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正卿赵鞅在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夏天平定了国内范氏、中行氏叛乱,士吉射(范昭子)和荀寅(中行文子)逃奔了齐国。赵鞅在国内巩固赵、韩、魏三大家族的势力,清除范氏和中行氏余党,对外讨伐曾大力支持叛军的卫国,寻机谋立卫国前太子蒯聩为卫国国君,虽然迟迟没有成功,但这是晋国八年内战后首次出兵国外,标志着晋国已经彻底走出了内乱的阴影。同时,赵鞅还在鲁哀公六年出兵攻打同样支持过范氏、中行氏叛乱的中山国(鲜虞国),继续肃清叛党余孽、巩固后方,为晋国恢复中原霸权奠定基础。
就在赵鞅彻底平定范氏、中行氏叛乱的同一年,暮年一直致力于与晋国争霸的齐景公去世了,齐国组织的区域小同盟鲁、卫、宋出现了松动,宋国率先倒向了晋国,并主动出兵讨伐叛晋的郑国。
此时迅猛崛起的吴国趁晋国内乱刚刚平息,齐景公去世、区域反晋联盟瓦解之机,不断出兵北上。吴王夫差役使大量民力,开挖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邗沟,更加便利了吴军争霸中原。夫差自公元前499年到公元前495年,五年之内不顾老相国伍子胥的劝阻,轻视心腹之患越国,多次亲率吴军北上攻打齐国,谋求中原霸主之位。齐景公去世后,公子阳生(齐悼公)在阴谋家陈乞(陈僖子)的扶持下,废掉了齐景公临终前所立国君安孺子,登上国君之位。内乱的齐国自保都艰难,更不要说争霸了。就在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齐悼公四年),吴国联合鲁国攻打齐国的同时,赵鞅也亲率晋军主力攻打齐国,以报复齐国收留晋国叛臣范昭子士吉射和中行文子荀寅,顺利攻占了齐国的犁、辕两座城池,拆毁了高唐城的外城墙,一直打到齐国的赖城,方才罢兵回国。
赵鞅还向卫国伸出橄榄枝,希望卫国能够像宋国那样识时务,无奈卫灵公就是不买账,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赵鞅命晋卿魏侈(魏襄子,魏氏宗主)率军讨伐卫国,意图强行扶立前卫国太子蒯聩,但是卫出公(蒯聩之子,此时卫灵公已去世)坚决不屈服,他就是不愿意将国君之位拱手交给他的老爹,致使晋国的计划再一次落空了。
中原霸主晋国正面临着南方崛起的吴国强有力的挑战。赵鞅并不甘心晋国霸权日益衰落,绞尽脑汁筹划着如何在中原大地上与吴国争雄;而吴王夫差也将晋国视为争霸中原的劲敌,他下令开掘沟渠,将邗沟向北延伸,北接沂水,西连济水,直通宋国和鲁国,以便于吴军从水路北上。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夏天,吴王夫差留下太子友坐镇国都姑苏,他自己亲率三万将士北上中原,约请晋侯在济水之滨的黄池举行盟会,同时还邀请了周王室和各路诸侯前来参会见证。赵鞅决定接受吴王夫差的提议,陪同晋定公出席盟会,在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见证下,与吴国堂堂正正地论一下座次,竞争霸主之位。然而,诸侯国各怀心思,只有鲁哀公在亲信大夫子服景伯的陪同下来到了黄池,周王室只派出了卿士单平公出席,齐、卫、宋、郑等国都没有与会。卫、宋、鲁刚刚在前一年秋天私下结盟,推辞与吴国的盟约;宋国忙着出兵攻打郑国,更是没有精力参加黄池盟会。卫出公去年在郧城因为与宋、鲁私盟被吴国扣押,差一点回不了国,幸亏鲁国大夫子贡去找吴太宰伯嚭交涉,方才被释放回国,他哪里还敢再出席吴国提议的盟会?只有鲁国最圆滑,季康子请国君鲁哀公和他的宠臣子服景伯前往黄池,这样就不会得罪吴国和晋国;然而,鲁国真正掌权的三桓(执政兼司徒季康子、司马叔孙州仇、司空孟懿子)都留在了曲阜,根本没有去黄池。
