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月圆饼香 心团圆

设计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朱佳珺

指导教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姚瑜洁

【活动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2+35分钟(2分钟预备时间)

【活动背景】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等,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全国各地通过不同的风俗习惯来庆祝这个重要节日。《嫦娥奔月》《月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也给中秋节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一年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中秋节十分熟悉,知道中秋节是团圆节,要赏月、吃月饼,但对节日内涵不甚了解,不清楚中秋节为什么从最初祭拜月亮变成了现在阖家团圆的节日。同时,学生对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非常感兴趣,这值得我们从中一探究竟。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学习月饼的制作步骤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绘本故事,借助于和绘本人物“月儿”的对话,深入了解中秋节。

(2)观看视频,知道中秋节如何演变为团圆节。

(3)观看数字故事,学习月饼的制作步骤和分类。

(4)运用小组讨论法,了解中秋节情感团圆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分月饼吃的方法有分享团圆的含义,感受中秋节“心团圆”的美好情感寄托以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人文情怀。

【活动准备】

1.制作月饼的相关视频及多媒体课件。

2.设计学习单。

3.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一、中秋月儿圆

1.师:小朋友们,看,朱老师今天带来了这么多绘本故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我们挑一本来读读吧!

出示PPT绘本封面图片:

播放音频《月儿的自我介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月儿。我爸爸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科学家,他和妈妈平时工作忙,没空照顾我。我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还有两天就要过中秋节啦!爸爸妈妈就要回来陪我们过节了,真开心!

2.师:你了解中秋节吗?

生1: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生2:中秋节这天全家要吃月饼。

生3:我知道中秋节在八月十五。

3.师:对,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是个团圆的日子,要与家人一起吃月饼。就在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示PPT绘本图片1:

播放音频《月儿介绍中秋节》:中秋节,我就能见到在外工作了好久好久的爸爸,能和亲爱的外公、外婆、妈妈一起过中秋,一起赏月、吃月饼啦!外公还给我讲了中秋的由来。让我给你们说一说吧!传说古时候,月亮上有个月娘娘。因为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大最圆,大家就在这天夜里祭拜月娘娘。慢慢地,八月十五就成了一个节日。因为这一天在一年秋季的中间,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中秋节。中秋节晚上,人们都要赏月、吃月饼。可是为什么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呢?

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月亮是圆的,所以大家想到了团圆。

4.师:同学们都不是很清楚为何中秋节要叫“团圆节”,没关系,让我们先看视频,再来解答月儿的困惑。

播放视频《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传说古代有一位英雄后羿,偶然得到一包仙药,服用后就能升天成仙。但后羿舍不得离开妻子独自成仙,于是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后羿得到仙药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很多人的嫉妒。一天趁着后羿不在家,后羿的徒弟蓬蒙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危急之时,嫦娥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子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因为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得知消息后,派人到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希望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祈盼再次团圆。这件事在百姓中流传开来,从此中秋节祈盼团圆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5.师:看完视频,谁来告诉月儿为什么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生1:我觉得中秋节是祈求团圆的节日,所以叫“团圆节”。

生2:因为嫦娥与后羿不能团圆,百姓知道了,希望他们能早日团圆,就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

生3:中秋节的月亮圆圆的,就像人要团圆一样,所以叫“团圆节”。

6.师:是的。在很久以前,大概是春秋时代,君主就已经在农历秋分这一天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流传到民间,就成了中秋节。中秋节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圆,全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过一个“团圆节”。

板书:月圆

板贴:中秋月儿圆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不知道其中原因。以绘本人物月儿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再让学生通过与绘本人物的对话,了解“团圆节”名字的由来。学生在形象的视觉和听觉的辅助下,既掌握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又感受到了中秋节的团圆氛围。

二、月饼香又甜

(一)月饼制作我来学

1.师: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让我们去看看月儿在忙什么?

播放音频《月儿学做月饼》:中秋节,我们一定要吃月饼,外婆做的月饼可好吃了!今年我要自己动手,做月饼给爸爸妈妈吃!让我赶紧去厨房看看外婆怎么做月饼的。

2.师:那就让我们跟随月儿的脚步,一起去厨房看看。

播放数字故事《月饼制作》:(1)外婆先把水、盐、糖、苏打和花生油加入面粉中并搅拌均匀。(2)把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块,擀成圆皮,就成了月饼皮。(3)将豆沙和果仁包入面皮中,双手反方向旋转,使外皮均匀包住馅儿。(4)把包好馅儿的面团放入模具中,压成月饼生胚。(5)用软毛刷在月饼生胚上刷一层蛋黄液,就可以放入烤箱啦!

