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如的刷子轻轻拂过青铜镜面的纹路,尘土簌簌落下。2023年盛夏的烈日炙烤着考古现场,她的后背早已湿透。
“清如,快来看!这面镜子保存得太完整了!“同组的张教授在探方那头喊道。
许清如小心翼翼地托起铜镜。镜背的缠枝牡丹纹清晰可见,中央钮孔系着一段尚未完全腐朽的红绳。镜面虽然氧化严重,但仍能模糊照出人影。
“这应该是北宋中期的样式,“她推了推滑落的眼镜,“但保存状态这么好实在罕见,墓主人身份肯定不一般。“
指尖突然传来刺痛,许清如倒吸一口冷气。镜缘一处翘起的铜刺扎破了她的手指,血珠滴在镜面上。
“没事吧?“张教授关切地问。
“没事,小伤...“许清如话音未落,镜面突然泛起诡异的青光。她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耳边响起嗡嗡的鸣响,仿佛有无数人在低声絮语。最后一刻,她看到镜中浮现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一张陌生的、古典美人的面容。
“四姑娘?四姑娘醒醒!“
许清如被一阵急促的呼唤惊醒。睁开眼,一张圆润的少女脸庞近在咫尺,梳着古代丫鬟的双髻。
“采薇总算把您叫醒了!今日大夫人查功课,再不起就迟了!“少女急得直跺脚。
许清如猛地坐起,一阵眩晕袭来。这不是考古队的帐篷,而是一间古色古香的闺房——雕花木床、绣花帷帐、案几上的青瓷烛台,每一样都像是直接从博物馆展柜里搬出来的。
“我...这是哪里?“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四姑娘莫不是魇着了?这是您的闺房啊!“丫鬟采薇伸手摸她额头,“可是昨夜抄书着了凉?“
一段不属于她的记忆突然涌入脑海:许府、庶女、选秀...许清如低头看自己的手,纤细白皙,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哪还有常年考古留下的茧子?铜镜中的血,莫非...
“现在是什么年份?“她一把抓住采薇的手。
“元祐五年啊,四姑娘您怎么了?“
北宋!许清如如遭雷击。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正是她研究的那个北宋文化鼎盛时期。那面铜镜竟然把她送回了九百多年前!
“四妹妹可算来了,母亲都等急了。“
许清如刚踏入正厅,就听见一个柔美的声音。抬头看去,一位穿着湖蓝色褙子的少女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想必就是记忆中的嫡姐许清瑶。
“清如来迟,请母亲责罚。“许清如学着记忆里的礼仪向主座上的大夫人行礼,心跳如鼓。考古课上复原过的场景突然变成现实,她必须万分小心才能不露破绽。
大夫人约莫四十出头,头戴金丝髻,身穿绛色罗衫,面容慈祥却目光锐利。“起来吧,听说你昨夜用功到三更?“
许清如正不知如何作答,大夫人已命人捧上一个锦盒。“下月就是选秀了,今日考考你们的眼力。清瑶先来。“
许清瑶自信地上前,从盒中取出一只白瓷碗。“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当是定窑上品。“
“不错。“大夫人满意地点头,又看向许清如,“清如也来看看。“
许清如接过瓷碗,考古学的本能立刻压过了慌乱。她翻转碗底,在圈足处发现一个细小的“官“字刻款。
“此碗确是定窑,但非普通上品。“她听见自己专业的声音,“足底有官字款,是定窑为宫廷特制的贡瓷。釉层中有'泪痕'特征,应是元祐初年的产品,那时定窑还未完全掌握控制釉流动的技术。“
满堂寂静。大夫人手中的茶盏停在半空,许清瑶的笑容僵在脸上。
“你...如何知晓这些?“大夫人声音微颤。
许清如这才惊觉失言。北宋闺秀怎会懂这些?她急中生智:“女儿...女儿偶然在父亲书房看到过《瓷录》...“
“胡说!“许清瑶打断她,“《瓷录》是祖父珍藏,连父亲都不得轻易翻阅!“
大夫人目光复杂地打量许清如,忽然笑道:“看来我们许家出了个才女。来人,把蜀锦拿来,再让四姑娘看看。“
当那块色彩绚丽的织锦展开时,许清如几乎忘了处境危险。这是真正的北宋蜀锦!现代存世的不过寥寥数片残件!
“锦纹是'天下乐'样式,用'月华三闪'技法织就。“她忍不住轻抚锦面,“这种朱砂红是用茜草根反复染成,经久不褪。看这光泽,应该是成都府锦院去年进贡的...“
话未说完,她猛地住口。大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惊疑,而许清瑶的脸色已经煞白。
“四妹妹何时学了这些?“许清瑶勉强笑道,“莫不是夜里请了仙人授艺?“
许清如背后渗出冷汗。她太过投入专业,忘了伪装。正当危急时刻,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大夫人!景澜公子来访,说是送还老爷借阅的书籍!“
许景澜。
这个名字在许清如脑海中激起一阵涟漪。根据原主记忆,此人是当朝宰相许将的嫡孙,许府远亲,年纪轻轻已是太学生中的佼佼者。
“快请。“大夫人立刻忘了方才的疑窦,忙不迭整理衣冠。许家虽富不贵,能攀上当朝宰相的亲戚是天大的荣幸。
许清如借机退到角落,心跳仍未平复。她必须更加小心,这些古人并非想象中的愚昧,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一阵清雅的沉香气味飘来,许清如抬头,看见一个身着天青色直缀的年轻男子步入厅堂。他约莫二十出头,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清俊,眉宇间自带一股书卷气,却又比普通书生多了几分沉稳。
“见过伯母。“许景澜行礼如仪,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家祖命小侄送还《乐府诗集》,另附新得的《元丰九域志》一套,聊表谢意。“
大夫人喜不自胜,连声道谢。许景澜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厅内众人,在许清如身上停留了一瞬。许清如下意识低头,却瞥见他腰间悬着一枚熟悉的青铜镜——与她穿越前清理的那面几乎一模一样!
“景澜哥哥来得正好。“许清瑶上前盈盈一礼,“母亲正在考校我们辨物之能,四妹妹方才大显身手呢。“
许清如心头一紧。许清瑶这是故意要她出丑!
“哦?“许景澜果然来了兴趣,“不知四姑娘擅长何种宝物?“
“不过是些闺阁小技...“许清如试图搪塞。
“四妹妹过谦了。“许清瑶不依不饶,“她连蜀锦的织法和染材都一清二楚呢。“
许景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既如此,后日寒舍有个小集,专论古今器物。不知四姑娘可愿赏光?“
不等许清如回应,大夫人已满口答应。许清如暗自叫苦,这分明是个陷阱。但转念一想,或许能借此机会接近那面铜镜,找到回去的方法。
回到闺房,许清如立刻让采薇找来笔墨,将今日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作为考古学者,能亲身观察北宋生活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大夫人的鎏金头饰到茶盏中的点茶技法,每一样细节都弥足珍贵。
“四姑娘,您今日怎的像变了个人?“采薇一边磨墨一边好奇地问。
许清如笔尖一顿:“怎么说?“
“往常大夫人考校,您总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今日却...“采薇压低声音,“像被文曲星附体似的。“
许清如苦笑。她何止是被附体,根本就是换了个灵魂。“采薇,你可知景澜公子腰间那面铜镜的来历?“
“听说是前年从一座古墓中所得,公子爱不释手,常随身携带。“采薇忽然神秘兮兮地凑近,“姑娘小心些,大小姐对景澜公子有意已久,今日见公子邀您,怕是要...“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许清瑶贴身丫鬟的声音:“四姑娘,大小姐请您过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