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敢问玄德公可是在此?【二合一】

拜访刘皇叔?

这让崔州平感到有些疑惑。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晓刘皇叔在何处,如何拜访?

“莫非....元直你知晓皇叔在何?”

崔州平以折扇轻轻叩打徐元直胸口,饶有兴致地问。

徐元直却是轻轻笑笑,随后摇头。

“你不知刘皇叔的去处,如何谈及拜访之事?”崔州平皱眉。

“我虽不知刘皇叔在何处,但我等却是可以猜寻刘皇叔的位置。”徐元直说。

“哦?如何猜寻?”

徐元直却不再说,直直地向前走。

见状,崔州平也只是笑,便一同跟上。

“刘皇叔既然来寻孔明,我猜必是受了那位谋士的指点。”徐元直边走边说,说着些不着边际的话。

“何以见得?”

“就连孔明那样的人都对刘皇叔那位谋士赞叹不已,证明传闻中其智谋超群之事定然为真。且先前我便听说刘皇叔前去吴郡的陆家,亲自见了陆家的一个后辈。”

徐元直娓娓道来。

“据说,那名谋士与皇叔说,陆家的那名后辈是王佐之才。而我也多方打听,那名后辈确实天资聪颖。如若不是受了那位谋士的指点,刘皇叔又岂会知晓陆家的晚辈?”

徐元直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一旁的崔州平闻言,却只是低头沉思。

他对这件事有些难以置信。

也对这个谋士有些好奇。

“莫非这谋士真有通天之能不成?为何他会知晓如此之多的人,甚至连一向低调的孔明也知晓。”崔州平心想。

徐元直与崔州平同为好友,自是知晓其心中所想,便说道: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世上总有些人是我等难以理解的。倒是不必如此苦恼。”

崔州平闻言,却没有理会。

二人就这么走了一段路。

崔州平便问道:

“这与你能寻找刘皇叔又有何关系?”

“那名谋士既然有如此本领,自是不会放弃孔明。即使今日被孔明拒,来日定会再来拜访。因此,我估计,刘皇叔在收归孔明之前,定然不会轻易离开。皇叔此刻定然在某处驿馆下榻。”

徐元直煞有介事地说。

闻言的崔州平的却只是白了他一眼,道:

“这南阳郡中如此之多的驿馆,你要从何找起?哪怕皇叔在隆中附近下榻,我等亦是大海捞针,难以找寻啊!”

可徐元直却没有因此而恼怒,脸上依旧是淡淡的笑意。

“你徐元直有何法子尽管说出,可切莫再卖关子了。”崔州平最后说道。

徐元直见状,只是低笑着摇头,看了看附近无人,随后凑近了崔州平的耳边,低低地道:

“我听闻,刘皇叔的双耳,乃是大耳。”

听闻此言的崔州平却是一惊。

刘备大耳朵之事并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人都有了解。

下一瞬,崔州平转而是直直地盯着徐元直。

徐元直见他这副瞪圆了双目的模样,便是知晓了崔州平已然明白过来。

“莫非你是要遣人去寻近日南阳城中,一位大耳之人入住的情况?”崔州平问道。

“不错!”

徐元直拍掌而笑:

“且适才孔明与我等言说,刘皇叔是一行四人前来,其中还有着一个孩童。如此特征,想要在南阳中找寻刘皇叔,并不难。”

崔州平哈哈大笑:

“你徐元直可真是诡计多端。好,便依你所言!待寻到皇叔之后,且前来告知于我,我与你一同前去拜访!”

“好!”

.

晚间。

南阳。

一家驿馆当中。

刘备坐于圆桌上,稍有急切的模样,与张恒商讨着荆州的奇异之事。

自从他们被诸葛亮拒绝之后,便在南阳找了一处驿馆以下榻,待来日再去那隆中。

可他们却发现荆州似乎稍有不对。

城防变严了,且众多的军队集结在府君的府上。

刘备敏锐的感知告诉他,荆州或许是变天了。

“先生,对于此番的荆州局势,先生如何看?”刘备问。

张恒站在窗前,看着天上黑沉沉的乌云,沉思了一会,道:

“主公,我猜此番异动,或许是蔡氏之人所为,蔡氏向来想要将刘景升的幼子刘琮扶上位,因此与大公子刘琦和蒯氏多有不对付。如今荆州部曲正在集结,恐怕荆州的夺嫡之争,怕是不久要开启。如此下去,恐怕荆州无法久待。”