3.师:要学会做月饼,先要记住制作步骤。六人小组一起来试试吧,给月饼制作过程标上顺序。

出示PPT学习单:

参考答案:(1)和面(2)擀皮(3)包馅(4)压型(5)刷蛋液(6)烤制

4.师:月饼做好了吗?说说你们的月饼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先和面,接着擀皮、包馅、压型、刷蛋液,最后放进烤箱。

5.师:你们的月饼肯定能做成功。与他们小组做法一样的小组,做的月饼肯定也很香。做月饼的时候,外婆还教月儿唱歌了,一起去听一听。

播放视频《爷爷为我打月饼》: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我为爷爷唱歌谣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我为爷爷唱歌谣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二)月饼种类我来分

1.师:歌曲听完了,外婆的月饼也烤好啦!你们最喜欢哪种口味啊?

出示PPT绘本图片2:

播放音频《交流月饼口味》:月饼烤好啦!我给爸爸做了他最爱吃的鲜肉月饼。你们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月饼呀?

生:我喜欢鲜肉月饼和豆沙月饼。

2.师:朱老师也喜欢鲜肉月饼,咱俩喜欢的口味一样。

生:我喜欢吃莲蓉口味的。

3.师:甜甜的,很可口。

生:什么口味的月饼我都喜欢。

4.师:你真是个大胃王,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月饼。这些月饼按照地域划分,可以分为五大类。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吃的月饼是哪一类?

板书:饼香

板贴:月饼香又甜

播放配乐演示文稿《跟着地图识月饼》:我国月饼分为五大类,包括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滇式月饼和新式月饼。广式月饼起源于广东一带,特点是皮薄松软、造型美观、图案精致、花纹清晰。口味有咸、甜两大类。按照月饼馅可分为莲蓉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水果月饼、叉烧月饼等。苏式月饼起源于苏浙沪一带,其中鲜肉月饼最受欢迎。京式月饼起源于北京、天津一带,有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和提浆月饼。滇式月饼起源于云南一带,云南四季如春,被称为“花都”,所以那儿有一种月饼是由鲜花制成的,被称为鲜花月饼。云南产火腿,人们把火腿肉做进了月饼中,也成了一大特色。新式月饼有冰激凌月饼、茶叶月饼、椰香月饼和海味月饼等,小朋友们最喜欢。

5.师: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给盘子里的月饼分类。每组派一位成员上来贴一贴、说一说。

生1:我们拿到的是提浆月饼,它是京式月饼。

生2:这个是火腿月饼,它是滇式月饼,因为云南产火腿。

生3:我拿到了最爱吃的鲜肉月饼,它是苏式月饼。

生4:这是新式月饼,是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月饼。

生5:这是五仁月饼,它是广式月饼。

(三)月饼团圆齐分享

1.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记住了月饼的五大种类。

播放音频《月儿学分月饼》:听了大家的介绍,月儿也知道了我国有这么多种类的月饼。月饼圆圆的,就像天上的月亮,吃了月饼,表示一家人团圆。可是,为什么要分着吃中秋节月饼呢?

2.师:中秋节,你们家都是如何分享月饼的?

生1:我们家是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一人一个月饼。

生2:我们家里是全家分享一个月饼。

3.师:对的,这就是月儿家要分着吃月饼的原因。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重视团圆的习俗,家里有多少人,就可以把一个月饼切成多少块,大家分来吃,寓意分享团圆。看看学习单上有一枚月饼,你会怎么分来吃?

生1:我们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我会分成五份。

生2:我们家有八口人,我准备分成八份,大家一起来尝尝味道。

4.师:这么多人,月饼不大,分得过来吗?

生2:没事儿,我可以少吃点儿,但是一定要每个人都吃到,因为这是在分享团圆。

5.师: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我们想吃月饼就能买到,而且市场上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能够满足大家各种挑剔的口味。但是,我们还是保留“分享月饼”的习俗,因为全家分月饼,全家享团圆。

板贴:赏月分月饼

设计意图:学生对节日活动中的饮食文化非常感兴趣,因此观看视频,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和种类后,再通过小组活动排顺序、分种类,可以让学生对月饼有更丰富的认知。同时,把分月饼是分享团圆的含义告诉学生,大家一起感受中秋节的美好情感寄托。

三、团圆乐开怀

1.师: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大家都知道了。

播放音频《月儿和爸爸的对话》:谢谢小伙伴们的帮助,月儿知道怎么分月饼啦!我们家有5个人,就应该把一块月饼切成5小块,大家分着来吃!这样月饼才更香,也才更有团圆味道。让我去听听是爸爸要回来了吗?

