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楚灵王会合诸侯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正月,许悼公访问楚国,楚灵公盛情挽留,同时邀请还在楚国的郑简公一起,又跑到江南的云梦泽田猎了一场。三个月前,楚灵公和郑简公刚刚去云梦泽田猎过,那次是楚灵王玩美了,总想着再去云梦泽,正好许悼公来楚国访问,楚灵王拉上郑简公,三人一起又去玩了一趟。郑、许两国历来不睦,田猎期间,楚灵公作为主人,为郑、许两位国君创造了多次机会,营造了和好的氛围,深化了郑国和许国的关系,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楚灵王在与郑简公、许悼公打猎、宴饮时,其乐融融,他感觉到了做诸侯大哥的荣耀,回想起两年前参加在郑国虢城举行的盟会时的情景,他还是想以国君身份召集诸侯盟会。于是他让郑简公和许悼公在楚国继续盘桓,同时派自己的亲信、楚大夫伍举前往晋国拜见晋平公说:“寡君派举前来问候晋侯,‘昔日承蒙君王的恩惠,赐予了在宋国的盟誓,晋、楚的附属之国互相朝觐。由于年来多难,寡君愿意讨取诸位国君的欢心,派举请示君王何时得闲,贵国如没有四方边境的忧患,则寡君希望凭借君王的尊荣向诸侯请求会盟。”

晋平公听后心中不爽,心想你楚国也要召集诸侯会盟?与晋国平起平坐?就想不答应。晋大夫司马侯(女齐)看出了晋平公的心思,启奏道:“楚王做事正处于过分的时候,郑、许两位国君被他强留于楚,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别人对他的痛恨,然后降罪于他也说不定呢,或者也能让他得以善终。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应彼此争夺。国君还是允许楚王召集会盟,而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归附。如果楚王回归德行,我们还要去事奉他,更何况诸侯呢?如果楚王荒淫暴虐,楚国自己就会抛弃他,又有谁来和晋国争夺呢?”

晋平公说:“晋国有三强,天下无敌。国险、多马、齐楚多难。有此三强,何事不成?”

司马侯心中暗忖:“这国君的德行实在是差劲,怎能做诸侯霸主?”他对晋侯说:“启禀国君,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众多,而对邻国的祸难幸灾乐祸,这不是三强,而是三危。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都是九州中的险要之地,但这些险地并不属于一姓所有,国号更迭、国姓轮替,可见地势险要并不能保佑国家的长久不灭。晋国所处,乃《禹贡》所述天下九州之中的冀州,冀州北部盛产马匹,并没有新兴的国家出现。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众多,是不能巩固自己的,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因此,众位先君致力于修明德行以沟通神、人,没听说过他们依靠地势险要和马匹众多的。邻国的祸难,是不能以此为乐的。诸侯或者是因为多有祸难反而巩固了国家,开疆辟土,齐桓晋文皆成于祸难而称为霸主;或者是由于没有祸难反而丧失了国家,失掉了疆土,卫国、邢国没有祸难却被灭亡了,怎么能以邻国的祸难为乐呢?仗此三危,拯救国家都来不及,何事能成?”

司马侯这一通大道理,说得晋平公无言以对,他决定答应楚国召集诸侯会盟,于是命太傅叔向答复楚使伍举说:“寡君因为社稷之事,不能前去参与盟会。至于诸侯,楚国本来就拥有他们,何须屈尊来询问寡人盟会之事?”伍举领命后,特意代表楚王向晋国求娶公室之女,晋平公也答应了。

伍举出使晋国后,楚灵王问郑国执政子产:“晋国会答应楚国召集诸侯盟会吗?”

子产答道:“会的。晋侯贪图安逸,其志向不在于诸侯。他的朝臣们贪得无厌,没人能匡助国君。在宋国的盟约又说两国友好如同一国,如果晋国不答应国君您,那还要宋国的盟约干什么?”

楚灵王又问:“诸侯会来参会吗?”

子产答道:“一定会来。服从在宋国的盟约,取得君王的欢心,不用惧怕晋国,为什么不来?如果有不来的,那估计会是鲁、卫、曹、邾这几个国家。曹惧怕宋国,邾害怕鲁国,鲁、卫受齐所逼因而亲近晋国,因此可能不会前来。其余诸侯,是君王之威所能达到的,谁敢不来?”

楚王接着问:“那么寡人所要求的都会实现了?”

