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统文化主题教育49课
- 姚瑜洁
- 4307字
- 2025-03-31 19:47:47
第7课 青青河边柳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2+15分钟(2分钟预备时间)
【活动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围绕中心、促进发展的价值理念,教育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开展了针对小学生的节气主题教育课,开始着手于对这类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一个纪念先祖的日子。在古代,清明不仅是一个扫墓的日子,还是一个举家出游踏青的好时节。此时,柳树开始抽枝发芽了,因而插柳也成了古人清明踏青时的一项传统活动。
现在的学生对清明的认知仅停留在放假一天及祭拜先人与烈士这一层面上,对于清明踏青的一些习俗了解得少之又少。放纸鸢、蹴鞠等现在还广为流传的民间活动,学生还相对熟悉些,可对于像插柳、戴柳这类活动大多没有听说过。
【活动目标】
1.知道插柳是清明踏青习俗的一种。
2.通过欣赏民间传说、探究、交流等方法,了解插柳的由来与含义。
3.探寻赠柳之意,感受柳树的生命力和春天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准备有关柳树的诗歌吟唱。
2.准备插柳、赠柳的视频、图文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准备与导入
1.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出示PPT:冬天与春天的景色图。
(学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生1:我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
生2:我看到了屋顶上厚厚的白雪。
生3:我看到了小鸟在枝头鸣叫。
生4:我看到河边随风飘荡的柳树。
2.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看着这幅雪花飞舞的图片,耳边好似听见那凛冽的寒风。再欣赏一下边上的风景,河边的柳枝,树上的小鸟,好像都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今天,夏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正哼着小曲向我们的课堂走来。
板书:河边柳
播放音频《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播放音频《小柳问好》:大家好!我叫小柳!
3.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和这位新朋友打声招呼吧!
生:小柳,你好。
播放音频《小柳提问》:夏老师,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人们总要在清明将我从柳树上折下插在土里呢?
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缘由吗?
生1:因为柳树的种植时间是在春天。
生2:或许是和清明这个节日有关系吧!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素材引出这堂课的卡通角色“小柳”,并通过“小柳”的提问来引出这堂课的主题。这一卡通人物的出现,也起到了活跃课堂、引发同学对清明插柳这一习俗的探究。
二、探寻清明的青柳
(一)插柳的由来与含义
1.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清明插柳与一位古人息息相关,就让我们与小柳一起去瞧一瞧吧。
播放视频《神农尝百草片段》:啊!嘿!我的天呢!也不知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好吃!来人哪,这个能吃,拿去种!来人哪,这个也能种啊!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呢?
生:神农,他正在地里尝百草。
3.师:对呀!你说得非常准确。那神农氏与清明这个节日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则短片,并完成任务单。
出示PPT:任务单。
神农氏( ),百姓为他修建( ),插柳是为了纪念他的( )。
播放视频《清明插柳习俗视频》。
小孙子:奶奶,我饿了,有什么吃的吗?老奶奶,你在干嘛?

奶奶:我在插柳啊!这是清明时的习俗。
小孙子:哦!啊!我明白了这是种树啊!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对啊!如果是种柳树,那柳树一长大,那不就把屋顶给撞坏啦!
奶奶:嘿嘿嘿,有个谚语啊,是这么说的: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我啊,是在这用这柳枝预测天气呢!
小孙子:这柳条这么厉害啊!
奶奶:嗯!到了清明啊很多地方都插柳的!孩子们头上戴柳条圈儿,年轻的妇女要采柳叶簪髻。至于插柳的由来,除了预测天气、纪念介子推之外,还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小孙子:神农氏,他是谁呀?
奶奶:神农氏就是炎帝呀!我们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说的就是炎帝黄帝的后代。神农氏发明了农耕,让远古的百姓有了饭吃。神农氏尝遍了百草,发现药材。神农氏在这杂草当中筛选出了稻、黍、稷、麦、菽五谷,还尝出了365种草药,后人收集写成了《神农百草经》。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为他修建了庙宇。当然,还有百姓们插柳来纪念他的恩情。
4.师:看了短片,谁能来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说说神农氏与清明插柳这一习俗的联系?
生:神农氏教民稼穑,百姓为他修建庙宇,插柳是为了纪念他的恩情。
播放音频《小柳夸赞》:哈哈!你说得真棒!我也来考考大家,刚才的视频里还说了许多有关清明插柳的习俗。谁能根据提示说说其中的具体内容?可别说小柳我为难你们,看!我都把提示放在你们的桌上了!
出示PPT:任务单。
插柳可以用来预测天气:柳条青,( );柳条干,( )。
到了清明节,孩子们头上( ),年轻的妇女要( )。
清明节插柳是为了( )、( )和( )。
5.师:小柳真的是太贴心了。这样一来肯定难不倒同学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桌上的卡片中寻找答案!开始!
