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久违的星星

王剑冰

同宾有一部乡土散文集叫《久违的星星》,这是我受邀主编“乡愁文丛”的时候,向同宾约的书稿。

当时出版社要求,丛书中的20位作家要从全国范围遴选,而且应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善于写故乡、写乡情的作家,不能太集中在一个地域。我在河南,河南又是文学大省,就不可避免地列入了三位,再多人家就不同意了。同宾接到我的电话,立时把写乡村的一些文章挑选出来,集中在这部体现着乡音乡情的文集里。《久违的星星》是他选了又选的题目。

那么,从《久违的星星》来看,这星星是多长时间没有见到,还是一个怎样的企盼?他把童年对天空的感觉、对星光的感觉都写在了文章里。《久违的星星》就有了一种深意,这种深意是一个充满童真、充满新奇的向往,对夜空的向往,对大千世界的向往。

同宾在这篇散文里还写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祖辈走过,父辈走过,他也走过。小路和星星都构成了一种意象,高远的意象,深长的意象,还有未知的意象。同宾作为一个作家,长期关注民生民情,关注人类命运,我觉得这些都与他的星星和小路的童心是相关联的。他一路走出去,心中仍然充满了童心与怀想,始终有满天的久违的星星,有那条小路。

想起苏金伞先生八十岁大寿时,河南省文联为他开了一次创作座谈会,南丁老师说,啊,大家看看坐在那里的苏老的笑,像不像一个婴儿的笑?大家就笑了,苏老也笑了。我觉得这是对一位老人的一种褒奖,也是一种尊重。南丁老师八十五岁高龄时,我们在医院给他过生日,生日歌中他也是那样笑着,笑得很生动。我们也说,南丁老师是八〇后,你要好好的,健健康康的。我们当时就是这样看待他的。想起同宾在晚年出的集子竟然叫《久违的星星》,也就是这种情结了,他的那颗心同样是年轻着的。

1984年《散文选刊》创刊的时候,同宾来帮忙,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谈论作品。从《奔流》抽出来的编辑加上同宾有四五位,都在一个屋子里办公,我们都是直呼大名,显得亲切。他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非常认真地阅读各个报刊的散文精品,然后送审,最后由《奔流》的主编丁琳审定,便可下厂出刊。同宾对《散文选刊》初期的运作是有一定贡献的。后来,《散文选刊》从《奔流》分出去,成了一本独立的杂志。

同宾是河南散文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长期担任河南省散文学会的副会长,又获得了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所以他很受河南散文作家的尊敬。当我听说了同宾不幸离世的消息,惊讶地呆愣了半天。我正在甘肃出差,立即让学会副秘书长孙勇确认消息的准确性。我真的希望那是一个不确切的传闻。随后交代孙勇以散文学会的名义,向周同宾先生的家属表示哀悼,并且立即在散文学会的公众平台上发布对周同宾先生的悼念。

这之后水兵给我打来电话,表示说他太忙,忘了及时告知周同宾逝世的消息。再后来,孙荪先生也打来电话,询问同宾的事情。大家对同宾是长期关照的。

河南省散文学会经过几任会长精心维护,力求推动河南散文事业的发展。对这样一个文学团体,同宾作为学会的两任副会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会每年要开一次年会,同宾几乎都会出席。每次我都会问他身体如何,他总是笑着说:“马马虎虎吧。”他的乐观态度让我认为他身体并无大碍。他的身体总是瘦削的,这种瘦削似也显现出健康,人生难得老来瘦嘛。每次举办散文年会的时候,我都会设计一个主题性的话题,然后与其他人一同讨论,同宾总是积极拥护,认为考虑得细致。议题交由大会讨论,大家发言积极踊跃,场面十分活跃,同宾也会发言,使得大家有很大收获。

有几次开会,我让同宾做主讲,谈谈散文创作的基本要领以及生活散文的写作方法。他欣然接受,侃侃而谈。他真实的、自然的、朴素的创作理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讲到有趣的地方,总会引发大家的一片笑声和掌声。

每年的散文年会在不同的地方举办,有的距离南阳很远,有的是在山里。每次通知同宾和华歌,他们都会按时赴会,并且在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我知道长途奔波的路上,汽车的颠簸以及起早贪黑的辛劳。这一点我始终是感慨的。当然,我有时也会想,华歌与同宾相伴,两位散文家一路上会有很多话题,也不会寂寞。现在同宾走了,华歌陷入了寂寞中。

同宾长期生活在南阳乡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有着很深的情感,对于民风民情也是知根知底的。对于散文写作,同宾始终是坚持乡情乡音的写作,他的《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就是写这一方面的。他写过很多农民,写过故乡的种种人情世故。

我长期对他的创作给予关注,在我主办《散文选刊》的时候,他常将新写的作品用信封装好寄过来,我都会认真及时地处理,安排选用。见到同宾的时候,也会同他交流,尤其是对乡情、对生活方面的写作。

对于《散文选刊》,每回见面我们都会聊。提出哪一期有什么特色,哪一期的哪些文章选得不错。我们对中国散文的发展和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河南散文,我们也有讨论和交流。

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了一次“南阳文学创作研讨会”,当时让我论说了南阳的散文创作,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南阳师专学报上。其中,我提到了同宾等几位南阳散文作家对河南乃至全国散文创作的贡献,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那个时候,南阳的文学创作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是令人瞩目的。这些年,乔典运、周熠、二月河、周同宾的不幸逝世,是河南文学界乃至全国文学界的极大损失。

河南省散文学会成立已久,散文创作队伍的年龄渐渐偏大。年轻的华歌已退休,同宾也告别了我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共同建设和维护好这支队伍,团结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相携而行,共同进步,将河南散文的大旗扛下去。

同宾走了,猛然想起他的《久违的星星》,我觉得他是走向了充满童年幻想的星空。

(王剑冰,男,20世纪50年代生,河北唐山人。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奖评委。曾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选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