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同宾的“智”与“愚”
- 周同宾先生纪念文集
- 水兵主编 周柯 陈涛副主编
- 2306字
- 2023-03-15 16:12:16
李庚辰
同宾遽然离去,让我十分心疼!
我俩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好朋友,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同庚同班,更是同心同好、同气同声,连发表处女作也在同年同时。就在前不久,2021年6月28日,我从北京回到南阳参加《宛东潮》举办的建党百年诗词征文颁奖会,还与同宾相约聚首,谈笑甚欢,想不到刚过几天,7月1日,他竟撒手西去,实在太突然,太突然,让人难以承受!
在追悼同宾的不同场合,众多文友和读者都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以高度评价,称他是享誉全国的南阳作家群的领军人物,是中国散文园地里一颗耀眼的明星,是德艺双馨的文学家……的确,他的散文《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能够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绝非常人可及。文学圈子里,大家公认他是底蕴深厚的实力派作家,是专写农民的乡土作家中的佼佼者。也有人说同宾是外朴内华的大才子,具有低调高雅、出类拔萃的大胸怀、大智慧,等等。我以为,这些说法大都恰如其分,名副其实。他是南阳的骄傲,南阳作家群的骄傲!
不过,在人们交口称赞同宾的大才、大智、大成就的同时,我却想到,其实,这哥们儿还有人所不知的另一面——有时候他又显得很愚,愚得叫人不可思议,莫名其妙!
先从远处说吧,20世纪50年代我俩同班,因为同爱文学,又都发表过作品,受到语文老师魏元朴的青睐。为了进一步培养造就我们,魏老师建议学校高中年级的文学爱好者成立一个文学研究小组,让我当组长,同宾等人为组员;又建议文研小组办一个文学壁报,起名《萌芽》,让我当主编,同宾为编辑。在我们的努力下,《萌芽》办得不错,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受到同学们欢迎。临近期末,要准备年终考试了,经魏老师同意,《萌芽》暂时停办。次年开学后,同学们纷纷要求《萌芽》复刊,魏老师欣然同意,并让我写复刊词。我觉得复刊词无话可说,便因时措词,调侃说:“大冷天气,不宜‘萌芽’生长,故刚刚萌动即告枯萎。现冬去春来,万物生机,我们的‘萌芽’也死而复生和读者见面了。”没想到此后不久学校开展“交心运动”,竟有人说“大冷天气”是“影射攻击社会现实”,是“同情右派”,要我“交”出这个“心”来。很明显,那些人是冲着我这个主编发难的,不关同宾的事,可他不知哪儿来一股劲儿,竟挺身而出,说复刊词也有他的份儿,要批连他一起批。更要命的是,他竟说批我们的人都是不学无术的饭桶,是对学习好的人羡慕忌妒恨,可鄙又可耻!在那种氛围里,眼见黑云压城了,聪明人躲还怕躲不及呢,他这个平时胆小怕事与世无争的人居然奋不顾身仗义执言,这不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吗?你说他愚不愚、傻不傻呀!犯这一傻不打紧,论成绩他应是上北大的料儿,却因为“政治立场有问题”,“宽大处理”后也只能上个“岗大”(南阳师专地处卧龙岗,考生戏称其为“岗大”)。我说他太愚、太傻、太糊涂,他还不服气,说自己心甘情愿。
参加工作后同宾不忘写作,曲艺、散文、小通讯之类,什么都写。我当时认为写这些东西发表于刊物不多,稿费又少,搞不出大名堂,不如改弦更张写别的。我听本村一位大叔说,他参加过游击队,在宛西一带活动,好像叫白河大队,很有故事。考虑到同宾的文学才情,我建议他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素材,专写小说,开头就写“白河大队”,说不定会一炮打响,一鸣惊人。为了鼓动他下定决心,我还强调说这个素材我过去曾给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一个主编朋友谈到过,他们很感兴趣。写好后我愿帮他联系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谁知没等我把话说完,他便大摇其头,说自己既不懂打仗,也不会编故事,没写小说的条件,还是小打小闹适合自己。我觉得他明明有这个实力,又有现成的素材,路子我都替他想好了,他却偏偏不干,你说傻不傻呀!
还有更气人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写作方面已有一定名气。可他当时的级别和工资都很低,给人感觉穷兮兮挺寒酸的,我想帮他又爱莫能助。恰在这时我的一个战友在深圳一家大公司当了总裁,他们公司需要一个文笔好的人,以便写出一些有分量的通讯和报告文学,通过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和影响。人家听我介绍了同宾的情况,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觉得符合条件,答应他人先去,随后安排担任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年薪十二万。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数字,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多万吧。我以为这下可帮了他的大忙。当我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向他报喜时,他竟无动于衷,慢条斯理地说,那不是去当“御用文人”,专写“逢迎文字”吗?这活儿恐怕咱干不了,也不想干,还是干我的小打小闹吧。我劝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却说,谢谢老兄好意,这事到此为止,还胡诌“君子固穷”“穷而后工”之类给我扯乱弹。我感到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怨他不识抬举,不知好歹,穷不思变,烂泥巴扶不上墙,傻到了家。
打那之后同宾的事我就再未过问,只是不断看到他有作品问世,而且越写越好,以至于登上了我国文学的最高殿堂,荣获了首届鲁迅文学奖。到了这时我才理解了同宾的“傻”,理解了他不为名动,不为利诱,一心一意扎根在南阳的土地上,年复一年满腔热情地写他的父老乡亲,写他的兄弟姐妹,写与他时时相伴、血肉相连的一个又一个纯朴无华、可亲可敬的中原农民的坚定初心和强烈愿望。我明白了,这才是他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啊!据悉,他的作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布海外,广受好评。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他做人作文都近乎极致,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一个农民儿子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世界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是不顶用的。我想同宾就是这样的“愚人”!
同宾老弟,你无愧于地,无愧于天,无愧于家乡父老的期望,无愧于魏元朴老师的精心培育。好兄弟,安息吧!
(李庚辰,男,1941年生,河南社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杂文家、评论家。曾任《解放军报》评论员,正军级高级编辑,品牌栏目《长征论坛》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