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长安城中建别馆;姐妹不同人非议

李隆基听了妹妹玉珍的话,感觉有道理,于是下令叫高力士迅速派人,到长安街上寻找适合建别馆的地址,为二位妹妹各建一处别馆。满朝文武顿时哗然,隆基眯着眼睛,听着下面大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的议论;一言不发,等大臣们不语时,他睁开眼睛,巡视一番,然后问道:众位爱卿还有何建议?大臣们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看你,李隆基见无人大话,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假装打了个哈欠:没有人讲了?那就退朝吧!说完话,自己就一个人离开了,大臣们莫名其妙,最后都要摇头,叹口气各自散开。

玉珍陪着高力士在长安街上转悠着,当然少不了王掌柜的陪同,他们三人都换了装,和大唐百姓一样,没有人能认出来,当走到奶妈惠姬当年生活的地方时,王掌柜地说:这个铺子就是当年惠姬的家,如今生意兴隆,已经今非昔比了,玉珍假装要买木炭,缓缓走过去,看见几个伙计正在给客商们装车,对对车马散乱的排列着,有一个穿着华丽服饰的人,正是惠姬的大儿子,背着手,悠闲地散着步子,那几个伙计看见了他,赶紧打招呼:老板早!老板好!然后很卖力气的干着活路。玉珍走上前去,大声问道:那位是老板?惠姬大儿子猛地转过身来,看看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心里不由得生气,但是他强按住心头之火,冷冷问道:客官耳朵是不是有问题啊?安?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玉珍冷笑一声:好大的口气,老板就是这样跟客人讲话的吗?哟呵——看来这位还不了解本大爷吧?告诉你,本大爷是长安街上有名的木炭王爷——是吗?玉珍心头的怒火腾的一下给点燃了:放肆!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口称王爷?下贱的东西,你配吗?惠姬大儿子一听,哎呀,你说谁呢?活得不耐烦了?伙计们,收拾家伙,给我打他——正在这时,王掌柜和高公公走过来了,惠姬大儿子一看认得,马上说:王掌柜的,不关你的事情,请你走开点,小心伤着了你!王掌柜走上前去,啪啪扇了两耳光,你……你——混账东西,还不跪下?

惠姬的大儿子正在发愣,王掌柜用手指着玉珍说:认得吗?她是当今皇上的亲妹子——玉真公主啊!啊?惠姬大儿子有点不相信,高力士走上前来,用手轻轻捏捏惠姬大儿子的手,疼得他大叫不止,赶紧跪下,叩头如捣蒜一般:啊!请公主饶命吧!下的有眼不识泰山,下次再也不敢了……咯咯咯,还有下一次?想得美,哼!力士,本公主觉得这儿修建别馆最好,你看那?恩!公主说好就好,奴才遵命就是了!说完话,玉珍笑着说:走吧!王掌柜呀!谢谢你——公主客气了,为公主效劳,我求之不得!

他们三人又去了一趟秦月楼,玉珍看见那些个妓女就生气,尤其看见了老鸨儿那贱样子,看见了男人们就像苍蝇一样,令人恶心,她气愤的说:这个地方一定要拆掉,建一座别馆!话说完,气哼哼的就走了,高力士和王掌柜的紧跟后面,力士轻而易举的赶上了,王掌柜的哪里能赶得上?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才跟了上来,看见王掌柜的狼狈样,玉珍不由的咯咯咯笑个不停,逗得力士也跟着哈哈哈大笑不止。

没有过几天,惠姬大儿子的铺子就被一伙御林军给查封了,还有秦月楼,一起被查封了。限令三天,赶快搬走,至于去哪儿,自己选择吧!高力士想来想去还是要靠王掌柜的帮忙,他找到王掌柜说:给公主建别馆的事情,还要你多操心了!王掌柜高兴极了,可是脸上却显出为难之色:这个?恐怕我弄不好吧?你也知道,我是个商人,不懂的建筑呀!呵呵呵,这个事情好办,你只要负责拆除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由我来安派吧!那好吧!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把他们的家拆了,叫他们住哪儿呢?这个你不用管了,公主自有安排!好!那我就放心了。