吴军三万北上中原,国内兵力空虚。越王勾践认为报复吴国、一雪前耻的机会已经来到,六月十一日,他下令越国军队分两路向吴国进发。越大夫畴无余、讴阳率越军先锋从南部逼近了吴都姑苏城。吴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登上姑苏城南的横山,观察越军动向。王孙弥庸看到越军之中飘扬的姑蔑旌旗,那是他父亲的旗帜,弥庸的父亲在与越军作战时被俘,因此越国军中的姑蔑人打着他父亲的战旗。弥庸见到父亲的旗帜,顿时血往上涌,他指着越军方向大喊道:“那是我父亲的战旗!见到仇敌怎能不杀?”太子友道:“敌军来势汹汹,我军主力在外,不可轻易出战。如果出战不胜,将会亡国的。还是先等等看。”
弥庸报仇心切,根本不听太子友的,他集合部属五千人,王子地也率军协助他,在六月二十日与畴无余、讴阳所率越军前锋部队展开厮杀,弥庸为报父仇、勇猛无敌,众将士也同仇敌忾,一鼓作气打败了越军前锋,俘虏了畴无余,王子地也俘虏了讴阳。
越王勾践率主力大军赶到后,弥庸、王子地回撤据守。第二天(六月二十一日),越王勾践指挥越军主力不给吴军喘息的机会,猛攻吴军阵营,大败吴军,俘获吴太子友、王孙弥庸、大夫寿于姚。六月二十二日,勾践率越军攻入了姑苏外城,烧毁了吴国奢华的皇家园林姑苏台。同时,勾践还命大夫范蠡和舌庸率兵沿海岸北上至淮河,阻断了吴王夫差的归路。
吴王夫差率军刚到黄池不久,就收到了越国入侵吴国、太子友被俘、姑苏台被烧毁的消息,盛怒的他感觉到天晕地旋,当场将赶来报信的七名吴人全部割颈杀死。他后悔当初没有听进老相国伍子胥的谏言,现在自己的太子都被越王勾践抓走了。心如刀绞的同时,夫差感到恐惧万分,连忙召集随行大夫们商议对策。
夫差对大夫们说:“越国背信弃义,攻打吴国,太子被俘,寡人率三万大军在外,如何应对?是放弃盟会、回师伐越,还是留在这里继续会盟?”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答话。这时站在后面的吴大夫王孙雒说道:“启禀大王,事出紧急,臣不敢讲究年龄长幼、官职高低,冒昧上奏:国君绝不可离会而去!黄池之会,乃大王提议召集,周王室已派卿士作为见证,此时吴国突然无会而归,将会受天下人耻笑,这是拱手将诸侯盟主之位让与晋国,更使越国声望大增。齐、宋、鲁、徐、夷这些国家也会说‘吴国已经失败了’,我们长途返回,他们将会从邗沟两侧对我们发动攻击。晋国再次成为诸侯霸主,将会对我们吴国发号施令。故而臣以为,应当留下参加盟会,待成为诸侯霸主后再回去讨伐越王勾践!”
各位大夫纷纷赞同王孙雒的意见,夫差也点头道:“要想成为霸主,抢先在盟誓时歃血(先歃血者为盟主),有什么办法?”
王孙雒环视群臣,向前一步作揖说道:“遇事不能转危为安、临死不能求生,那就不能称作具有高超的智慧。晋国离本土近,他们的百姓怕死而希望富贵长寿,有退却的余地;而我们距离本土遥远,已无路可退,事奉君王当有勇有谋,为国而战就在此时!”
王孙雒转过头来,面向夫差说道:“大王应在今晚亲率三万精锐,鼓舞人心、激励士卒,振奋气势,用爵位和财宝来勉励众将士,用江淮一带的封地来诱惑他们,同时准备刑戮那些不努力作战之人,向晋国挑战,逼其就范、尊吴国为盟主。”
夫差采纳了王孙雒的建议,在黄昏时分发布命令,让全军将士饱餐并喂足战马,半夜整装集结。月光之下,三万将士分为左、中、右三军,中军由吴王夫差亲自坐镇,白旗白甲白衣,与士卒箭囊中白色的羽毛交相辉映。左军则红旗红甲红衣红羽,右军为黑旗黑甲黑衣黑羽。三军列阵整齐后,夫差一声令下,全军出动。黎明时分到达距离晋军营地一里之处。夫差亲自擂鼓,敲响了铜鉦、金玦、金铎,吴军将士齐声呐喊,声浪震天。
面对吴军三万精锐突然杀到,且又如此声势浩大,晋军大惊。晋定公、正卿赵鞅不知何故,只好下令全军加强防御,并派大夫董褐来到阵前向吴军喊话:“两国君主已商定盟会,撤兵和好,以中午为期。现在贵国突然违反约定,来到我军营外,这是为何?”
