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叔孙豹临危不忘国家,虢城会盟曲终人散

虢城盟会进行中间,还发生了鲁国使者叔孙豹(叔孙穆子)遇险的插曲,这与莒国发生的内乱有关。

莒国国君是莒犁比公,姓己,名密州,字买朱锄,在位已经三十五年了。他的宠妃吴姬生了儿子,莒犁比公为他取名展舆,并立他为太子。后来莒犁比公的另一位宠妃齐姜也生下了儿子去疾(号著丘,就是后来的莒著丘公)。莒犁比公脾气暴躁,一次太子展舆惹恼了他,居然直接被他废除了太子之位,声言要立公子去疾为太子。展舆的母亲来自吴国大族,背后有吴国势力的支持,在去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十一月,展舆在吴国的支援下,发动都城内的民众叛乱,攻入王宫,杀死了莒犁比公,自立为莒国国君。公子去疾的母亲来自齐国公室,因此他们母子俩逃奔了齐国寻求庇护。

鲁国执政季武子见莒国内乱,率领季氏职掌的鲁国左军突袭并占领了莒国郓城。郓城位于鲁莒交界,原为鲁国城邑,属于季氏的势力范围,季武子的父亲季孙行父(季文子)曾在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也就是七十多年前率军修筑郓城;鲁国与莒国为争夺郓城经常发生摩擦,后来在鲁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的时候,楚国令尹子重率军攻打莒国时占领过当时属于莒国郓城。三月份,季武子这次趁着莒国太子弑杀国君的机会,再一次率军占取了郓城。

这时在郑国虢城举行的诸侯盟会还在进行,鲁卿叔孙穆子(叔孙豹)正在与会。莒国派人来到盟会现场向晋、楚控告鲁国攻占了莒国的郓城。楚令尹王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向晋国正卿赵文子提出:“重温弥兵的会盟还未结束,鲁国就攻打莒国、掠夺城邑,这是亵渎盟约,请求诛戮鲁国使者以惩罚鲁国。”

跟随赵文子参会的晋国大夫乐桓子想向叔孙穆子索要好处,派人给叔孙穆子通风报信,表示愿意替他向赵文子说情,但又不想把话说得太明了,就让派去的人向叔孙穆子求一条腰带作为回报。叔孙豹明白,这是乐桓子在向他要财礼呢,他就是装糊涂,不想给。叔孙穆子的家臣梁其胫劝他:“舍财免灾,您有什么舍不得的?”叔孙穆子答道:“参加诸侯盟会,是为了保卫国家。我舍财免灾,鲁国可能就要遭到进攻了,这是为国招灾,还怎么保卫国家?人们用墙壁来抵御坏人,墙壁裂缝,是谁的过错呢?我来参加盟会保卫国家却又让它受到攻击,那就罪加一等了。季孙氏此时率军占了郓城,确实是考虑不周,但鲁国又有何罪?十多年来,叔孙氏出使,季氏留守,一向如此。我又去怨谁呢?乐王鲋(乐桓子)喜欢财货,不给他,没有完。”于是叔孙穆子召来乐桓子的使者,撕下一条自己丝绸长衫的下摆送给他说:“我的腰带太窄了。”意思是说,我没什么可以送给乐桓子大人的。

赵文子听到叔孙穆子的这番话后叹道:“面临祸患不忘国家,忠也。想到危难不放弃职守,信也。为国家不惜一死,贞也。为国谋划以忠、信、贞为主,义也。叔孙豹有此四种美德,怎能诛戮呢?”于是派使者向楚令尹王子围回复说:“鲁国虽然有罪,但鲁莒两国长年相互争夺边境城邑,也属正常。而叔孙豹贤能,不惜身死而保卫国家利益,这样的人应加爱护。令尹大人参加盟会而赦免了有罪的国家,还奖励了它的贤臣,诸侯都会信服归顺楚国的。”由于晋国正卿赵文子的坚决要求,楚国就没有再追究鲁国之罪,也没有为难叔孙穆子。

叔孙穆子返回鲁国后,季武子由家臣曾夭驾车去到叔孙豹府邸慰问,其实也是向叔孙豹表示歉意。季武子在叔孙豹家里从早上等到中午,就是不见叔孙豹出来相见。曾夭对叔孙豹的家臣曾阜说:“盟会之上,让老大人受惊了!我家大人知罪了。鲁国是相互忍让治理国家的,老大人在国外忍让,回到国内就不忍让了,那又何必呢?”曾阜答道:“我家老大人几个月出使在外,你们在这里就等一上午,又算什么呢?商人要赢利,还能厌恶喧闹吗?”说完进入内堂又去请叔孙豹说:“季氏已认错,大人可以出去了。”叔孙豹对季氏非常不满,心想你季武子已经担任鲁国执政十多年了,难道还不知足?还要除掉老夫、打压叔孙氏?上次老夫陪同国君出访楚国,你就趁国君和老夫不在国内,私占了卞城,这次你又专权出兵莒国郓城,全然不顾还在虢城参加盟会的老夫安危,这不是故意为难叔孙氏吗?

