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千日元的用法

奶奶说,人这一辈子怎么过,取决于三千日元的用法。

奶奶说,人这一辈子怎么过,取决于三千日元[1]的用法。

啊?三千日元?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当年还在上初中的御厨美帆放下正在看的书,抬头问道:

“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字面意思啊。人的一生就是由用三千日元这样的小钱买的东西、选的东西、做的事情组成的。”

美帆来了离家不远的奶奶家,正抱着膝盖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看《小岛上的安妮》[2]。奶奶则坐在餐桌旁喝茶。

见美帆一脸茫然,一副没听明白的样子,奶奶哈哈大笑。

“打个比方吧,你那本书是什么时候买的?”

“用您给的压岁钱买的呀。”

过年的时候,奶奶给了三千日元压岁钱。美帆跟朋友一起吃了几顿麦当劳,又买了这本书以后,压岁钱便见了底,可她并不后悔。在麦当劳谈天说地别提有多开心了,书也翻来覆去看了三遍,一点都不腻,所以美帆并不觉得自己在乱花钱。可是不知为何,钱总是花得特别快。每月的零花钱也是如此。

“美帆啊,你有记账的习惯吗?”

“我也没那么多零花钱,用得着记吗……”

家里每月给她五百块零花钱。跟朋友吃吃麦当劳、买买书就没了。不够用了,便找爸爸妈妈再要一点。

奶奶摇了摇头,仿佛在说:没毛病,这孩子就这脾气。

“那真帆把今年的压岁钱花在哪儿了?”

“嗯……她买了什么来着?好像是让妈妈带着去百货店买了个粉红色的漆皮钱包。三千日元不太够,她还添了点平时攒的零花钱呢。”

美帆有个上高中的姐姐。奶奶给姐姐的压岁钱也是三千日元。新买的粉红色钱包还挺好看的,是那种成熟优雅的款式。姐姐满怀期待地说,要带着它去春游。

“美帆吃了麦当劳,买了书。真帆买了粉红色的钱包。压岁钱的用法不是能明显体现出你们姐妹俩的性格嘛。”

“那只能说明我喜欢书,姐姐喜欢好看的东西,跟性格是两回事呀。”

美帆如此反驳。奶奶却只是喃喃道:“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美帆听了个云里雾里,也不太服气。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完全无法预见一个个小小的选择会如何改写自己的人生。

“您怎么跟玛丽拉[3]似的……”

“啊?”

“没什么。”


不知为何,美帆突然想起了跟奶奶讨论那个话题的景象。

此时此刻,她正站在摆满茶壶的杂货店货架跟前。“呀!”她惊呼一声,手里的茶壶险些落地。

搬出来自己住已经有大半年了,可家里一直都没有茶壶,只能喝袋泡茶,不然就是上班路上去便利店买瓶装茶。

她在店里逛了逛,打算买个款式简约的玻璃壶。正正好好三千日元。如此一来,泡花草茶的时候就能看到茶汤的颜色和各式各样的香草了。而且她家的家具摆设都是白色系的,放着也不突兀。泡绿茶肯定也好看。

大她五岁,早已结婚生子的姐姐真帆用的又是什么样的茶壶呢?美帆试着回忆了一下。好像是个煮咖啡用的珐琅壶,还能当烧水的小水壶用。姐姐说,她是在一个分享省钱妙招的网红主妇发的照片里看到的,一眼就相中了。价钱有点小贵,她省吃俭用了好久才攒够了钱。美帆还记得姐姐洗珐琅壶的时候是多么小心翼翼,生怕磕着碰着。姐姐总说它贵,其实也就三千九百八十块。

美帆的妈妈用的则是闺密送的生日礼物,一个北欧牌子的茶壶。妈妈和那位阿姨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好朋友了。也许是因为在泡沫经济时代度过了青春年华吧,妈妈会定期翻看女性杂志,对潮流和美食毫无抵抗力。

奶奶用的西式茶壶是皇家哥本哈根[4]的白底蓝花瓷壶,日式茶壶则是某次旅游时买的名家之作。两个茶壶都贵得很,定价远不止三千。但奶奶都用了好些年了,用天数除一除,一年下来大概是不到三千的。每次想起奶奶,美帆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她用那两个茶壶泡茶的模样,可见它们早已融入了奶奶的日常生活。

奶奶说得有道理啊……钱的用法还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情。

美帆把手里的玻璃茶壶放回货架。一想到“买回家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写照”,她就不太确定那个茶壶合不合适了。

毕竟,那是一个晶莹剔透、一摔就碎的玻璃茶壶。


顺顺利利拿到大学毕业证,找到工作搬出来住——这就是美帆这些年为之奋斗的目标。

她入职了一家位于西新宿的中型IT(信息技术)公司。在这个行业,压榨员工属于常态,她所在的这家公司也良心不到哪儿去。直属领导的思想还算开明,可高层的社长和董事个个爹味十足。公司成立之初是某电信集团子公司的子公司,约莫十年前才独立出来,名字也改了。但来自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的订单并没有断,业务还是很稳定的。上大学时,美帆向往过各种各样的行业,也有过摇摆不定的时期。不过她对现在这家公司还是很满意的,因为职场洋溢着IT行业特有的活力,各项福利制度也很健全。

上了一年班以后,美帆在祐天寺租了一套房子。

搬出来自己住是美帆的夙愿。父母家在东十条,毗邻十条银座,离十条站就十分钟路程,所以她一直都想找个机会住住看东京西部。

美帆很中意这套房子,用“闹中取静”来形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骑自行车到中目黑只要五分钟,附近还有网红店“蓝瓶咖啡”。月租加物业费总共九万八。虽然有点贵,但东京西部基本都要这个价,而且这种相对较新的十帖[5]一室一厨公寓并不好找,想想都觉得自己可能干了。