夫差亲自上前答话道:“天子有命,王室衰微,诸侯不纳贡,姬姓不救援。寡人率军星夜兼程,以见晋侯。晋君却不为王室的困难忧虑,虽拥有晋国的兵众,却不去讨伐藐视王室的戎狄、楚、秦等国;还不讲长幼礼节,攻打同姓兄弟国家。寡人想保住先君的爵位,既不敢超越先君,也不愿不及先君。盟会之期已近,为免诸侯耻笑,寡人事奉晋君、还是不事奉晋君而作盟主,就决定于今日。寡人将亲自在军营之外听取你们的决定。”说白了,夫差的意思就是来要求先歃血、作盟主。
晋大夫董褐刚要返回营中禀告,夫差命左边的军吏把吴少司马兹和五名王士抓到阵前,六人当着董褐的面自杀谢客。
董褐也被吴军这种血腥做法惊住了,心想吴王这是干什么?想当盟主就说想当盟主吧,阵前命自己的将士自尽谢客,不至于吧!于是赶快返回营中禀告了晋定公,然后对中军统帅赵鞅说:“臣观察吴王气色,好像有大的忧患。小则死了宠妾或嫡子,不然就是国内有叛乱;大则越国已攻入吴国。这种情况下,吴王会非常残暴,不可与这样的人作战。您还是答应让他先歃血吧,不要冒险,但也要有条件,不能白白让他当盟主。”
赵鞅点头称是,他命董褐再到营前回复夫差道:“敝君不敢亲自前来观看贵国显示军威,派董褐前来复命:诚如贵君所言,周室卑微,我们晋国邻近天子,没有逃避罪责的理由。我们不断听到天子责备我们说:从前吴国的先君从不失礼,每年春、秋之时必定率领诸侯前来朝见。如今吴国国君有蛮、荆的后顾之忧,不能继续先君的朝聘之礼,所以让我们晋国效劳辅助周王室,并邀集兄弟国家朝聘周王,消除他的忧虑。现在贵君自称为王,统治东海一带,譖越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周天子早有命令,称吴国国君为吴伯而不称吴王,所以诸侯才不敢事奉吴国。诸侯不可有两个盟主,周室也不可有两个王。贵君如果不鄙视天子,而以吴公自称的话,我们晋国怎敢不顺从您命令的歃血次序呢!”
夫差听明白了,晋国的意思是只要夫差自称“吴公”而不称“吴王”,晋国就尊吴国为盟主。夫差心想,这还不容易吗!一个称呼而已,还是上位盟主最重要,这关系到吴国大军能否顺利回去收拾越国呢!
夫差当场接受了晋国的条件,自称吴公,下令吴军后撤。然后,夫差带领相关人等进入晋国营帐,与晋定公举行会盟。夫差先歃血,晋定公排在他后面。就这样,夫差成为了新一任的诸侯霸主。其实这个霸主之名也是虚的,只是能保证他率领的吴军安全地回撤而已。越王勾践率军俘虏太子友、攻到姑苏外城的事很快就会传遍各诸侯国,如果夫差不能率军灭了越国,谁又能真把他当霸主看待呢。
吴王夫差坐上了盟主之位,就想讨伐不来参会的宋国,誓言要杀光宋国男丁,囚禁宋国妇人。随他一同前来的太宰伯嚭心里非常焦急,姑苏台都被烧了,太子友也被越国俘虏了,吴国的当务之急是赶快返回本土,应对越国的进攻,大王还有心思讨伐宋国?伯嚭向夫差进言道:“国君讨伐宋国,吴国精锐之师必能获胜,但吴军不能常驻宋国呀,越国还在虎视眈眈,要灭掉吴国,三军将士思念故土,还是赶快回去吧。”
一介勇夫夫差这才回过味儿来,率军星夜兼程赶回了吴国境内。勾践此时已撤兵,派去淮河阻断吴军退路的范蠡和舌庸也受命不与吴军纠缠,从海路回到了越国。吴、越两国都需要时间募兵整训、筹集粮草,已经撕破脸的两国在当年冬天停战讲和,但是夫差和勾践这两个死对头都没有闲着,他们都把置对方于死地当作了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