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统文化主题教育49课
- 姚瑜洁
- 6212字
- 2025-03-31 19:47:47
第8课 龙舟精神传千年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2+35分钟(2分钟预备时间)
【活动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截至今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目前,很多传统文化都随着岁月变迁而渐渐淡化,新时代的教育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当代小学生更需要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
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镇远县联合申报的“赛龙舟”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目标】
1.通过听童谣,学生们可以增强对端午节的兴趣,初步了解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2.联系生活实际,在对龙舟的不断认识中,感悟龙舟精神传承的意义。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生铭记传统,积极传承龙舟精神。
【活动准备】
龙舟、板书贴、童谣录音、视频、龙舟模型、卡通纸模型。
【活动过程】
一、忆端午、话龙舟
1.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就是小龙人。
生:小龙人,你好!
2.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小龙人”一起去听童谣吧!
播放音频《五月五》:小龙人唱童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3.师: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赛龙舟的习俗说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生:端午节。
4.师: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2000年前,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民间就有了以龙舟竞渡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板书:赛龙舟 贴上龙舟图片
设计意图:以童谣为引线,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回忆端午节的习俗,初步了解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创设“小龙人”的形象,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好奇心。
二、赛龙舟,不忘传统
播放音频《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已有千年历史。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后来,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播放音频《小龙人求助》:小朋友们,我要去参加龙舟比赛,组委会设置了许多难题,你们愿意帮助我闯关答题并拿到通关船桨吗?
1.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小龙人一起过关斩将并集满通关船桨吗?
生:愿意。
出示PPT:
(1)小组派代表上台领信封。
(2)合作读资料,破解信封中的问题。
(3)如果遇到难题,无法解答,可以寻求其他小组帮助。
(4)答题成功,即可帮助小龙人成功获得船桨,登上龙舟。
(教师将装有龙舟资料和问题的信封分发给各小组,在音乐背景中,各组准备2分钟)
第一组:资料链接1《龙舟》(学生读资料2分钟,回答问题2分42秒)
关于龙舟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从最初天子乘的游船到后来百舟竞渡的龙舟,当龙舟真正进入民间而成为一种民俗活动,大体的形制就基本固定了,由龙头、龙尾、龙骨、龙肠、冚板拼装而成,其中龙头、龙尾是整只龙舟的“舟魂”所在。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
船舵1:龙舟是由( )部分组成。
船舵2:舟魂是指( )。
船舵3:纪念型的龙舟竞渡形成的朝代是( ),是为了纪念( )。
生1:龙舟由龙头、龙尾、龙骨、龙肠、冚板等5个部分组成。
生2:舟魂是指龙头、龙尾。
生3:纪念型的龙舟竞渡形成的朝代是汉魏六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二组:资料链接2《龙舟习俗》
龙舟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舟的大小因地而异。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的龙舟长33米,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中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的赛龙舟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龙舟队由舵手、桨手、鼓手、领队组成,大型龙舟通常有19~80人,小型龙舟有12~15人,有时还需要候选人8名。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船舵4:龙舟队的成员分为( )。
船舵5:北方赛龙舟和南方的不同之处是( )。
船舵6:龙舟比赛是以( )决定名次。
生1:龙舟队的成员分为舵手、桨手、鼓手、领队。
生2:北方赛龙舟和南方的不同之处是北方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生3:龙舟比赛是以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第三组:资料链接3《龙舟竞赛》