换句话说,美帆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她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每一个梦想也都圆满实现了。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直到小田街绘惨遭裁员。

街绘姐今年四十四岁,是美帆刚入职时的带教老师。

她聪明能干,心地善良。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比较强势,她却温文尔雅,好似文静的少女原封不动长成了大人。

街绘姐的出身也确实很好。她和母亲同住的老宅在杉并区,高墙环绕,绿树成荫。

有一次,美帆应邀上门做客。“嘟——”按响古旧的门铃后,街绘姐和身材娇小的伯母一起迎了出来。

伯母年事已高,因为她过了三十五岁才生下了街绘姐,这在当年是罕见的。

“东西都旧了,愁死人啦。”

美帆由衷赞叹“你家的房子可真有味道”时,街绘姐如此回答。看神情,她倒不是在谦虚,而是真的愁。那天她穿着棕色的格纹上衣,搭配棕色的开衫和棕色的裙子。她上班时也经常这么穿。开会或接待访客时,她会再套一件深蓝色的外套。听说街绘姐入职以后一直都是这样的穿搭风格,与时尚潮流毫不沾边。

“我是独生女,爸爸走了好些年了。”

美帆一看便知,街绘姐和伯母在这栋房子里携手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街绘姐将她带去了客厅。客厅里的沙发套着白色的罩子。

“妈,这是美帆带的伴手礼。”

“哎呀,你太客气啦。”

厨房传来母女俩的低语,应该是在讨论美帆从中目黑买来的芝士蛋糕。美帆不由得想,街绘姐确实是好人家的大小姐呀。

“照理说是不该用你送的东西招待你的,不过机会难得,要不就切了吃吧?”

“别客气,尽管吃吧!”美帆下意识地喊道。住十条的时候,她也经常上别人家做客。她觉得主人家客气的时候,她就该回一句“别客气”,这样才不至于失了礼数。只是这回没控制好音量,反倒显得唐突了,怪难为情的。

母女俩轻笑着端来茶点。印着小朵玫瑰的国产老茶杯边上摆着美帆买来的蛋糕,外加一碟年糕片。

“这是我妈妈亲手做的。”

街绘姐的脸颊微微泛红。

“就是用过年供神的年糕炸的啦,”伯母也红着脸解释道,“我们常去的一家日式糕点铺每年都会送一块很大的年糕,我跟街绘根本吃不完,可又不好意思让人家做小一点。”

“毕竟是老交情了……”街绘姐补充道,“所以就拿来做零嘴了。”

“和你送的东西一比,我都不好意思啦。”

“您太客气了,这年糕片好好吃啊!”

美帆还是头一回吃撒着糖粉的年糕片,那丝丝甜味却让人倍感怀念。明明是油炸的,却一点都不腻,想必是用上好的油精心烹制的。

“我也真是不像话,每次都用这种东西招呼客人……”

“我奶奶很擅长腌白菜,也是逮着机会就送人呢。”

“哎哟,羡慕死我了。腌菜我是一点都不会做。”

见母女俩再次相视而笑,美帆真恨不得用扦子把公司里那群八卦“街绘姐是不是处女”的男同事都扎个对穿。街绘姐在公司广受信赖和爱戴,却也受尽了这样的揶揄。

今年春天,街绘姐因轻度脑梗死病倒了。幸好她发病时刚好在家,送医及时,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和康复治疗就回来上班了。起初她走路还有些一瘸一拐的,好在几个月后就几乎看不出来了。但她刚回来的时候还是享受到了“不用加班”的特权。领导、同事和美帆都嘱咐她好好休息。她也心怀感激,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我们公司可真好,同事们也都是大好人……美帆感动不已,心里暖洋洋的,庆幸自己当年没看走眼。

谁知公司在那年秋天大举裁员,名单上的第一个人就是街绘姐。没过几天,她就办了离职手续。

街绘姐走后,美帆总觉得哪里不对。

工作的时候,吃午饭的时候,开会的时候……她总会突然想起有街绘姐的一幕幕。

想起她的言行举止和谆谆教导,想起她的一颦一笑。

不知她和优雅的伯母在老房子里过得可好……每每想及此处,美帆心里都空落落的。

街绘姐之所以被裁掉,主要是因为她病了一场,工作时间不如原来长了,考评自然也拿不了高分。而且她未婚未育,家里又有大房子(虽然房子登记在伯母名下,但大家都知道她是住杉并区的大小姐),在公司看来比较容易“下刀”。再加上她职位不高,但好歹有大学文凭,工龄又长,所以工资比较高……

然而,人真的有“好不好裁”之分吗?

去街绘姐家做客时,伯母还很硬朗。可她毕竟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就需要人贴身照顾了。而且街绘姐都四十好几岁了,是个人都知道这个年纪不好找下家。

在街绘姐离职的第二天,美帆看着自己对面那张空荡荡的办公桌,只觉得摇摇欲坠,仿佛自信和安全感的基石都被抽走了,前途叵测。

科长、股长和其他同事照样嘻嘻哈哈,午休时还练起了高尔夫的挥杆动作。美帆不由得想,他们一切如常,根本没把街绘姐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都快郁闷死了!

可要是有人问“你能为街绘姐做些什么”,美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街绘姐被列入裁员名单时,美帆实在没有勇气挺身而出,说“留下她,裁我吧”。她明明知道自己还年轻,就算不能立刻找到下家,再就业的难度也比街绘姐小多了。

所以她恨透了让自己陷入这种心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