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中,我多次应邀到包括许昌学院在内的近2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转型发展、发展规划、本科教学评估、专业集群与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我关注到河南省教育厅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大致经历了应用型大学遴选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三个不断递进跃升的阶段。许昌学院抓住了应用转型的发展机遇,成为河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首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单位、首批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办学经验与特色多次在全国应用型大学的学术会议上交流,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近年来,我数次到许昌学院讲学、评估、指导,并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特别是在指导该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研制前后,与该校校领导及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吴国玺教授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吴国玺教授勤于学习研究思考,善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优秀的研究型中层领导干部。在完成与团队成员合著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后,他邀请我为其新著作序,我欣然应允。

2010年以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我国地方高校开始向应用型发展的转变,由此,大学的转型发展也成为高等教育界不断探讨的热门话题。经历1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地方高校办学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迫使地方高校把握人才培养的历史方位,不断向内涵式发展,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走向。经过长期努力和发展,地方高校走过了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转折,并正在经历由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变革与跃迁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和探索以及相关研究,无疑对地方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在地方高校发展的历史变革中,尽管其间夹杂着来自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管理者、教师、研究人员和办学利益相关方的不同声音。但是,毋庸置疑,来自高校和学术界的声音成为其中的最强音,转型发展对原有高等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大学运行机制以及大学治理模式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此间,也形成了诸多应用型院校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其中在国内高等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论著有潘懋元先生及其课题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黄达人等的《大学的转型》、柳友荣的《中国“新大学”的崛起》、顾永安等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等等。这些探索从不同的视角,都为中国应用型大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国内众多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深刻解读国家政策,全面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建设、专业集群建设等方面的著作并不多见。

本书聚焦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设,致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和内在逻辑,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从宏观上看,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践出发,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提出了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通过产业学院建设,打破学习时空边界,推动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从中观上看,建设应用型专业及专业集群、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素质发展;从微观上看,加强对应用型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研究。研究者以许昌学院为例,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梳理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必然涉及人才培养的许多方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课题。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聚焦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要把教师教育和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素质。再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上,探索了依托“两个平台”,强化“三个环节”,落实“四个结合”,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三模块”实践教学的“UGE”协同育人、“OPCE”人才培养范式,形成了“UGE”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绿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以上观点在专著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与基于院校实践的经验提炼正是本专著的特色与亮点所在。

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我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者,也是应用型院校建设的实践者,有幸与许昌学院结缘,并且将许昌学院作为我的研究案例。我关注到吴国玺教授等一直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近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文章,还直接参与到河南省重点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实践经验,产出了较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次他和团队成员将多年来的成果整理出版,将会对正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和研究人员提供很有价值的指导与参考。

2021年3月25日,习总书记在闽江学院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应用型本科定位,进一步指明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向,给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大师生员工和办学利益相关者以巨大的鼓舞。我认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良好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并正在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同时,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特别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发展任重道远,但以应用型为核心特质、以高质量为目标追求的中国新型大学的美好前景可期。应用型院校发展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与探索的空间。衷心期望吴国玺教授及其团队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我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顾永安

(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5月10日于江苏常熟南都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