子产提醒道:“强压诸侯,求取快意,不行;与诸侯愿望一致,都能成功。”

鲁昭公四年六月十六日,经过数月的准备,楚灵王终于达成所愿,在楚国的申县召集了陈、蔡、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淮夷各国的国君参加盟会,宋国则派出了太子佐与会。这次盟会,楚灵王蓄谋已久,意欲效仿齐桓晋文,称霸诸侯;在与晋国休兵罢战之后,联合诸侯讨伐劲敌吴国。然而,晋国虽未阻拦,但也没有来参会,鲁、邾听命于晋国,鲁昭公推说要在国内祭祖无法参会,曹国和邾国都说国内有祸难无法前来,卫侯称病说来不了。宋国是晋、楚谁都不得罪,派了太子佐出来见见世面,郑卿子产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齐国刚与晋国联姻,连续进献了两位晋侯夫人,看到晋侯不参加楚国召集的盟会,齐景公自然也不参加了。

楚灵王的亲信伍举还为如何拉拢诸侯献计献策说:“臣听说诸侯不归服于别的,只归服于有礼。现在国君您开始得到诸侯,对礼仪一定要谨慎遵守。楚国霸业的成功与否,都在此次盟会了。夏启在钧台举行享礼,商汤在景亳向诸侯发号施令,周武王在孟津号召诸侯共同讨伐商纣,周成王在岐阳与诸侯盟誓检阅军队,周康王在丰宫(周文王庙)接受诸侯朝见,周穆王在涂山与诸侯会盟,齐桓公在率诸侯联军在召陵与楚会盟,晋文公于城濮之战后举行了践土之盟。国君您打算采用哪一种会合诸侯的方式?宋国左师向戌、郑国执政公孙侨(子产)也在这里,他们是诸侯的良臣,国君也可以向他们请教。”

伍举的一番话,说得楚灵王心里直痒痒,他对齐景公不来楚国参会还是有些遗憾的,但是齐国国力强大,也不好发作,反而想尽量向齐国示好,以争取齐国的支持,于是回答伍举说:“寡人希望采用齐桓公的方式。”然后派人问礼于宋左师向戌和郑卿公孙侨,向戌说:“小国学习礼仪,大国使用礼仪,微臣敢不进献?”于是向楚王进献了霸主会合诸侯的六项礼仪。子产说:“小国以事奉大国作为职责,岂敢不竭尽所知?”于是向楚王进献了伯、子、男各级诸侯进见霸主的六项礼仪。向戌所献的属于盟主主持盟会之礼,子产进献的为伯、子、男等诸侯会见盟主之礼,对于举办一次盟会的楚国来说,可以说是礼仪完备了,这也正反映出向戌善于保持前代的礼仪,子产善于辅佐小国。

楚灵王认真练习了各项礼仪,还让近臣伍举随侍左右,在盟会期间纠正他出错的地方。结果整个盟会期间,伍举一次也没纠正过。后来楚灵王问他:“是寡人的礼仪一次都没有出错吗?怎么没见你纠正寡人?”伍举苦笑着说:“盟会之礼,下臣从未见过,怎么纠正您呢?臣以为,国君您的礼仪完备,已经打动了诸侯。”

尽管楚灵王把尊礼这出戏演得十分到位,但本性难移,还是露出了破绽。

宋太子佐到会晚了,楚灵王觉得宋国国君没有亲自前来,派太子参会还迟到,因此心中不快,故意跑到武城去打猎,就是不按照盟主接见诸侯的礼仪与宋太子见面。伍举看不下去了,劝楚王说:“国君倚礼行事,宋国太子毕竟是前来参加盟会了,就是不见宋太子佐,也要看在宋左师向戌的面子上,派人去辞谢一番。”楚灵王采纳了伍举的进言,派使者到宋太子佐下榻的馆驿辞谢说:“寡君在武城有宗庙祭祖之事,因为要亲自进献祭品,所以不能亲自与太子相见,还请见谅。”太子佐也只好无可奈何地躬身致谢。

参会诸国中,徐国国君的母亲是吴国人,楚灵王此次盟会的目的就是拉拢诸侯讨伐吴国,于是他下令拘押了徐国国君,理由是徐国心向吴国,对楚国有二心。这种把怀疑当作事实强加给前来参会诸侯的做法,让各诸侯国的代表都心有余悸。

楚灵王在盟会期间表现出的骄横奢侈,遮蔽住了他虚情假意、以礼相待的光芒。伍举知道这样会失去诸侯的拥戴,于是劝谏楚王说:“下臣曾向国君禀报过六王二公(夏启、商汤啊、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往事,他们都是向诸侯显示出礼仪,诸侯也因此愿意听命。夏桀在仍地的盟会,缗背叛了他;商纣在黎地阅兵,东夷背叛了他;周幽王在太室山举行盟会,戎狄反叛,都是因为他们在诸侯面前显示出了骄横奢侈,诸侯因此违命。现在国君您过于骄纵,臣恐怕事不可成啊!”楚灵王根本听不进去伍举的诤言,没有搭理他。

