏。军队驻扎的地方,务必整齐严肃,禁止砍伐放牧,秋毫无犯,布施恩赦,晓以祸福。如果他们共同作恶、互相援助,抗拒官军,国家自有常刑,让他们无一人遗漏。明确地宣告这些,以符合我的心意。
此次出征军队总数达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运送物资的人数是军队人数的两倍。癸未日,第一军出发,整整四十天,军队才全部出发完毕,旌旗连绵千里。近古以来出征的盛况,从未有过。乙未日,任命右候卫大将军卫玄为刑部尚书。甲辰日,内史令元寿去世。二月甲寅日,隋炀帝下诏说:“我巡视燕地,在辽水之滨问罪高丽。文武官员齐心协力,将士们都想要奋勇作战,无不拿着兵器为王室尽力,舍弃家庭奔赴役事,很少储备粮食,还耽误了农事。我因此日夜警惕忧愁,担心他们生活匮乏。虽然将士们一向心怀无私,但对于乐于为国效力的人,应该给予优厚待遇。所有随行的一品以下、佽飞募人以上的将士家口,郡县应该经常慰问。如果粮食短缺,都应该予以赈济;有的人家虽有田地,但因为贫弱不能自行耕种,可以劝导丁多的富户予以帮助。让在家的人有充足的积蓄,出征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壬戌日,司空、京兆尹、光禄大夫观王杨雄去世。三月辛卯日,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去世。癸巳日,隋炀帝亲临军队。甲午日,在辽水桥督战。戊戌日,大军被贼寇阻挡,未能成功渡河。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人,都战死。甲午日,隋炀帝车驾渡过辽河。在东岸展开大战,击败贼寇,进而包围辽东。乙未日,大军大规模驻扎,看见两只大鸟,高一丈多,白色的身体,红色的爪子,自在地游泳。隋炀帝感到奇异,命令画工描绘下来,并立碑作颂。五月壬午日,纳言杨达去世。当时各位将领都奉旨行事,不敢擅作主张。不久高丽各城坚守,久攻不下。六月己未日,隋炀帝亲临辽东,责备怒斥各位将领。停驻在城西几里处,驾临六合城。七月壬寅日,宇文述等人在萨水战败,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九路大军全部覆没,将帅骑马逃回的仅有二千余人。癸卯日,隋炀帝下令班师回朝。九月庚辰日,隋炀帝回到东都洛阳。己丑日,隋炀帝下诏说:“军队和国家的制度不同,文臣和武将的任用有别,拯救危难,则霸道兴起,教化百姓、形成风俗,则王道可贵。当天下拨乱反正之时,屠夫商贩也能入朝为官,在天下太平时,要通过经学才能进入仕途。周朝初建时,儒生不参与朝廷政务,东汉光武帝时期,功臣不担任吏职。自从天下三方尚未统一,四海纷争,没有时间推行文教,只崇尚武功。设置官职、分派职责,很少根据才能授予,在朝廷任职、治理百姓,是根据功勋来叙用,官员无不是从行伍中提拔,出自勇夫,学问之道,他们未曾学习,处理政事的方法,他们也无从获取。他们自己不明是非,威福之权被下属官吏专擅,贪污受贿,毫无节制,败坏政务、危害百姓,实在是由此造成的。从今以后,所有授予勋官的人,都不得再转授文武职事,希望遵循这种变革,就像调整瑟弦一样,从名位制度上追求,而不破坏美好的规制。如果吏部擅自任用勋官担任文武职事,御史就应该立即弹劾。”冬季十月甲寅日,工部尚书宇文恺去世。十一月己卯日,将宗室之女华容公主嫁给高昌王。辛巳日,光禄大夫韩寿去世。甲申日,战败的将领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被除名为民,斩杀尚书右丞刘士龙以向天下谢罪。这一年,发生大旱,又有瘟疫,很多人死去,山东地区尤其严重。隋炀帝秘密下诏让江、淮南各郡查看民间的童女,容貌姿态端庄秀丽的,每年都要进贡。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春正月丁丑日,朝廷征调天下的兵力,招募民众成为骁果军,并让他们在涿郡集结。壬午日,贼军首领杜彦冰、王润等人攻陷了平原郡,大肆抢掠后离开。辛卯日,朝廷设置了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职,用来统领骁果军。乙未日,平原的李德逸聚集了数万人,号称“阿舅贼”,在崤山以东地区进行劫掠。灵武的白榆妄自称“奴贼”,抢劫马匹,向北与突厥勾结,陇右一带深受其害。朝廷派遣将军范贵去讨伐他,却连续多年未能成功攻克。戊戌日,朝廷大赦天下。己亥日,派遣代王杨侑、刑部尚书卫玄镇守京师。辛丑日,任命右骁骑将军李浑为右骁卫大将军。