季武子亲自前来认错,也是给叔孙豹一个台阶下,叔孙豹知道季氏实力强大,在鲁国树大根深,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撼动的,而且向来三桓一体,荣辱相依,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他指着屋里的柱子说:“虽然讨厌它,难道还要砍掉吗?”说完整理好衣衫,出来与季武子相见寒暄,这段过节算是过去了。

莒国三月内乱,公子展舆弑杀父君莒犁比公,自立为君。这位展舆上位之后,不知道拉拢人心,安定社稷,反而急着褫夺了莒国公室群公子的俸禄,被剥夺了俸禄的公子们当然不会支持展舆,于是他们私下里与投奔齐国的公子去疾联络,要拥立去疾为君。公子去疾在齐国公子锄率领的兵马护送下回到了莒国,展舆一看齐国大军压境,只好逃奔了母亲的娘家吴国,展舆的党羽务娄、瞀(mào)胡和公子灭明带着莒国的大厖(máng)、常仪靡两座城池投奔了齐国。季武子则派出鲁卿叔弓(子叔敬子)率兵前往郓城勘定了鲁国所占领的郓城疆界。

三月份虢城盟会结束后,楚令尹王子围设享礼招待晋正卿赵武。席间,伴随着歌舞的节奏,王子围朗诵了《大明》的第一章: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周文王明德布下土,显赫神灵耀上苍。天命的确难信赖,国君也真不易当。上天树敌克商朝,使其不得保四方。)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王子围朗诵这首诗,等于是把自己比作了周文王,确实是过分了。

赵武当然听出了王子围的意思,当场朗诵了《小宛》第二章,其中有一句“各敬尔仪,天命不又。”(各位作风须谨慎,天命一去无影踪。)这是在当面告诫王子围,不要譖越,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宴会结束后,赵武和太傅羊舌肸说起了王子围,赵武说:“楚令尹把自己当作周天子了。”

羊舌肸说:“楚君年少,令尹王子围强势,他会取而代之,但不会善终。不义而强,其毙必速。(不合于道义而强势,他的灭亡会很快到来。)”

虢城盟会结束后的四月份,那时候鲁卿叔孙豹还没有返回曲阜,他随同晋正卿赵武及曹国大夫先是回到了郑国都城,短暂停留后再各自归国。郑简公同样设享礼款待了各位诸侯公卿,享礼之前,郑国上卿罕虎正式告知赵武享礼的日期,赵武心想,各诸侯公卿是归国之前途径郑国都城顺便访问,也不是正式访问,还搞什么享礼,也太正式了,于是他对罕虎朗诵了《瓠(hù)叶》,这首诗描述的是普通贵族饮酒的情景,意思是说享礼应当从简。

罕虎又正式通知了鲁卿叔孙穆子享礼的日期,还对叔孙穆子说:“赵武朗诵《瓠叶》,不知何意?”叔孙穆子对罕虎说:“赵武希望宴会安排得简单些,敬酒只敬一次就行了,上卿大人还是听他的吧。”

罕虎说:“赵文子乃大国正卿,岂敢慢待?”

叔孙穆子说:“正卿大人自己要求简单些的,有什么不敢的?”

享礼当日,郑国作为主人在厢房为宾客准备了五献(五次敬酒)的器物用具。赵武婉辞,私下对郑国执政子产说:“武已经向上卿罕虎大人说过了要简单些。”因此只敬了一次酒,享礼就结束了。享礼之后是饮宴,叔孙穆子在宴会上朗诵了《鹊巢》,其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将赵文子比作鹊,将自己比作鸠,意思是说由于赵文子主盟,并为自己开脱,使自己得以安居,免于被楚国讨戮,因此向赵文子表示谢意。赵文子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叔孙穆子又朗诵了《采蘩》,他对赵文子说:“小国献上蘩,大国爱惜而加以使用,岂敢不服从大国的命令?”

罕虎(子皮)朗诵了《野有死麕(jūn)》的最后一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shuì)兮,无使尨(máng)野吠。”(轻点慢点,别动我围裙,别惹狗儿叫。)希望赵文子以道义安抚诸侯,不要行非礼之事。

赵武则朗诵了《常棣》首章,其中有“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他对大家说:“我们兄弟亲密安好,可以让狗别叫了。”叔孙穆子、罕虎和曹国大夫起身下拜,举起牛角酒爵,对赵武说:“小国仰仗正卿大人,知道今后可以免于罪过了。”

宴饮尽兴而散,赵武离开时说道:“这样的欢乐时光,真的难以再有了!”叔孙穆子、曹国大夫也都彼此拜别回国。

赵武在郑国都城短暂停留之后,取道周王畿返回晋国,周景王派上卿刘定公在颖邑慰劳赵武,安排赵武住在雒汭的馆驿。刘定公宴请赵武,雒汭位于雒水汇入黄河之处,二人谈起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刘定公说:“禹的功绩可谓美矣!他光明的德行多么深远,如果没有禹,我们大概都会变成鱼了吧?在下与正卿大人身穿礼服、治理百姓、面对诸侯,都是禹的力量!正卿大人当发扬光大禹的功绩而庇护天下百姓啊!”赵武答道:“老夫每日战战兢兢,唯恐犯错获罪,苟且偷生,哪里能考虑那么长远的事情呢?”

送走了赵武后,刘定公回到京师洛邑向周景王复命说:“人们都说年老了会多智慧,而糊涂也会跟着一起来了,赵文子就是这个样子。他位居晋国正卿而主持诸侯,却自我等同于下等庶人。没有远虑、混吃等死,这是丢弃了神灵和百姓啊!赵武活不过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