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圆明园之名

康熙六十一年春,圆明园牡丹台院内栽植的数百株牡丹开得烂漫无边。雍亲王特意邀请父亲康熙帝到园中赏花,并让聪明伶俐的儿子弘历作陪。12岁的皇孙弘历有幸在康熙帝有生之年与之谋面。乍见孙子,康熙帝眼前一亮。烂漫盛开的牡丹与徐徐吹来之微风熏人欲醉,祖孙三代聚享天伦之乐,康熙帝高兴之余降旨将牡丹台赐予爱孙弘历。
雍正帝即位后,曾专门写了一篇《圆明园记》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睿知也。”这里融合了儒、释、道各家的哲理概念。
可以从雍正这篇记中看到,融合了传教士白晋研究“易经”所提的“圆”是一种逍遥状态,具有神的品质,使天上的法则从新生效,天地达成和解,天地之心照亮所有的心灵。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离不开人的,这里承载着他无尽的欢乐,是雍正帝真正的精神乐园。
圆明园最初为胤禛为亲王时的花园,据《世宗宪皇帝御制圆明园》记载:“园既成,仰荷慈恩赐以园额日圆明。”其中并未记载赐额的年、月、日。雍正即位后,次年起即开始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扩建。
雍正三年,御园初步建成;同年八月,雍正帝开始在园内御门听政。乾隆即位后继续营造圆明园,并于乾隆十年(1745年)开始在圆明园紧东邻创建长春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绮春园并入圆明园,但乾隆帝当时并未在绮春园居住。嘉庆即位后,对绮春园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增建,使其成为帝后长年园居之所。道光初年,道光皇帝将该园东路改建增饰,专供皇太后、皇太妃园居之用。嘉、道时期,圆明三园形成规模,统称“圆明园”。

圆明园包涵了古典园林之妙,妙在置身于咫尺空间之中,用思维去遨游、去品赏,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而心灵同气感应,才能获得宝地的吉气,十分重视心灵的净化,十分重视道德的修养与积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人的心灵与天地的灵气是相通的,天地人是一体的才可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圆明园无疑是座有灵魂的、传情达意的园子。这座园子蕴含建造者在修建时所倾注的思想,隐含的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清代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圆明园的中西方设计者们秉承了这一理念,处理山水关系时尽量不着痕迹,将人造园林建成自然天成的天然景观,并以“人”为中心,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别有洞天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