二月己未日,济北人韩进洛聚集数万人成为盗贼。壬午日,恢复宇文述等人的官爵。又一次征兵去讨伐高丽。
三月丙子日,济阴人孟海公起兵成为盗贼,手下人马达到数万人。丁丑日,征发成年男子十万人修筑大兴城。戊寅日,皇帝驾临辽东。让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东都洛阳。庚子日,北海人郭方预聚众成为盗贼,自号卢公,手下有三万人,攻陷了郡城,大肆抢掠后离开。
夏四月庚午日,皇帝的车驾渡过辽河。壬申日,派遣宇文述、杨义臣奔赴平壤。五月丁丑日,火星进入南斗星区域。己卯日,济北人甄宝车聚集一万多人,侵扰劫掠城邑。
六月乙巳日,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叛乱。丙辰日,杨玄感逼近东都洛阳。河南赞务裴弘策抵抗他,反而被贼军打败。戊辰日,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到了高丽。庚午日,皇帝回师。高丽进犯后军,皇帝敕令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作为后援进行抵御。派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等人迅速传达命令发兵,来讨伐杨玄感。
秋七月己卯日,命令各地征发百姓修筑县城、官府和驿站。癸未日,余杭人刘元进起兵反叛,手下有几万人。
八月壬寅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人在阌乡打败杨玄感,并将他斩杀,其余党羽全部被平定。癸卯日,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拥有十多万部众,自称将军,侵扰江东地区。甲辰日,规定骁果军的家属可以免除赋役。丁未日,下诏让距离道路超过五里以上的郡县城,迁徙到靠近道路的地方。戊申日,规定对盗贼要抄没他们的家产。乙卯日,贼军首领陈瑱等人带领三万人攻陷了信安郡。辛酉日,司农卿、光禄大夫、葛国公赵元淑因犯罪被处死。
九月己卯日,济阴人吴海流、东海人彭孝才都起兵成为盗贼,手下有几万人。庚辰日,贼军首领梁慧尚带领四万人攻陷了苍梧郡。甲午日,皇帝的车驾驻扎在上谷,因为供给费用不足,皇帝大怒,罢免了太守虞荷等人的官职。丁酉日,东阳人李三儿、向但子起兵作乱,手下有一万多人。
闰月己巳日,皇帝驾临博陵。庚午日,皇帝对身边的侍臣说:“我从前跟随先皇在这里周旋,当时才八岁,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过了三十六年,追念往昔,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话还没说完,就泪流满面,呜咽不止,侍卫们也都流下了眼泪,沾湿了衣襟。
冬十月丁丑日,贼军首领吕明星带领数千人包围东郡,武贲郎将费青奴出击并斩杀了他。乙酉日,皇帝下诏说:“博陵从前是定州,地处交通要道,是先皇多次尝试任职、积累根基的地方,王者的教化从此传向远方,所以这里的道义可以与《豳风》相媲美,意义比姚邑还要崇高。我来巡视安抚百姓,特意来到这个地方,瞻望郊外的房屋,深切缅怀先辈的功绩,思考着如何宣扬传播德泽,惠及百姓,尊崇美好的称号,光大先人的功业。可以把博陵改为高阳郡。赦免境内死罪以下的罪犯。免除百姓一年的赋税和徭役。”于是召见高祖时期的旧官吏,都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壬辰日,任命纳言苏威为开府仪同三司。朱燮、管崇推举刘元进为天子。朝廷派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去讨伐他们,连续多年未能成功攻克。齐人孟让、王薄等人有十多万人,占据长白山,攻打抢掠各个郡县,清河的盗贼张金称有几万人,渤海的贼军首领格谦自号燕王,孙宣雅自号齐王,各自都有十万人,崤山以东的百姓深受其苦。丁亥日,任命右候卫将军郭荣为右候卫大将军。
