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的黄昏,蝉鸣声裹挟着暑气在青石板路上翻滚。李鑫攥着皱巴巴的糖纸蹲在码头边,看着河水将纸船一点点吞没。他总觉得这具三岁孩童的身体像一具陌生的壳——三天前,他还在深圳的写字楼里对着电脑敲代码,一睁眼却成了襁褓中的婴儿。“小鑫又在玩水啦?“身后传来母亲王桂兰的声音。李鑫回头,看见她穿着印有“庆祝香港回归“的蓝衬衫,手里提着竹篾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红糖馒头。供销社的广播正播放《东方之珠》,歌声混着供销社主任的吆喝:“今晚七点,全体社员去文化站看直播!“他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重生带来的记忆碎片像玻璃渣般扎在脑子里: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中,父亲李建国在工厂倒塌时被钢筋穿透胸口;记得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守着供销社仓库的旧账本哭到失明。而现在,所有悲剧都还没发生。“妈妈,黄家妹妹今天哭了吗?“李鑫舔着手指上的红糖,故意用稚嫩的腔调问。他知道,此刻住在隔壁供销社宿舍的黄倩刚满一岁,前世那个在废墟中将他护在身下的女孩,此刻正裹在碎花襁褓里咿呀学语。王桂兰笑着掐他脸蛋:“你个小人精,天天惦记人家闺女。黄家今天搬来新电视,正放《葫芦兄弟》呢。“李鑫眼睛一亮。前世他只在废墟里见过那台布满裂痕的熊猫牌电视,此刻却成了黄倩童年最珍贵的玩具。他撒腿往宿舍区跑,石板路硌得光脚板生疼,却比前世穿皮鞋时踏实百倍。供销社宿舍的院子挤满了人。黄父黄志刚正调试天线,女儿黄倩坐在凉席上,对着电视里扭动的葫芦娃咯咯笑。李鑫挤进人群,故意用胖乎乎的手去够黄倩的拨浪鼓,却被对方一巴掌拍开——婴儿的力道软绵绵的,倒像在挠痒。“李鑫你又皮!“黄母陈秀娟笑着用蒲扇拍他屁股。李鑫趁机蹭到黄倩身边,将糖纸折的船塞进她手里:“小船漂到香港,就能见到董浩叔叔啦!“一岁女婴抓着小船塞进嘴里,糖纸在口水里渐渐融化,李鑫却盯着她睫毛上沾的糖渍出神——前世她为他挡下最后一块坠落的水泥板时,睫毛上也沾着灰。夜幕降临时,文化站挤满了小镇居民。李鑫被父亲扛在肩头,看着舞台中央的录像机播放交接仪式。当五星红旗升起时,人群爆发的欢呼声震得他耳膜发颤。他忽然扭着身子往下跳,跌跌撞撞跑到台前,抓起地上没喝完的汽水瓶,用稚嫩的嗓音跟着唱国歌。台下哄笑一片,王桂兰红着脸要拉他回去,却被黄志刚拦住:“这娃娃有点灵性。“午夜蝉鸣最盛时,李鑫躺在竹床上辗转难眠。供销社仓库传来老鼠啃食稻谷的声音,他想起前世这里堆积的货物在地震中全被压毁。必须让父母离开这个小镇——但一个三岁的孩童,能做的只有哭闹吗?月光从木窗漏进来,照在床角铁皮青蛙上。李鑫突然想起,供销社主任明天会进一批电子表,而三天后的暴雨会让仓库漏水,表盘全部锈蚀。这个机会,或许能撬动父母的决定。次日清晨,李鑫攥着存钱罐里的硬币,踮脚趴在供销社柜台前:“叔叔,我要买电子表!“主任老张笑得胡子乱颤:“娃娃懂什么?这表得大人戴。“李鑫突然拽下他的搪瓷杯,往地上一摔:“妈妈说摔东西要赔钱!赔钱买电子表!“老张愣住时,李鑫已哭得惊天动地。哭声引来全镇围观,王桂兰赶来时,儿子正鼻涕眼泪糊一脸:“妈妈,我要帮爸爸买表,以后去深圳赚钱!“人群窃窃私语着“李建国家孩子神神叨叨“,却不知那声“深圳“像一颗石子,终于在王桂兰心里激起了涟漪。暴雨在第三天凌晨倾泻。李鑫裹着雨衣蹲在仓库墙角,看着雨水渗进砖缝。当第一块表盘开始生锈时,他扯着嗓子嚎哭,哭声惊醒了整条街。供销社主任骂骂咧咧来查看,却在发现整批电子表报废时脸色煞白。“赔钱!赔钱买新表!“李鑫抓着父亲的裤腿重复,王桂兰终于意识到儿子反常举动的缘由。李建国蹲下来,粗糙的手指抚过他额头:“小鑫,爸爸听你的。“当黄倩被母亲抱来探望时,李鑫正趴在装电子表的木箱上,用蜡笔歪歪扭扭写着“1997“。一岁女婴伸手去抓笔,李鑫突然握住她的手腕——前世在地震中,正是这只手死死护住他的头。此刻掌心传来的温热让他眼眶发酸,却对着女婴露出孩童的笑:“等小船漂到香港,带你去迪士尼。“暴雨冲刷着青石板路,而李鑫知道,改变命运的第一块拼图,终于落进了河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