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疲于奔命

与相州相比,隔壁的魏州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因为隋炀帝开凿永济渠,贯穿魏州境内,使得魏州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枢纽中心,商业逐渐繁盛起来。

中唐之后,更是诞生了号称“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魏博镇,后又成为北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

由于这是一座新兴的城市,缺少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存在权力真空,随着漕运的发展,盘踞在运河两岸的土匪恶霸,市井无赖越来越多。

薛万彻得了李泰的耳提面命,去了魏州之后,立刻着手扫匪除恶。

薛万彻声名显赫,是李世民口中的大唐三大名将之一,很快就整合好了州县两级的土兵乡勇。

薛万彻早在隋末乱世的时候就崭露头角,被李建成引为心腹,还是丹阳公主驸马,纵横天下三十年,什么样的美女财宝没有见过。往年那些土匪豪强用来对付外来刺史屡试不爽的伎俩在薛万彻身上通通无法奏效。

而且薛万彻性格粗暴骄横,那些土匪豪强终于感受到什么叫做恶人自有恶人磨。

仅仅几个月时间,积年巨盗、市井无赖、潜匿土匪、劣绅恶霸,几乎都被薛万彻扫之一空。

侥幸逃脱的土匪豪强或逃离魏州,或老实做人。沿河百姓对薛万彻感恩戴德,不仅作歌诵之,还争相立碑以纪薛万彻的恩惠。

薛万彻因此在魏州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一切顺利的话,假以时日,魏州一定会成为李泰最为稳固的大后方。

但是,一纸邸报打破了按部就班的计划。

五月,长孙无忌、唐临被赐死,于志宁、柳奭、来济罢相,高履行以下十三人或贬谪,或流放的邸报经驿使传到魏州。

把薛万彻惊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李治才登基不到两年时间,就狗咬狗把长孙无忌杀了。

长孙无忌之死,必然会造成朝堂震荡,人心浮动,薛万彻认为这是起兵的天赐良机,时机稍纵即逝。

于是立刻乔装打扮,再次潜入相州城,来见李泰,劝告李泰立即起兵。

相州与长安的距离比魏州近,李泰在薛万彻之前就知道了长孙无忌的死讯。

也猜到薛万彻肯定会冒险再来相州城。

从袖兜里拿出一封信,递给薛万彻。

“殿下,这是什么?”薛万彻疑问道。

“你打开看看便知道了。”

薛万彻把信打开,看完之后,笑道:“果然被殿下猜到了!”

这封信是工部尚书阎立德写给其女濮王妃阎婉的。

当年李泰与李承乾争嫡,阎立德作为李泰的老丈人,一直置身事外。现在时过境迁,李泰早已落败,当然更不可能再去支持李泰造反。

不过那天两仪殿上高真行控诉长孙无忌罪状的时候,同在早朝的阎立德听得心惊肉跳。

高真行明确表示,长孙无忌长期指使尚乘局监视李泰。

阎立德回家之后,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写了一封信,命心腹家仆秘密前往相州,把信交给他女儿。

信中详细叙述了两仪殿里发生的事情,要求阎婉劝告李泰老老实实在相州呆着,不许再生野心,朝廷上下,所有眼睛都在盯着相州。

虽然阎立德也担心,他给相州写信的事情,或许会被尚乘局探知。但他更害怕李泰冥顽不灵,将来万劫不复,牵连到阎家。

虽然当年李泰争嫡落败的时候,李世民并没有牵连阎家,可是李治不同于李世民。连长孙无忌都死在李治手里,他阎家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阎立德才决定甘冒风险,给相州写信。

薛万彻把信还给李泰,说道:“殿下,你也看到了,即使不反,稚奴也不会放过殿下的!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啊殿下!”

李泰点头道:“我之藩相州后,本欲徐徐图之,等待天时,却没想到天时竟然来的这么早。姑父莫急,先回魏州操练兵马,再静等一两月。到时候,我自会传檄天下,姑父在以州响应。”

“兵贵神速,殿下为何要再等一两月?”薛万彻愕然。

“我在等待洪州和潮州的消息!”

“洪州?潮州?”薛万彻不解道。

“洪州都督褚遂良是长孙无忌的挚友,潮州刺史韩瑗是长孙无忌的妹婿,长孙无忌被稚奴诛杀,长孙一族全部流放岭表,你觉得,褚遂良和韩瑗会不会害怕?”

“殿下要联合褚遂良、韩瑗?”

“不错!褚遂良名满天下,韩瑗则出身关陇显族,若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护,那我起兵之后,声势将会更加浩大。而且褚遂良、韩瑗于江南同时起事,兵进山南,也能够起到牵制稚奴兵力的作用。”

李泰讲完,看到薛万彻低头沉思,问道:“姑父,你在想什么?”

薛万彻说道:“殿下,我在思考要不要修书一封给秦州的荆王。如果荆王能够响应殿下,从秦州起兵,兵出陇山,就能直捣关中。到时候,三路大军夹攻,定能使稚奴首尾不能救应,疲于奔命。”

“荆王叔?”李泰皱眉道:“我与荆王叔交情不深,姑父何出此言?”

薛万彻道:“去年我赋闲在京,时常与房遗爱相聚。房家是荆王的姻亲,房遗爱也一直和荆王走得很近。

我听房遗爱说,荆王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他能够手持日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此可见荆王野心不小。只要殿下起事,我断荆王肯定会浑水摸鱼。殿下先与荆王虚以为蛇,等到长安城破,再收拾荆王不迟!”

“这……”李泰迟疑道:“可是如果荆王叔向稚奴告密,那该如何是好?”

薛万彻道:“殿下,无论你反与不反,稚奴都已经认定你会反,告不告密,又有什么区别呢?”

李泰犹豫了很久,最终被薛万彻说服。他已经给褚遂良、韩瑗去信了,早就有泄密的风险。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下定决心后,李泰立刻给荆王李元景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命心腹星夜送到秦州,邀他共讨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