十一月己酉日,右候卫将军冯孝慈在清河讨伐张金称,反而被张金称打败,冯孝慈战死。
十二月甲申日,将杨玄感的弟弟朝请大夫杨积善以及党羽十多人处以车裂之刑,然后焚烧并扬撒他们的骨灰。丁亥日,扶风人向海明起兵作乱,自称皇帝,建立年号为白乌。朝廷派遣太仆卿杨义臣将他击败。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春正月甲寅日,朝廷将皇室宗族的女子封为信义公主,嫁给突厥的曷娑那可汗。
二月辛未日,皇帝下诏让百官商议讨伐高丽的事情,连续几天都没有人敢进言。戊子日,皇帝下诏说:“大家竭尽全力为朝廷服役,投身于军事事务,都是因为遵循道义,没有不是勤勉忠诚的。那些将生命托付给荒野,尸骨丢弃在原野的人,每当说起他们,我心中总是充满怜悯和悲伤。往年出兵问罪高丽,即将到达辽水之滨,朝廷的谋划和高明的战略,都有明确的进退安排。然而杨谅昏庸凶狠,不懂得成败之道,高颎刚愎自用、凶狠固执,原本就没有智谋,他统领三军如同儿戏一般,看待人命如同草芥,不遵守既定的规矩,白白地导致军队受挫后退,于是使得死亡的人众多,却来不及埋葬。如今应该派遣使者分路去收殓埋葬这些死者,在辽西郡设置祭祀仪式,建立一所道场。将恩德施加到地下,希望能消除那些冤魂的怨恨,恩泽惠及枯骨,以此弘扬仁者的惠爱。”
辛卯日,皇帝又下诏说:“黄帝经历了五十二次战斗,成汤进行了二十七次征伐,才使得德行施及诸侯,政令通行天下。卢芳不过是个小小的盗贼,汉高祖尚且亲自率军征讨,隗嚣只是残余势力,光武帝还亲自登上陇地,难道他们不想消除暴力、停止战争,先经历辛劳而后享受安逸吗?我继承了祖宗的帝业,君临天下,凡是日月所照耀、风雨所滋润的地方,哪一个不是我的臣民,却唯独高丽不听从教化。小小的高丽,偏居在荒远的地方,如鸱鸟般嚣张、像恶狼一样贪婪,轻慢无礼,侵扰我们的边疆,侵犯我们的城镇。因此去年出兵,在辽碣之地问罪,在玄菟诛杀了如长蛇般的敌人,在襄平斩杀了如封豕般的凶徒。扶余的各路军队,行动如疾风闪电,追逐败逃的敌人,直接越过浿水,海上的战船,冲击敌人的腹心之地,焚烧他们的城郭,毁坏他们的宫室。高元带着刑具,以头叩地,到军门表示降服,不久又请求入朝,向司法官认罪。我因为答应了他改过自新,于是下诏班师回朝。然而他却坚持作恶,不思悔改,安于逸乐,如同饮鸩止渴。这样的行为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现在就可以分别命令六军,从百条道路同时进军。我将亲自执掌军事大权,指挥各路军队,在丸都喂饱战马,在辽水检阅军队,顺应天意,在海外进行诛讨,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用征伐来匡正他们,用圣明的德行来惩处他们,只除掉罪魁祸首,其余的人不再追究。如果有人能认识到存亡的分别,领悟安危的关键,及时回头,归向朝廷,自求多福;如果他们仍然共同作恶,互相帮助,抗拒朝廷的军队,就如同大火燎原,必将严惩不贷,绝不赦免。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宣布这些命令,让大家都知道。”
丁酉日,扶风人唐弼起兵反叛,手下有十万人,推举李弘为天子,自己则自称唐王。
三月壬子日,皇帝出行前往涿郡。癸亥日,皇帝到达临渝宫,亲自穿上军装,祭祀黄帝,斩杀叛军的人来衅鼓(古代的一种仪式,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夏四月辛未日,彭城的盗贼张大彪聚集了几万人,占据悬薄山成为盗贼。朝廷派遣榆林太守董纯将其击败,并斩杀了张大彪。甲午日,皇帝的车驾到达北平。
五月庚子日,皇帝下诏要求每个郡推举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廉洁奉公的人各十人。壬寅日,贼军首领宋世谟攻陷了琅邪郡。庚申日,延安人刘迦论起兵反叛,自称皇王,建立年号为大世。
六月辛未日,贼军首领郑文雅、林宝护等人带领三万人,攻陷了建安郡,太守杨景祥战死。
秋七月癸丑日,皇帝的车驾到达怀远镇。乙卯日,曹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甲子日,高丽派遣使者请求投降,并囚禁并押送斛斯政前来。皇帝非常高兴。