不同地区龙舟竞渡的习俗有些不一样: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船舵7:龙舟竞渡前,先要( )。
船舵8:赛龙舟的习俗最早起源( )。
船舵9:赛龙舟在( )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1:龙舟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生2:赛龙舟的习俗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生3:赛龙舟在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组:资料链接4《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经历了功利性、纪念性和竞技性等三种基本形态。功利性的龙舟竞渡,是指起始萌生阶段的龙舟竞渡,从时间上讲,大致在先秦。原始时期的先民,在水上捕捞、渡水劳动,特别是在水患中的逃命、救人和水上争斗中,争相竞渡。纪念性的龙舟竞渡,形成于汉魏六朝,延续至今。三国时,“端午竞渡”已成为风气。而记录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较早的文献,是梁代吴均、宗懔和唐代魏徵留下的资料。竞技性龙舟竞渡,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其发展可追溯至1976年举行的香港龙舟邀请赛,此后,赛龙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及英国,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龙舟竞赛成了现代体育项目后,热潮席卷全球30多个国家。在国际上,龙舟运动基本上是一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尔后,湖南省汨罗市便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办国际龙舟节。
船舵10: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经历了( )、( )、( )等三种基本形态。
船舵11:赛龙舟先后被传入的国家有( )。
船舵12:龙舟队的人数根据( )而定,大型龙舟通常有( )人,小型龙舟有( )人,有时还需要候选( )人。
生1: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经历了功利性、纪念性和竞技性等三种基本形态。
生2:赛龙舟先后被传入的国家有日本、越南及英国。
生3:龙舟队的人数根据龙舟大小而定,大型龙舟通常有19~80人,小型龙舟有12~15人,有时还需要候选8人。
第五组:资料链接5《龙舟竞赛》
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活动,多人共同划一条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把龙船从陆地上扛到河里“请龙下水”,就需要多人同时发力才能做到。在赛龙舟前,参赛者需要进行专业训练,要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要想划出水平、占到上风,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划龙舟的时候要齐心协力,统一动作。在赛龙舟的过程中船上的人要敢于担当,和队友团结合作,不放弃,一起勇往直前,直到抵达终点。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赛龙舟历史悠久,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铜仁市(今碧江区)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大明边城景区是有名的龙舟基地。龙舟基地依托锦江而建,风景如画,不仅展现出锦江景区山水风光的魅力,更将作为展现地方特色龙舟文化的一个载体,以端午活动体验和端午养生文化等主题活动传承龙舟文化,吸引游客。
船舵13:赛龙舟前,每个队员都需要进行训练吗?猜一猜“请龙下水”指( )。
船舵14:龙舟基地在( )。
船舵15:比赛中队员们要具备( )的精神。
生1:赛龙舟前,每个队员都需要进行专业训练,“请龙下水”是指把龙舟抬下水。
生2:龙舟基地在贵州铜仁市碧江区大明边城景区。
生3:比赛中队员们要具备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互动环节,同学们可以对赛龙舟前的习俗有更深入的了解;观看视频,感受赛龙舟的场面浩荡以及人们对赛龙舟的喜爱之情。同时,在小组讨论中探讨龙舟精神,对同学们也有所启迪。
三、龙舟精神,代代相传
1.师:小组合作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啊,你们这么快就帮小龙人集满了通关船桨。
生:我们团队力量大!
播放音频: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太感谢啦!奖励你们跟我去看看赛龙舟的场景,一起出发吧!
播放视频《赛龙舟》。
龙舟教练:不整齐、一定要整齐!重新开始,要快啊,预备!重新开始,桨要到水里去。

队员:啊!啊!(龙舟要翻掉)
教练:腿撑住了,你们连最基本的蹬腿都不一致!你还想划吗?整齐啊,一定要整齐!一号位两个人一模一样!四号位,你的桨叶要往前再升一点,李晨的桨叶再进水一点,狠一点,不够狠!
队员:歪了!歪了
教练:Baby把舵给打直,尽量不要转圈!
队员:怎么在掉头啊!啊!啊!歪了歪了!
教练:Baby打正,船头对着前面划,不要转圈了!Baby把舵要打直。
Baby:小心,右边的同学少用点力,左边多用点力!
队员:下腰,整齐,越划越轻松了!
解说员播报:一系列的苦中带乐的高能训练,还以勇往直前的奔跑精神完成了史上最难的龙舟比赛,那本期呢,兄弟们为了更好地完成2千米的学霸龙舟赛,进行了最后一天的高强度集训。节目中兄弟们不仅在岸上训练环节跟着教练一起“扮如花、开火车”,还是在晚间进行了“娘胎出生、双脚会晤、90度抬腿”等高难度的拉伸训练。经过两天的艰苦集训,本期兄弟们终于迎来了被誉“为人生最辉煌的时刻”的2千米龙舟绕标环绕赛。节目中的兄弟们秉着“团结友爱、勇往直前”的奔跑精神,在水上热血奋战,不仅以12分20秒的成绩完成了史上最燃龙舟赛,还赚足了网友的泪水。
队员齐心协力,一起用力划,一边高喊着!