小组一:插柳可以用来预测天气: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小组二:到了清明节,孩子们头上戴柳条圈,年轻的妇女要戴柳叶簪子。
小组三:清明节插柳是为了预测天气、纪念介子推和神农氏。
(小组学生代表上台一边完成黑板上的填空,一边把卡片贴在黑板相应位置)
播放音频《小柳夸赞2》:哇!小朋友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答案找得又快又准确!小朋友,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都明白了清明插柳的缘由呢?
生:明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可以快速地了解到许多关于清明插柳的习俗知识,并重点感知纪念神农氏这一习俗。生动形象的动画短片,既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又能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清明插柳习俗有一种感性认知。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加强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精神。
(二)赠柳之意
播放音频《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播放音频《小柳质疑》:咦?是谁在叫我?你在哪里呀?
1.师:小柳,这是古人在吟诗,古人在送别时都喜欢送柳枝给对方。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可能就像我们现代人送花一样的,古时候人们在离别时多赠柳。
生:柳和汉字“留下”的“留”音很相似,或许代表了不舍之意。
2.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那么古人赠柳究竟是何意?让我们通过一则短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阿普喵——柳树选段》。
阿普喵:哎!
巴里:嗨,阿普喵。我是柳树木奇灵巴里。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

阿普喵:我最好的朋友马上就要去外地了,我很舍不得她。
巴里:阿普喵,你可以送这个给你朋友表达心意呀!
阿普喵:这不就是柳条吗?
巴里:是的,因为柳树容易存活又长得快,在古代人们用来送给朋友,寓意对方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且,柳与“留”谐音,所以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首诗说的是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
阿普喵:太棒了,我这就把柳条送给她。
播放音频《小柳抢答》:啊!这下我知道古人送别都要将我送给朋友的原因啦!那就是……
3.师:嘿!小柳你先别着急,何不听听同学们的答案呢?同学们,谁能通过PPT上的提示来说一下古人赠柳的确切含义?
出示PPT:柳树容易存活又长得快,将其送给好友,寓意是( )。
柳与( )谐音,有( )之意。
生1:柳树容易存活又长得快,将其送给好友,寓意是好友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
生2: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
4.师:小柳你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正确吗?
播放音频《小柳感叹1》: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满分!同学们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你们实在太棒了!
(生一起为自己鼓掌)
播放音频《小柳感叹2》: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在遥远的古代就有这么深刻的含义啦!
5.师:是啊!小柳,你的生命力可真顽强,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回答问题,让学生对古人折柳以表不舍与美好祝愿的含义更加清楚明白。
(三)吟诗寻柳
播放音频《小柳出题》:哦!难怪一到春天那些文人就爱拿我作诗!对了!小朋友,我再考考你们,谁能说出句中带有我——“柳”的诗句?
1.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挑战一下?
生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生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师:小柳,诗人们用你那顽强的生命力来赞美春天。同学们,让我们伴着小柳的歌声一起吟诵贺知章的《咏柳》,感受这美好春日的勃勃生机吧!
出示PPT、播放音频《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生共同吟唱《咏柳童谣》)
播放音频《小柳感谢》: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一个个美好的春日。
3.师:小柳,我们也应该谢谢你,今天因为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清明,了解了清明插柳的由来与含义,欣赏了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谢谢小柳吧!
生:谢谢小柳。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配合吟诵诗歌,同学们一同感受春天的活力与美好,吟诗寻柳。这为老师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出清明踏青这一习俗埋下伏笔。
三、青青河边柳
1.师: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清明插柳这一个习俗,而且也了解了其文化内涵的特殊性。清明节既是一个追忆先人的日子,是悲伤的;同时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节日,是欢乐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每个清明节,都去郊外看看青青的柳树,与春日来一个亲密的拥抱。千万别辜负这青青河边柳的美好春光。
板书:青青河边柳
【点评】
柳与春
1.别样的清明
在清明节前后,人们都要去祭拜先祖,这给清明这一节气蒙上了一层沉重的氛围。而今天的课堂,把一个不一样的清明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清明插柳之习俗、感受了柳树在春天蓬勃的生命力,体会到了清明节的活力——它不再是一派阴郁的节日气氛,它是学生去感受春天、出游踏青的好时节,同样有着欢声笑语的节日氛围。
2.多元化的柳
在这节微课堂上,教师不仅介绍了清明插柳的有关知识,另外围绕着柳树加以拓展。通过其与“留”谐音,引出古人离别赠柳时,对好友的不舍以及对其未来美好的祝愿,学生们丰富了对古时习俗的认识。又通过吟诵诗句来寻找古诗中的柳色,从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学生们再次感受到清明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走出家门探索春日的美好。从单一探寻柳树之美到出门踏青寻找春日之美,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一次升华。
整堂课的内容都以清明的柳枝为中心而展开,内容丰富且具有层次感。这堂课将柳树的种种与春天完美结合,使课堂上的知识点以伞状发散性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五村小学德育主任 沈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