八月己巳日,皇帝班师回朝。庚午日,右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郑荣去世。
冬十月丁卯日,皇帝到达东都洛阳。己丑日,皇帝回到京师长安。
十一月丙申日,在金光门外将斛斯政肢解。乙巳日,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仪式。己酉日,贼军首领司马长安攻破了长平郡。乙卯日,离石的胡人刘苗王起兵反叛,自称天子,任命他的弟弟六儿为永安王,手下有几万人。将军潘长文前去讨伐,未能成功。这个月,贼军首领王德仁聚集几万人,占据林虑山成为盗贼。
十二月壬申日,皇帝前往东都洛阳。当天,大赦天下。戊子日,皇帝进入东都洛阳。庚寅日,贼军首领孟让带领十多万人,占据都梁宫。朝廷派遣江都郡丞王世充将其击败,俘虏了孟让的全部部众。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春正月甲午初一,朝廷大宴百官。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戊戌日,武贲郎将高建毗在齐郡击败贼军首领颜宣政,俘虏男女数千人。乙卯日,朝廷大会四方蛮夷,安排了鱼龙曼延之类的乐舞表演,根据不同情况对来者进行赏赐。
二月戊辰日,贼军首领杨仲绪带领一万多人攻打北平,滑公李景将其击败并斩杀。庚午日,皇帝下诏说:“设置险要之地来守卫国家,这在以前的经典中就有记载,多重门户抵御暴力,此事在以往的策略中也很明显,这是用来安定国土、巩固邦国、禁止邪恶、稳固根本的方法。然而近代以来战争不断,居民四处流散,田地没有规整的划分,外城和内城也不加修缮,于是使得游手好闲、懒惰之人众多,盗贼匪患没有平息。如今天下平定统一,海内安宁,应该让百姓都住在城里,田地就近分配,使强者和弱者能够相互包容,劳役也能合理分担,让小偷小摸之徒无法施展他们的奸邪行为,盗贼也不能聚集那些逃亡的人。有关部门要详细制定相关条例,务必让事情安排得当。”
丙子日,上谷人王须拔反叛,自称漫天王,国号为燕,贼军首领魏刁儿自称历山飞,各自都拥有十多万人马,向北与突厥勾结,向南侵犯赵地。
五月丁酉日,朝廷处死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郕公李浑,以及将作监、光禄大夫李敏,并将他们的家族全部诛灭。癸卯日,贼军首领司马长安攻破西河郡。己酉日,皇帝驾临太原,在汾阳宫避暑。
秋七月己亥日,淮南人张起绪起兵成为盗贼,手下有三万人。辛丑日,光禄大夫、右御卫大将军张寿去世。
八月乙丑日,皇帝巡视北塞。戊辰日,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几十万骑兵,图谋袭击皇帝的车驾,义成公主派遣使者前来报告变故。壬申日,皇帝的车驾迅速赶往雁门。癸酉日,突厥包围了雁门,官军多次交战都失利。皇帝非常恐惧,想要率领精锐骑兵突围而出,民部尚书樊子盖极力劝谏才作罢。齐王杨暕率领后军在崞县据守。甲申日,皇帝下诏让天下各郡招募士兵,于是各地的太守县令纷纷赶来救难。
九月甲辰日,突厥解除包围后离去。丁未日,皇帝特赦太原、雁门郡死罪以下的罪犯。
冬十月壬戌日,皇帝到达东都洛阳。丁卯日,彭城人魏骐麟聚集一万多人成为盗贼,侵扰鲁郡。壬申日,贼军首领卢明月聚集十多万人,侵扰陈、汝之间。东海的贼军首领李子通带领部众渡过淮河,自号楚王,建立年号为明政,侵扰江都。
十一月乙卯日,贼军首领王须拔攻破高阳郡。
十二月戊寅日,有一颗像斛一样大的流星,坠落在卢明月的军营中,毁坏了他的冲车。庚辰日,皇帝下诏让民部尚书樊子盖征发关中的兵力,去讨伐绛郡的贼军敬盘陀、柴保昌等人,然而过了一年也未能攻克。谯郡人朱粲聚集了几十万人,侵扰荆襄地区,僭越称帝,号为楚帝,建立年号为昌达,汉水以南的诸多郡县大多被他攻陷。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春正月甲午日,雁门人翟松柏在灵丘起兵,手下人马达到数万人,转而攻打周边的县城。
二月己未日,真腊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甲子夜,有两只像雕一样的大鸟,飞进了大业殿,停在皇帝的幄帐上,到天亮才飞走。癸亥日,东海的贼军卢公暹带领一万多人,据守在苍山。