唐玄宗下旨,叫惠姬大儿子一家通通出家去吧,还有秦月楼的妓女们一律都从良去吧!很快王掌柜领人把这两处都拆除了,高力士又命王掌柜在长安街上找懂得建筑的人,按照公主的要求,迅速建造别馆。王掌柜一下子成了长安街上红极一时的大人物了,很多人都来巴结他,就连宫里的那些大臣们都极力巴结他,因为他是当今皇上妹妹的座上宾呀!王掌柜大大发了,金银财宝一下子多得数都数不清了。他自己忙不过来,就请他远在山西的弟弟来帮忙,他弟弟名叫王一鸣,他叫王大鸣,兄弟两个性格各异,王大鸣从小就很机灵,那时候家里还有钱,能共的其他兄弟两个读书,可是弟弟对念书不感兴趣,很喜欢干木匠活,后来就干脆不念了,剩下哥哥一个人读书,可是无论咋样下功夫,就是考不中,无奈只好结婚了,那一年山西遭了灾,王大鸣自个儿离开家乡,丢下老婆和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来到了长安街,幸遇现在的老婆的父亲,就是已经死去多年的木炭老板,他就倒插门,入赘做了上门女婿,等过了几年回去,老爹和老妈相继都去世了,只留下兄弟王一鸣,他劝弟弟到长安城里跟他一块去学做生意,弟弟不愿意去,只好作罢!其后好多年也没有回去过,后来回去过几次,也没有见到弟弟,因为弟弟成了流浪的艺人,专门给人家做木工活,听人家说,跟自己一样,也成了入赘的女婿了,摇摇头,叹口气:唉!王家的祖上哪辈子冒烟了,咋就这么不争气呢?

如今他有钱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把弟弟扶一把,于是就觉得把弟弟叫来,帮自己是在好不过了;一来可以帮助弟弟,二来可以兄弟团聚。于是他从长安起程,到家乡就把弟弟一家子接来了,此时弟弟已经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了,能不能来还得女方家长同意才行,好在老婆愿意跟着丈夫一起去京城长安,所以还算顺利。弟弟有个已经五岁的儿子,长得格外机灵,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天真好奇的个性,听说要跟父母亲去长安,高兴极了,一路上不停地问:大伯,听说长安城大的很啊?是吗?恩!王大鸣摸摸侄儿的小脑袋,乐呵呵呵的抿不拢嘴巴,小侄儿名叫王微微,跟父亲姓,其实也无所谓,因为母亲也姓王,跟谁姓都一样。

王一鸣一家来到了长安街,住进了哥哥的家里,因为王掌柜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微微就成了所有人关注的中心了。说来也怪,弟弟领人修建别馆,每天累死累活的,竟然接二连三的还有生了两个儿子,王大鸣自己就是生不来一个儿子,他就把微微想过继给自己,弟弟很乐意。从此王微微就在长安城了读书了,出入俨然是富家公子的样子。

两年过去了,玉珍和金仙两位公主的别馆都修建好了。玉真公主就在自己的别馆里,天天修行,每日早起,诵经打坐,这是每日早晨必修的课程,其余时间就是弹琴,吹箫,她召集了很多从宫中教坊退下来的老年优伶,还不断吸收一些爱好音乐歌舞的美男美女,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音乐队伍,她常常带领自己训练的音乐人才,到**和教坊的优伶们一起为哥哥李隆基演出助兴。她的别馆里面笼络了很多人才,渐渐的在长安城里出名了,很多人都想结识玉真公主,想通过她的引荐,到朝里求得一官半职;姐姐金仙不同,她过的是另外一种很放荡的生活,当年她也曾经和妹妹练过“玉真神功”,但是她觉得那种功夫练起来很费力,一点都不好,师傅见她对玉真神功不感兴趣,就传给她“销魂术”,她已经是个成熟的女人了,第一次修炼销魂术,就觉得美妙无穷,所以从此后她就专门修炼此种法术,以后她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叫“金仙销魂术”,所以她的别管清一色的都是俊美的男性,其实她就是为自己找了很多面首。

两个公主的做法在长安成里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人们多对玉真公主大家赞赏,对金仙公主颇有微词,只是没有人敢当面议论,都怕绕火烧身,有几个胆大的,最后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议论这些事情了。

玉真公主在长安城了建好了别馆,就抽开身子想到周至县去打听一下奶妈的事情,虽然她早已安排人去了周至县城,可是那些人办事不力,始终没有结果,玉珍决定还是自己亲自去办比较好,所以她决定过了阴历年,到楼观台二月初十会前后,到周至县城去找县令帮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