月儿爸爸:月儿宝贝,我是爸爸。今年中秋节,我们中心有任务,爸爸是主要负责人,走不开,不能回来过中秋节了,你别难过!

月儿:太糟糕了!爸爸不能回来过团圆节。这可怎么办?

2.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像月儿这样的情况,中秋节家人无法团圆?这一天,你们是怎么过节的?

生1:有一年,我爸爸因为工作原因而没有回来过中秋,我当时特别难过。后来我在中秋节晚上跟爸爸视频,全家一起过中秋。

生2:我们家人一直一起过中秋节的。家人就算在外地,也要赶回来。我想月儿一定特别伤心。

3.师:家人们没办法赶回来过团圆节,是挺难受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回来?那么辛苦、繁忙是为了谁?

生1:爸爸因为工作原因,要出差。他是为了我们,为了家人。

生2:妈妈因为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赶不回来了。工作那么忙碌也是为了家庭。

4.师:没错,你们理解了家人的苦心,现在你们能劝劝伤心的月儿吗?

生1:月儿,别难过了。爸爸是为了工作没办法回来,你要体谅他。

生2:是呀,月儿快别哭了。爸爸没办法回来团圆,你可以跟他视频对话,一起过中秋节。

5.师:听了大家的劝说,月儿心情好多了。

播放音频《月儿理解了爸爸》:谢谢大家的安慰,月儿不难过了!虽然没办法跟爸爸一起过今年的中秋节,但我要把这块月饼留给爸爸,等他回来吃。

6.师: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因为工作等原因,经常在中秋节没办法与家人团圆?

生1:小区保安。

生2:飞机、火车上的乘务员。

7.师:对,他们都坚持工作,无法回家与家人团圆。

播放音频《为身边人送温暖》:原来,中秋节这一天,有这么多工作人员像爸爸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是为大家舍小家啊!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无法与家人团圆的亲人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生1:我想给门卫师傅送一块月饼,祝他中秋节快乐。

生2:我在路上碰到环卫阿姨,想给她个拥抱,对她说:“谢谢您的付出,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全家团圆,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过好中秋节,感受“心团圆”更重要。同时,关注那些奉献自我的工作人员,明白他们坚守岗位是为了千万个小家的团圆,所以要尊重、理解、关心他们。

8.师:这样的中秋节团圆味才更浓,这是月圆、饼香、心团圆的节日啊!

板书:心团圆

板贴:团圆乐开怀

9.师:今天我们与绘本中的月儿对话,了解到这么多与中秋节有关的知识。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味中秋节。大家读一读黑板上的儿歌。

儿歌:中秋月儿圆,月饼香又甜。赏月分月饼,团圆乐开怀。

【板书设计】

【点评】

绘本为针 文化为线 思团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精华,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仅要知道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还要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朱老师紧扣“月”的主题,巧用绘本故事做针,中秋文化为线,编织整堂课,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1.塑造主题角色——月儿

该堂课的情景化设计都围绕绘本故事展开,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绘本人物月儿。学生们与月儿有问有答,一起动手制作月饼,学唱歌曲,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中秋节,感受团圆的美好寄寓。通过最后与月儿的对话,同学们更深入理解了“心团圆”这个词的含义。

2.紧扣主题内容——月饼

朱老师基于学情,围绕学生们熟悉的月饼展开,虽说大家对月饼这一中秋特定食品习以为常,但他们对月饼的相关知识还不甚了解。于是,朱老师精挑细选绘本故事中的相关情节,并多角度收集月饼资料,呈现了丰富的相关内容,如月饼的种类、制作技法和分享方式等。活动紧扣月饼主题,引发学生回忆思考,既充满文化内涵,又贴近学生生活。

3.提升主题内涵——团圆

朱老师巧用绘本故事内容,制作精彩数字故事。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们了解了中秋节团圆的意义。同时,朱老师关注到生活实际:中秋节有些家庭无法团圆,该怎么办?她把绘本故事做了现实延伸,从更深的立意让学生思考交流,领悟到中秋节阖家“心团圆”的重要性,并以此探究中秋节“心团圆”的多种形式,体现了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研员 姚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