夏四月丁巳日,显阳门发生火灾。癸亥日,魏刁儿的部将甄翟儿再次号称历山飞,拥有十万人马,转而侵扰太原。将军潘长文前去讨伐他,反而被打败,潘长文战死。
五月丙戌初一,发生了日全食。癸巳日,有一颗大流星陨落在吴郡,变成了石头。壬午日,皇帝在景华宫征集萤火虫,得到了几斛,夜晚出去游山时,把萤火虫放出来,光芒照亮了整个山谷。
秋七月壬戌日,民部尚书、光禄大夫济北公樊子盖去世。甲子日,皇帝驾临江都宫,让越王杨侗、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总管留守东都的事务。奉信郎崔民象因为盗贼到处都是,在建国门上表进谏,认为皇帝不应该巡视江都。皇帝大怒,先打掉了他的下巴,然后将他斩杀。戊辰日,冯翊人孙华自号总管,起兵成为盗贼。高凉通守洗珤彻起兵作乱,岭南的溪洞地区大多响应他。己巳日,火星停留在羽林星附近,一个多月后才离开。皇帝的车驾驻扎在汜水时,奉信郎王爱仁因为盗贼日益猖獗,劝谏皇帝返回西京长安。皇帝发怒,将他斩杀后继续前行。
八月乙巳日,贼军首领赵万海带领几十万人,从恒山侵扰高阳。壬子日,有一颗像斗一样大的流星,从王良星和阁道星之间出现,声音如同墙壁倒塌一般。癸丑日,有一颗像瓮一样大的流星,从羽林星出现。
九月丁酉日,东海人杜扬州、沈觅敌等人作乱,手下有几万人。右御卫将军陈棱将他们击败。戊午日,有两道枉矢星从北斗星的斗魁中射出,弯曲如同蛇形,指向南斗星。壬戌日,安定人荔非世雄杀死临泾县令,起兵作乱,自号将军。
冬十月己丑日,开府仪同三司、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许公宇文述去世。
十二月癸未日,鄱阳的贼军操天成起兵反叛,自号元兴王,建立年号为始兴,攻陷了豫章郡。乙酉日,任命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开府仪同三司、行左翊卫大将军。壬辰日,鄱阳人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为楚,建立年号为太平,攻陷了九江、庐陵郡。唐公李渊在西河打败了甄翟儿,掳获男女数千人。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正月壬子日,齐郡的贼军杜伏威带领部众渡过淮河,攻陷了历阳郡。丙辰日,勃海的贼军窦建德在河间的乐寿设坛,自称长乐王,建立年号为丁丑。辛巳日,贼军首领徐圆朗带领几千人,攻破了东平郡。弘化人刘企成聚集一万多人成为盗贼,周边的郡县深受其害。
二月壬午日,朔方人梁师都杀死郡丞唐世宗,占据本郡反叛,自称大丞相。朝廷派遣银青光禄大夫张世隆去攻打他,反而被梁师都打败。戊子日,贼军首领王子英攻破上谷郡。己丑日,马邑校尉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起兵作乱,向北与突厥勾结,自称定杨可汗。庚寅日,贼军首领李密、翟让等人攻陷兴洛仓。越王杨侗派遣武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去攻打他们,反而被打败,士兵死亡十分之五六。庚子日,李密自号魏公,称这一年为元年,打开粮仓赈济各路盗贼,手下人马达到几十万人,河南的各个郡县相继被攻陷。壬寅日,刘武周在桑乾镇打败武贲郎将王智辩,王智辩战死。
三月戊午日,庐江人张子路起兵反叛。朝廷派遣右御卫将军陈棱将其讨平。丁丑日,贼军首领李通德带领十万人侵扰庐江,左屯卫将军张镇州将其击败。
夏四月癸未日,金城校尉薛举带领部众反叛,自称西秦霸王,建立年号为秦兴,攻陷了陇右的各个郡县。己丑日,贼军首领孟让趁夜进入东都洛阳的外城,烧毁丰都市后离去。癸巳日,李密攻陷回洛东仓。丁酉日,贼军首领房宪伯攻陷汝阴郡。这个月,光禄大夫裴仁基、淮阳太守赵佗等人都带领部众叛归李密。
五月辛酉日,夜晚有一颗像瓮一样大的流星坠落在江都。甲子日,唐公李渊在太原举起义军。丙寅日,几千名突厥人侵扰太原,唐公李渊将其击败。
秋七月壬子日,火星停留在积尸星附近。丙辰日,武威人李轨起兵反叛,攻陷河西的各个郡县,自称凉王,建立年号为安乐。
八月辛巳日,唐公李渊在霍邑打败武牙郎将宋老生,并将其斩杀。