刘备对此亦是点点头。

刘备这些时日也从张恒处了解到了刘琮与刘琦之事。

对此,他只是颇为感叹。

“袁本初的几个儿子在争夺那世子之位,不曾想,这刘景升的几个孩子,也在争夺那世子之位。”刘备对张恒说道。

张恒闻言,便道:

“主公,各大的世家都在几位公子身上下注,若是自己押注的公子输了,届时遭到清算的,便不只是公子,还有他背后的世家,那些个盘根错节的势力。”

“为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哪怕王孙公子不愿意争夺,但也不得不争斗。这些争斗,是在所难免的。”

张恒缓缓说道。

刘备闻言,频频颔首。

这些事情,他也是有所了解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又岂能不争?

两人就着这个话题聊了一会后。

刘备话锋一转。说道:

“先生,备过两日尚且还想前去拜访一番孔明先生,无论成与不成,便即刻启程离开荆州。”

张恒知晓刘备尽览天下英才的愿望,便道:

“依主公所言行事。”

稍后,张恒还在刘备的房间中商讨了一些其他事宜,便准备离去,回到他自己的屋内。

却在张恒准备打开门离去之时,听见了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以及若隐若现的呼吸声。

屋内的张恒、刘备二人觉得有些奇怪,对视了一眼。

张恒便想出去看个究竟。

却迎上了破门而入的糜竺。

这让张恒和刘备皆是一惊。

“糜竺是刘备的亲信,且一直以来遵守礼仪,此番如此匆忙,莫非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张恒顿觉不安,心中暗自思忖道。

满头大汗的糜竺见张恒与刘备皆在此,心中稍有安定。

“子仲,何事如此紧急?”刘备也起身,行至糜竺前方问道。

糜深呼吸几口气,使自己能顺畅地说话,不至于断断续续。

便对着刘备与张恒躬身道:

“主公,先生。子龙将军托我糜家的商队送来一封信。据说是有关荆州之事,要主公和先生速速离开荆州。”

刘备与张恒闻言皆是眉头一皱。

刘备上前接过信,阅览一番后,便瞪圆了双目。

“主公,可是有关蔡氏之事?”张恒试探道。

“先生,你且看。”

刘备将信件递给了张恒。

张恒看后也是眉头一皱,心中稍有不安。

“荆州蒯氏的蒯越前去九江传信,说蔡氏欲要篡位自立,已然将荆州的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刘景升也掌握在了他们蔡氏的手中。”

“为稳住蔡氏,子布先生冒死前来荆州,从中斡旋。子龙将军要我等尽快离开。”

刘备在一旁将信中内容娓娓道来。

闻言的糜竺却是一惊,原本安定下来的心又变得躁动不安。

“先生,为之奈何?”刘备急切地看向张恒。

张恒将信轻轻折起,在屋内来回踱步。

在他看来,蒯越之言不可尽信。

蔡氏虽有吞并荆州之心,但却不敢让他蔡氏之人作为荆州牧。

所作所为,应是想要将年幼的刘琮扶上位。

如此一来,蔡氏一族便可以权倾朝野。

“只是,这蔡氏向来是见风使舵之辈,如今我等占据徐扬二州,实力之强自是不用多说。且毗邻荆州,为何蔡氏此时没有选择依附强者?”

张恒一边踱步,一边轻声喃喃道。

他觉得有些古怪,哪怕蔡氏想要篡位自立。

按他的性格而言,一定会选择依附强者。

“莫非蔡氏选择依附袁绍?”

张恒心中有些不安。

“不可能啊!袁绍远在北方,与荆州相隔甚远,根本庇护不得他蔡氏。”张恒心想,“至于曹操...那就更不可能了,曹操北有袁绍,南有刘备,且西有马腾、韩遂。自身都难保。”

“他唯一的去处便是投靠刘备。可他居然没有行动?难不成蔡氏真有如此胆魄?”

张恒越想越不对劲。

“要不赌一把?”张恒心想,眉头紧皱。

“先生?”

