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荀攸的猜测
- 三国:兴汉大业从益州开始
- 青格纸贵
- 2116字
- 2025-04-07 00:36:56
大将军府。
何进听着手下人的汇报,神情颇为满意。
如今天子病重,近来宫城内的宦官、士人纷纷选择依附于他,虽然不免有些识不了大体的保守中立派,但那毕竟是少数。
看着春风得意的何进,作为谋臣的荀攸有些不知所措,直觉告诉他,天子空降沈稻任城门校尉这事没有那么简单。
荀攸的脸庞瘦削,胡须稀疏却整齐,透出一种沉稳和内敛的气质。
因着席座相隔甚远,荀攸只能微微欠身,用手虚托提醒道:“大将军,沈稻身为宠臣,尚又任职武官,手握两千城门兵,上任以来他以酒楼吃食犒赏士兵,使得兵将皆对其忠心耿耿,大将军不得不防啊。”
何进一听,眉头微皱,旋即又舒展开来,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沈稻以此等手段笼络人心,俗之又俗,吾乃大将军,京城兵马尽在吾之掌握,何惧之有?”
荀攸看了一眼何进,沉吟了须臾,最终还是决定再劝一言。
“大将军,西园兵马虽号有近两万之众,然而武库却位于城门校尉看守的上东门,那是京城的心腹之地。
执金吾名义上虽是大将军的兵马,负有看管之责,可若是沈稻与执金吾丁原暗中勾结,死守武库大门,不让一刃一甲流出……”
荀攸微微停顿,随后语调拔高:“那么失去了兵器和铠甲的西园兵马,便如同无牙之虎、无翼之鹰,空有威名。大将军,你不可不虑啊!”
荀攸的话语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议事大堂陷入了一片沉默。
满堂汉臣皆低头沉思,仿佛被荀攸荀公达的话语触动了心中的某根弦。
坐在前席的袁绍,身着华服,眉宇间流露出一股傲岸之气。
他不得不承认荀攸所言确实不无道理,但自己身为四世三公之后,岂能甘居人后的点头表露赞同?
袁绍需要的是独树一帜,是鹤立鸡群,是要在大将军何进面前展现出自己四世三公出身的非凡魄力与见识。
“公达所言固然有理,可我与丁原乃是旧交,我断他是定然不会因为沈稻骤得高位而背叛大将军的。
更何况,沈稻不过一商贾,他懂何兵法?晓何计谋?不过是一些商人惯用的微恩小惠笼络人心,此等伎俩,根本不值一提!”
袁绍以四世三公独有的自信口吻让何进空洞的双眼有了几分精神,“倒是本将军忘了,丁建阳此番领并州牧尚在并州屯兵,雒阳的光景他恐怕是顾不上了。”
“可是大将军……”
荀攸还想再劝,但何进已经无心再听了,摆手道:“好了好了,此事就这样吧,公达勿需多言。”
微微张了张嘴,荀攸终究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既然执金吾丁原人在并州屯兵,那么沈稻也确实难以勾搭上武库的北军守备,或许是自己多虑了也未可知。
……
“天呐,又是猪脚饭,一旬五顿肉,这简直是仙人般的日子啊!”
城门兵一口咬下那块酱香扑鼻的卤肉,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陶醉与激动。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竟然又开饭了!
盯着手中那满满一碗的猪脚饭,城门兵眼神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整个人仿佛被幸福的洪流冲得晕头转向。
曾几何时,当大头兵的他们以为能有稀粥、干饼填饱肚子便已是天大的恩赐。
而今,这令人垂涎三尺的猪脚饭,竟然如此轻易地出现在他们的碗中,简直就如同做梦一般!
“让一让,该我啦!这猪脚饭,我可等不及了!”
“对对对,领完的就赶紧离开,后面的人还等着呢!”
前方的士卒领完饭后,迫不及待地就地坐下,大口大口地品尝着这人间美味,呼喊声激起了后方的士卒们的纷纷催促。
片刻之间,空旷的场地上便弥漫起了一股令人心醉的肉香。
那香气,勾起了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欲。
“天呐,这猪脚简直是绝世美味!”
“这真的是我们当兵的天天都能吃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我去过汉为酒楼,见过那些达官贵人们,他们也是排着队吃这个猪脚饭啊!”
“这,这究竟是什么猪的肉啊?竟然如此劲道、如此美味!”
“香,实在是太香了!”
“……”
在狼吞虎咽之中,一群士卒彻底被这份猪脚饭所征服。
在这个普遍只有少量干粮、稀粥勉强度日的时代,这份卤香四溢的猪脚饭无疑成为了士卒心中的圣物。
这一刻,不仅普通士卒惊呆了,就连跟随沈稻见过不少大世面的赵祗也愣住了。
他卖力地吆喝着:“慢慢吃,不要急,人人有份,吃饱了的弟兄就去巡城溜达溜达,莫要辜负沈校尉对我们的好意!”
然而,看着四周那吃得泪流满面、满脸幸福的模样,赵祗心中明白,主公恐怕是远远低估了天天吃肉食对士卒们的杀伤力。
平日伙房送上来的干饼稀粥,与现在汉为酒楼精心腌制、卤香四溢的猪脚饭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眼前这些士卒,处境和他们有些相似的赵祗,心中是再清楚不过他们的念想。
他们投身军旅,并非怀揣着什么家国天下的壮志豪情,只不过是为了寻得一口饱饭而已。
天下大势,家国大义,于这群人而言,不过是些遥不可及的浮云,城门士卒真正所在意的,不过是每日能否填饱肚子。
说白了点,就是谁能给他们一口饭吃,谁能让他们吃得饱饱的,谁能让他们吃得有滋有味,他们便会心甘情愿地为那人卖命当死士。
起初随同马相起义时,赵祗也是有过这种念头,不过后面因为现任主公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所以他选择在马相死后投诚。
但自从真正的认识沈稻以后,赵祗便发誓无论日后在多么艰苦的情况下,他都会始终对沈稻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赵祇上任城门司马以来,已经暗暗将从益州随行而来的敢死营各部安插到了各个城门卫队管理层当中。
现在城门卫兵共计二千余人的队伍,可以说是完全在沈稻的掌控之下。
沈稻对这些士卒有如此待遇,哪怕就是他要造反,恐怕这些受其恩惠的士卒也只会是义不容辞的向前冲杀,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后退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