九月己丑日,皇帝搜罗江都的女子和寡妇,许配给随从的士兵。这个月,武阳郡丞元宝藏带领本郡叛归李密,与贼军首领李文相一起攻陷黎阳仓。营室星区域出现彗星。
冬十月丁亥日,太原的杨世洛聚集一万多人,侵扰劫掠城邑。丙申日,罗县县令萧铣以县城反叛,鄱阳人董景珍以本郡反叛,在罗县迎接萧铣,萧铣号称梁王,攻陷周边郡县。戊戌日,武贲郎将高毗在<山监>山打败济北郡的贼军甄宝车。
十一月丙辰日,唐公李渊进入京师长安。辛酉日,李渊遥尊皇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改年号为义宁。皇帝在丹阳建造宫殿,准备迁都到江左。有乌鹊飞来在幄帐上筑巢,驱赶也赶不走。火星侵犯太微星。有石头从江中漂浮进入扬子江。太阳的光芒四散如同流血一般。皇帝对此非常厌恶。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监门直阁裴虔通,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武勇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景,内史舍人元敏,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弟李孝质,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人,率领骁果军发动叛乱,冲入宫廷。皇帝在温室中驾崩,时年五十岁。萧皇后让宫女拆下床板做成棺材将皇帝埋葬。宇文化及发现后,右御卫将军陈棱在成象殿为皇帝整理灵柩,埋葬在吴公台下。刚收敛尸体时,皇帝的容貌如同生前一样,众人都感到十分惊异。大唐平定江南之后,将皇帝改葬在雷塘。
起初,隋炀帝原本作为藩王,按次序不该被立为太子,他便常常伪装自己的行为,以获取虚名,暗中谋划夺取太子之位的计策。当时隋文帝非常信任文献皇后,且生性厌恶妾室。皇太子杨勇内宫中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因此失去隋文帝和皇后的喜爱。隋炀帝后宫有子女,他都不养育,以此显示自己没有偏宠,讨好皇后。对掌权的大臣,他也倾心结交。宫中使者到他的府邸,无论地位高低,他都能和颜悦色地对待,并用厚礼相待。府中往来的婢仆,没有不称赞他仁爱孝顺的。他还常常私下进入后宫,和文献皇后密谋,杨素等人趁机推波助澜,于是促成了太子的废立。
从隋文帝病重,到守丧期间,隋炀帝就开始放纵淫乱。文帝的陵墓刚修建好,他就立即外出巡游。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兵马强盛,他羡慕秦始皇、汉武帝的事迹,于是大规模修建宫室,极其奢侈靡费。他招募使者,分别派往遥远的异域。各蕃国使者到来,他给予丰厚的赏赐,若有不遵从命令的,就派兵攻打。还在玉门、柳城之外大力开展屯田。向天下富户征收赋税,让他们购买战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钱,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八九。
隋炀帝性格多诡诈,他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每次前往一个地方,就分几条道路设置行宫,收集天下的珍馐美味,水陆食物应有尽有,为求购这些食物的人跑遍天涯海角。郡县官员竞相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得到提拔,进献微薄的则获罪。奸吏从中侵吞财物,导致朝廷内外财力空虚,赋税繁重,百姓民不聊生。当时国家军政事务繁多,应接不暇,而隋炀帝却日益骄纵懈怠,厌恶处理政事,百姓的冤屈得不到处理,大臣的奏请也很少批复。他还猜忌臣下,不信任任何人,朝中大臣有不合他心意的,必定罗织罪名,将其灭族。像高颎、贺若弼是先皇的心腹,曾参与朝廷谋划;张衡、李金才是藩王府邸的旧臣,在治理国家方面功绩显著。但隋炀帝或是厌恶他们正直的品行,或是忿恨他们公正的言论,给他们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处以斩首之刑。其余那些侍奉君主尽礼,忠诚正直的大臣,无辜无罪却横遭杀戮的,数不胜数。政治刑法松弛紊乱,贿赂公开盛行,却没有人敢直言。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眼神示意。