宋左师向戌本以为楚王虚心求教礼仪,真的是转性了,要向华夏诸侯靠拢,尊周礼了,但看到楚王对待宋太子佐的骄横无理的态度,还有无凭无据说徐国国君心向吴国并扣押徐国国君,也是彻底对楚王失望了。郑国执政子产见到宋左师向戌说:“我不担心楚国了,楚王骄纵又听不进去劝谏,不出十年必遭祸难。”向戌应道:“是的。十年骄纵,邪恶必将远播。邪恶远播,必将遭弃。善恶同理,德行远播必将兴盛。”

七月份,楚灵王在申县盟会之后,就亲自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吴国了。跟随楚国出征伐吴的还是那几个附属国的国君蔡灵公、陈哀公、许悼公,以及顿、胡、沈、淮夷几个小国的国君。郑简公和子产返回了郑国,只留了位大夫带领少量兵马跟随;宋国太子和左师向戌也都回国了,留下宋卿华费遂率领部分宋国兵马随楚军出征。

楚灵王派出莫敖屈申(楚国前令尹屈荡之子)率领大军包围了吴国的朱方城,吴国的朱方城内住着从齐国逃奔吴国的庆封和他的族人。楚国大军围攻朱方城,也是楚灵王向齐国示好的举措,楚国先为齐国解决了庆封,也算是给齐景公送上一份大礼。八月份,楚军攻克了朱方城,擒获了庆封,楚王下令诛杀庆封,灭其全族。

伍举一心为了楚王着想,他知道,庆封和崔杼一起弑杀了齐后庄公,楚王也是弑杀了自己的侄子、楚王郏敖篡位的,大张旗鼓地诛杀庆封,会让诸侯产生联想,对楚王不利。伍举小心翼翼地劝谏楚灵王说:“臣听说没有缺点的人才可以诛戮别人。庆封因为忤逆君命,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他会乖乖就戮吗?如果庆封临死之前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国君弑杀郏敖之事,那如何是好?”这话也就是从伍举嘴里说出来,楚灵王可以完全不理,但不会拿伍举这个自己的宠臣怎样,要是换了别人说出来,早被楚灵王处死了。

楚灵王命庆封背着大斧,在诸侯军中游行示众,并让庆封在示众时说:“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弑杀国君、欺凌新君,还逼迫众大夫盟誓。”庆封心想,自己反正是一死,借此机会也把你楚王的丑事抖搂抖搂,他大喊道:“大家不要像楚共王的庶子围(楚灵王)那样,弑杀国君郏敖而代之,还逼迫诸侯会盟!”楚灵王一听,这还得了?当场下令诛杀了庆封。

楚灵王率领诸侯联军在班师返回楚国的途中灭掉了小国赖国。赖国也是姬姓,子爵国,位于楚国息县和汝水之间,是楚国的边境邻国,开国国君姬颖是周文王的第十九子。赖国的亡国国君赖添伯双手反绑,口衔玉璧;士人袒胸露臂,抬着棺材跟在后面,来到楚国中军大营投降。楚灵王一看这架势,马上回头问自己的亲信伍举怎么办?伍举答道:“当年先君成王攻克许国之时,许僖公就像这样投降的。成王亲手为他解绑,接受了他的玉璧,烧掉了他的棺材。”楚灵王这回听了伍举的话,站起来亲自为赖子解绑,接受玉璧,并命人焚烧了棺材。受降之后,楚灵王下令将赖国人迁移至楚国的鄢邑。他还想把许国迁到赖国境内,就命大夫斗韦龟和自己最小的弟弟公子弃疾留下加固修筑赖城,自己率大军返回了楚国。

芈县县公、楚大夫申无宇,在楚国朝中有很高的声望,有“先知”之称。他听说了楚灵王灭掉赖国后的安排,顿足说道:“楚国祸乱的开端就在这里了。召集诸侯,攻克国家,在边境筑城而无人敢违抗。国君的心愿无人敢违背,民众还能安居乐业吗?百姓不能安居,这谁能受的了?民众不能忍受国君的命令,这就是祸乱。”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会合诸侯的这场闹剧,就这样结束了。这年冬天,吴国出兵报复楚国攻克朱方城,一举攻克了楚国的三座城池棘城、栎城和麻城,大有席卷楚国东部之势。楚国职掌祭祀占卜与行军征伐的沈尹(官职名称),名射,亲自率兵奔赴楚国的西淝河入淮水之地增援;职掌进谏的大夫箴尹(官职名称)鍼宜咎也带兵赶到钟离城加固城墙;大夫薳启强则率兵在巢邑筑城防御;大夫然丹率军也在州来城修筑城墙防范吴军。由于楚国东部的大片地区洪水泛滥,楚大夫彭生率军接应几个月前留在赖城修筑城池的斗韦龟和公子弃疾撤回了郢都。这场大水,也让吴国的军队担心后路被切断,不敢冒然深入楚地,只好回撤到吴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