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江陵、建康等地为官期【东晋义熙八年(412)至南朝宋永初三年(422)】
答中书
一
悬圃树瑶,昆山挺玉。流采神皋,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擢颖昌族。灼灼风徽,采采文牍。
二
伊昔昆弟,敦好闾里。我暨我友,均尚同耻。
仰仪前修,绸缪儒史。亦有暇日,啸歌宴喜。
三
聚散无期,乖仳易端。之子名扬,鄙夫忝官。
素质成漆,巾褐惧兰。迁流推薄,云胡不叹。
四
中予备列,子赞时庸。偕直东署,密勿游从。
彼美显价,煌煌逸踪。振迹鼎朝,翰飞云龙。
五
嗟兹飘转,随流如萍。台岳崇观,僚士惟明。
璅璅下陪,从公于征。溯江践汉,自徐徂荆。
六
契阔北京,劬劳西郢。守官末局,年月已永。
孰是疲劣,逢此多□[1]。厚颜既积,在志莫省。
七
凄凄离人,惋乖悼己。企伫好音,倾渴行李。
矧乃良朋,贻我琼玘。久要既笃,平生盈耳。
申复情言,欣叹互起。何用托诚,寄之吾子。
八
在昔先师,任诚师天。刻意岂高,江海非闲。
守道顺性,乐兹丘园。偕友之唱,敬悦在篇。
霜露荏苒,日月如捐。相望式遄,言归言旋。
此大谢书信体诗,有以下特点:
其一,书信或赠或答,均有作品传世,此乃其中一篇。
其二,诗的构思大致均为因书信引发感怀:先表达触物或触事心理,再逆入回忆,夹叙夹写自己与所赠、所答者的共同之处,进而写自己对于所赠予者的愧意,最后写自己,表与之共勉意。
其三,大谢于信中表现反思的深度以及玄学尺度。中书指灵运从兄谢瞻,瞻曾任中书侍郎。全诗的构思大致如下:首先,由从兄信函的文采所谓“灼灼风徽,采采文牍”引发回忆感慨,大谢以为自我与从兄的志向相通之处在于“均尚同耻”“绸缪儒史”“啸歌宴喜”。其次,由此追叹人生“聚散无期”“乖仳易端”,指出兄弟均仍在漂泊之中,并深入肯定其兄的在志之行。最后,受此启发,向其兄谈自己所禀的任诚、刻意、守道。
其四,玩味唱和的价值。所谓“在昔先师,任诚师天。刻意岂高,江海非闲。守道顺性,乐兹丘园。”“偕友之唱,敬悦在篇。霜露荏苒,日月如捐。”不难看出,大谢在此既表达了归隐目的,又表现出深厚儒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