军队征战不休,各种劳役频繁兴起,出征的人不能归家,在家的人失去产业。百姓饥饿到相互残食,城邑村落成为废墟,而隋炀帝却毫不体恤。他四处巡游,没有固定居所,常常因为供给费用不足,提前征收数年的赋税。每到一处,就只和后宫嫔妃沉迷享乐,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招来老妇,整日说些低俗的话语,又招来少年,让他们与宫女秽乱,以此为乐。
在他统治时期,天下盗贼蜂起,劫掠随从官员,屠杀攻陷城邑,近臣却相互隐瞒,不把盗贼的实际数量如实上报。若有人说盗贼众多,就会遭到严厉斥责。大家都只求自保,上下相互蒙骗,每次派出军队,接连失败。战士尽力作战,却必定得不到赏赐,百姓无辜,却都遭受屠戮。百姓愤怒怨恨,天下土崩瓦解,可直到被擒获,隋炀帝还没有醒悟。
史臣评论道:隋炀帝在年少时,就早有美名,他南平吴会,北退匈奴,在兄弟之中,功绩显著。但后来他伪装自己,肆意施展奸邪之心,所以得到献后的喜爱,文帝改变主意,上天开始降乱,他得以登上太子之位,继而登上皇位,承受天命。他统治的地域比夏商周三代还广阔,威望震动八方,单于叩首臣服,越裳国辗转翻译前来朝贡。府库中钱财充足,粮仓里粮食堆积腐烂在边塞之下。但他凭借富强的国力,想要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嫌弃殷周的制度狭小,崇尚秦汉的规模。他自恃才华,骄傲自负,内心阴险暴躁,外表却装作稳重简约,用华丽的冠服来掩饰自己的奸邪,废除谏官来掩盖自己的过错。他荒淫无度,法令繁杂,纲常伦理丧失,刑罚残酷,残害骨肉,屠杀忠良,受赏赐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功劳,被杀戮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罪过。他多次发动战争,土木工程也从未停止。频繁出巡朔方,三次征讨辽东,旌旗绵延万里,征税名目繁多,奸猾的官吏从中盘剥,百姓不堪重负。他还用严苛的政令骚扰百姓,用严刑峻法对待百姓,用武力威慑百姓,从此天下骚动不安,百姓无法生活。不久之后,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叛乱,匈奴围困雁门,天子却放弃中原,前往遥远的扬越之地。奸人趁机作乱,强弱相互欺凌,关卡桥梁堵塞不通,皇帝的车驾一去不返。再加上战争和饥荒,百姓流离失所,辗转死于沟壑,十有八九。于是百姓纷纷聚集起来造反,大的势力跨越州郡,称帝称王,小的则千百人成群,攻城劫掠,流血成河,死人如麻,做饭的人来不及分解尸骨,饥饿的人顾不上交换子女来吃。广袤的国土,都成了野兽出没之地,可怜的百姓,都成了蛇猪的食物。四方万里,告急文书不断传来,他却还认为只是些小盗贼,不足为虑,上下相互蒙骗,没人愿意考虑国家的危乱,依然像蜉蝣一样,尽情享受短暂的快乐。国家土崩瓦解,恶贯满盈,普天之下,都是他的仇敌,身边的人,都成了敌国。他始终没有醒悟,就像秦二世在望夷宫一样,最终以帝王之尊,死在普通人手里。天下百姓中没有感恩他的人,九州之内没有救援朝廷的军队。他的子弟一同被诛杀,骸骨被丢弃无人掩埋,国家灭亡,宗族灭绝,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到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生灵惨遭涂炭,像这样丧身灭国的,还从未有过。《尚书》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逃脱。”《左传》说:“吉凶由人,妖邪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又说:“战争就像火一样,不加以收敛就会烧毁自己。”看隋朝的兴亡,这些话确实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