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

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絜。

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葭戾朱宫,兰卮献时哲。

饯宴光有孚,和乐隆所缺。在宥天下理,吹万群方悦。

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弭棹薄枉渚,指景待乐阕。

河流有急澜,浮骖无缓辙。岂伊川途念,宿心愧将别。

彼美丘园道,喟焉伤薄劣。

晋安帝义熙十四年九月九日,刘裕在彭城戏马台为即将归隐的孔靖践行,命群僚赋诗,谢灵运作此诗。清人方东树极赏此作,其评云:“一往绵邈,情致如餂吮而出,无一率意之句,无一陈旧之辞,叙述流连。”[3]

本诗思路开阔,构思大体是这样:

首先,锐感时令,蓄势抒情背景;

其次,描摹送别气氛,思路随心绪叠起,从良辰说起,从现场旌旗猎猎、鼓乐齐鸣、宾主尽欢的氛围,证得天下之理在于吹万不同,所谓“在宥天下理,吹万群方悦”。

最后,重新聚焦到归客议题,从孔令当下旅程隐喻其人生旅程,从而得出结论,人生一旦选准了方向,即显得轻快。不难看出,丘园之道亦始终是大谢的心灵之约,纵观大谢人生之路可概括为:道隐—心隐—行隐—迹隐,丘园之道也。

但也必须明白,首先此四个环节大谢虽毕生纠结,但也一直不能协调,一生基本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其次,之所以不能协调,推究原因在于大谢在隐与不隐上过于区分。大谢的困惑亦应是所持玄学的困惑。大谢说“喟焉伤薄劣”,据此可见,其感伤更在于心灵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