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还没响,我就被一脚踹醒了。
“张小松!六点了!“二姐的声音像把锥子扎进耳朵。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她叉腰站在床前,校服已经穿得整整齐齐。
我缩了缩脖子,把脸埋进枕头里:“昨天是我值日...“
“少废话。“二姐一把掀开我的被子,“今天轮到你煮鸡蛋,大姐早读要迟到了。“
初春的寒气让我打了个哆嗦。窗外还黑着,只有厨房亮着灯。我趿拉着拖鞋往厨房走时,听见爷爷奶奶屋里传来咳嗽声。老式挂钟显示五点五十五,我明明定了六点的闹钟。
厨房的铝锅里已经接好了水,八个鸡蛋整整齐齐码在灶台上。这是我们家的规矩——爷爷奶奶各一个,爸爸妈妈各一个,大姐二姐分一个,我独享一个。其实应该是七个,但大姐总说她在学校吃过早饭,硬要把自己的让给二姐。
“又偷懒。“大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她正在扎马尾辫,牙齿咬着发绳说话含糊不清,“水要没过鸡蛋两指节,上次煮的蛋黄都流心了。“
我撇撇嘴,但还是乖乖往锅里加了点水。大姐比我大五岁,今年高三,说话总带着不容反驳的威严。她伸手试了试水温,冰凉的手指在我后颈上蹭了一下,我缩着脖子躲开。
“今天模拟考,别惹二姐生气。“她往我口袋里塞了颗水果糖,糖纸窸窣的声音在安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煤气灶“噗“地一声蹿出蓝色火苗时,爷爷奶奶的房门吱呀开了。奶奶裹着棉袄进来,身上带着药油的味道。
“我们小松真能干。“奶奶摸摸我的头,从碗柜深处拿出个小陶罐,“今天给你多加勺肉松。“
这是我和爷爷之间的秘密。去年冬天爷爷肺炎住院时,我连续半个月每天放学都去医院给他读报纸。后来他总偷偷给我开小灶,有时是半块桃酥,有时是几粒花生米。
鸡蛋在沸水里咕嘟咕嘟跳动时,父母回来了。他们四点多就去批发市场进货,爸爸扛着两箱方便面,妈妈提着装满塑料袋的编织袋,手指被勒得发白。
“煮老了。“爸爸把箱子放在墙角,瞥了一眼锅就得出结论。他手掌上有道新鲜的伤口,渗出的血珠在虎口处凝成暗红色。
妈妈没说话,只是接过我手里的漏勺。她手背上有一块烫伤的疤痕,是去年冬天炸油条时溅的油。我注意到她今天没戴那条金项链——那是去年生日爸爸送的,她只有去进货时才舍得摘下来。
“妈,我来。“大姐突然挤过来,动作麻利地把鸡蛋捞进凉水盆。二姐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正把稀饭从电饭煲里盛出来。我们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默契地完成这套重复了无数次的晨间仪式。
餐桌上,爷爷把剥好的鸡蛋分成两半,蛋黄完整地落在我的粥碗里。“男孩子要多吃,长身体。“他说着又往我碗里夹了块腐乳。
二姐在桌下踢了我一脚。我抬头看见她翻了个白眼,但没吭声。大姐把自己的鸡蛋一分为二,蛋白给了二姐,蛋黄悄悄埋进自己粥里。
“今天数学测验吧?“爸爸突然问我。他指甲缝里还沾着批发市场的泥土,但眼睛很亮。
我点点头,趁机把不喜欢的蛋黄碾碎在粥里。
“好好考。“爸爸从兜里摸出五块钱推过来,“及格了奖励冰淇淋。“
二姐的筷子“啪“地拍在桌上。妈妈警告地瞪了爸爸一眼,但没说什么。我知道为什么——上周二姐物理考了年级第三,只得到一句“女孩子不要太要强“。
大姐突然站起来收拾碗筷,陶瓷碰撞的声音格外刺耳。“我走了。“她拎起书包,校服袖口已经洗得发白。
“等等。“奶奶从厨房追出来,把装着鸡蛋的食品袋塞进大姐书包,“路上吃。“
我看着大姐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晨光刚刚爬上楼梯间的窗户。二姐狠狠拧了一下我的耳朵:“发什么呆?快去换校服!“
我揉着耳朵往房间跑时,听见妈妈对爸爸说:“今天该交店铺租金了...“爸爸含混地应了一声,碗里的稀饭还剩大半。
爷爷又开始讲他当年在供销社的故事,奶奶往他碗里添了勺白糖。二姐把剩下的咸菜倒进自己碗里,发出很大的咀嚼声。
这就是我们家的早晨,像那锅永远煮得恰到好处的鸡蛋——表面平静,内里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