鼓手:手伸直,蹬腿!可以的,可以的!准备冲刺!把所有的力发挥出来!
队长:下腰,下腰!
队员:来!加油!别停,别停!
队长:超过了,超过了!
(总结)过渡语:终于,在全员的齐心协力,在水上热血奋战,完成了2千米的学霸龙舟赛。
2.师:大家想一想,如果这时你坐在船上,可能遇到什么状况呢?又将如何解决?
生1:赛龙舟时可能会遇到中心不稳,掌握不好方向的情况,那么舵手就要赶紧调节大家的力度,保持船身的平衡。
生2:也许船上的人太累了,使不上劲,这样龙舟向前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这时需要鼓手打起节奏,带动船员,相互鼓励,同时用力划龙舟。
播放音频《小龙人参加旱地龙舟赛》: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是的,团结就是力量呀!接下来,请你们也带上我,去感受一下“旱地龙舟”吧!
出示PPT:
活动规则
(1)学生分成两队,两队队员人数相同。
(2)每人穿上龙舟道具,脚当船桨,两手架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
(3)比赛场地25米,两队准备就绪,从起点出发,队友合作,同步向前走,直到终点。
(学生自发组队,进行体验活动)
1.师:小朋友们,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龙舟上的一员,有什么感受?
生1:赛龙舟,真是太有趣了,是非常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充满激情。
生2:在地面上赛龙舟,已经很不容易了,水上龙舟还要排除阻力,更加困难,以前龙舟队的队员肯定都需要参加专业的体能训练。
生3:想要获得胜利,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大家团结了才能一起往前冲刺。
2.师:是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龙舟精神,小龙人看到大家在比赛中的表现,感慨万千,他说……
播放音频《话龙舟》:小朋友们,赛龙舟是当地每年端午不可少的活动,我们不仅要将此项习俗传承下去,更要把龙舟精神代代相传……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多么让人振奋啊!
板书:龙舟精神 代代相传
3.师:是啊,每年端午,赛龙舟在全国各地举行,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龙舟精神而成为传统节日特有的仪式。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多么自豪啊!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你们是文化传承的希望,让我们一起铭记传统,不忘历史,让龙舟精神代代相传。
设计意图:在组队合作,参与龙舟竞渡的活动体验中,学生能从自身感受出发,去理解、感悟赛龙舟过程中团队合作、相互协助的重要性,也能结合实际生活去领悟“龙舟精神”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一种力量。
【板书设计】

【专家点评】
情境创设重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这节传统文化课,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观点。
1.落实到每个人的体验
体验是一种情境创设下的情感共鸣,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中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投入智力,探索问题,从而获得对过程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可以促进有效教学的形成。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体验”的价值。旱地龙舟让人记忆犹新,小朋友们踏着木板,相互搭着肩,齐头并进,这一画面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赛龙舟时,舵手们坐在龙舟之中,手拿着桨,用力划动,奋力向终点冲刺……教师大胆设计,把“水上龙舟”变成“旱地龙舟”,打破空间限制,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龙舟精神。
2.在换位思考中体验
换位思考教学法,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实践方法,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换位思考中的体验,其产生的化学效应更能像烟花一样绚烂。
记得课堂上老师曾提问过如下问题:“如果这时你坐在船上,可能会遇到什么状况呢?又将如何解决?”“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龙舟上的一员,你有什么感受?”这样有代入感的设计,能让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象,有的感受船身不稳定,有的觉得赛龙舟很有趣,充满激情,有的担心掌握不好方向,舵手就要赶紧调节大家的力度,以保持船身的平衡。还有的认为赛龙舟的过程中使不上劲,速度就会慢下来,这时需要鼓手打起节奏,带动船员,齐心协力,同时划桨……这一系列的设计,无疑都把体验真正地留给了学生,让课堂“鲜活”了起来。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教研员 姚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