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的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
一、气的代谢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万物由气化生。气有两种不同形态存在于宇宙中:一是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不停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之气;另一种是凝聚状态,细小而散在的气,集中而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形质”。习惯上,把弥散状态下的气称为“气”,把有形质的实体称为“形”。气构成宇宙万物,世界上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具体表现。
气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是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不断运动着的极细微物质。气的活动力很强,具有推动温煦作用,属阳,机体内的新陈代谢,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温煦。
人体内的气依据不同的分布部位,不同的来源,有不同的功能,就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名称。元气为先天之精生化而来,禀生之后,又为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为各种气中最基本的一种。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之原动力,当机体元气越充沛,脏腑组织功能越健旺,身体越健康;反之,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损伤,元气衰惫而可发生糖尿病。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宗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同时对视听言等各种机能均有影响,故又称为“动气”。营气为水谷精微中富含营养濡润的部分所生化之气,富含营养物质,主要分布于血脉之中,为血液组成部分而营行周身。营气与血可分而不可离,故被并称为“营血”。卫气为水谷精微中慓疾滑利的部分所生化之气,为人体内阳气的一部分,其活动能力强而且快,主要功能为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控制腠理开阖、温煦脏腑、润泽皮毛等。
人体的气来源有三:禀承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中的水谷精气,以及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精气”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来源。人出生后,“先天之精”藏于肾,为肾中精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之本。水谷之精气来源于饮食,故也称“谷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来源。人一离开母体,就靠肺呼吸自然界的清气,以维持生命活动。可见,人体气的生成过程,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还与机体本身的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状态关系密切。
人必须从自然界摄取清气才能维持生命。人的生命活动,实质上就是人体气的运动和变化。《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自然界供给人以清气,由鼻吸入;地供给人以味(营养物质),经口摄入肠胃。气与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失的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气化是最基本的运动。如人食入水谷,在肠胃中消化后,其精微被吸收,糟粕被排出;精微物质又被进一步转化为津液、营血、卫气等运行于全身。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作用下将体内的血、津液、水谷精微等布散至全身。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气推动,没有气的推动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总之,人要不停地摄取自然界的气才能生存,人体内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在气的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