一旁的刘备见张恒喃喃自语地来回踱步,且眉头紧皱。

始终没有回答过他的问题。

这让刘备心有不安。

他从未有如此感觉。

“子仲,这封信是何时拿到的?”张恒依旧没有回应刘备。

“今晚时分。”

“不是这个,我是问子龙拿到的信的时间是何时?”张恒问。

糜竺似乎愣住了。

他从商队之人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便只注意到了要刘备尽快离开荆州之事。

他低下头,开始沉思。

努力回想起那人说的话。

不多时,便如茅塞顿开一般模样,道:

“三日前。”

“三日前....”张恒再沉思,“我等到南阳也恰好三日,这么说是自我等离开九江,蒯越便前来报信。而我等却是与其错过了。”

“子仲,你可先去商队守着,看看子龙是否再派人前来送信。若是有,便即刻送来。还有,通知商队和益德随时待命,一有紧急情况发生,我等即刻离开荆州!”张恒吩咐道。

而糜竺没有任何考量,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是。”

在他看来,既然张恒作出了安排,定然是有了应对的法子。

一旁的刘备没有因张恒的作为而减弱心中的焦虑。

反倒是更为焦急。

因为他不知晓张恒的安排。

“先生,如此安排,可是为何?”刘备再次问道。

对于张恒安排车队和张飞随时待命,刘备倒是明白。

他只是有些不明白张恒为什么要安排糜竺去看看还有没有信件过来。

“主公,恒只是在赌一把。”张恒对着刘备说道。

“赌?”

刘备有些惊讶。

一直以来,在他眼中的张恒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刻居然需要赌?

“恒猜测,蔡氏如此作为,只是想在掌握荆州之后,以蔡氏的名义向我等俯首称臣,借此换取更大的利益。”

张恒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若果真如此,他蔡氏定然会派人前去九江,与我等结好。若此事为真,子龙必然会再次让人送信前来,届时我等在荆州的危局可解。”

“当然,”张恒忽地笑了,“若是恒猜错了,我等便立刻离开荆州。”

刘备忽地觉得这个猜测很大胆。

夺取荆州之后,再向别人俯首称臣?

刘备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也只得接受。

.

第二日。

早晨。

糜竺带着厚重的黑眼圈,手中拿着书信,再次火急火燎地来到了刘备的房间。

朝着刘备的房间门轻轻敲了敲。

尚未整理着装的刘备打开房门一瞧,顿时吓了一跳。

他从未见过如此疲惫的糜竺,问道:

“子仲,你这是?”

“主公,你且看。”

糜竺将手中的书信呈到刘备眼前:

“子龙将军又遣人送来了信件。”

刘备一听是赵云送来的,即刻瞪大了双眸。

难不成先生赌对了?

刘备与糜竺就站在门口,即使旁边有行人经过也不在乎。

刘备展开书信看了一眼,顿时大震。

“即刻请先生来此!”

.

“久闻皇叔仁德布于四海,瑁虽居荆州,然心向往之。今荆州牧刘表年老多病,恐不久于人世。其幼子刘琮,聪慧仁厚,瑁等荆州士族商议,愿奉琮继任荆州牧之位,以安百姓。”

“然蒯氏一族狼子野心,勾结公子琦,意图趁乱夺权。蔡瑁为保境安民,不得已暂掌兵权以镇宵小。今特遣心腹呈此密信,愿领荆州文武归顺天子,共扶汉室。”

张恒看完了信件,将其放置于案上,心中暗笑:

“蒯氏说蔡氏是夺权之人,蔡氏说蒯氏是宵小之辈。这两个士族,当真是水火不相容啊。不过如此一来,倒是对我等有利。”

刘备见张恒上扬嘴角,顿觉心中安稳了不少,旋即呼出一口气。

露出了久违的笑。

“主公,蔡氏如此作为,无非是归顺之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此一来,主动权便在我等手中,他蔡氏不敢轻易对我等动手。主公大可宽心。”张恒说道。

刘备闻言颔首,问道:

“先生对此后有何安排?”

虽然知晓了蔡氏的意图,但是却尚未有应对之法。

张恒思索一阵之后,双眸凌厉,道:

“想办法与子布先生联系,然后引诱蔡瑁出城,借机将其斩杀!”

刘备却是一惊,身体微微往后倾,置膝盖上的手也愣住。

引诱蔡瑁出城,斩杀蔡瑁?

“先生,蔡瑁既然诚心归降,又为何要将其斩杀?”刘备有些疑惑。

在刘备看来,降者不杀。

若是将投靠自己的人杀了,或是会让其他人寒心。

甚至自己的名誉也会受到影响。

张恒道:

“主公,刘景升虽无大志,但其待人尚可,治理荆州亦是不错。而蔡瑁却想将其谋杀,而后另立其阿姐的孩子刘琮为荆州牧,再以此投靠我等,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人,断不可留。”

“他今日会谋杀刘景升,来日难保不会为了更大的利益谋杀我等。人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所以此人断不能留!”

张恒说得斩钉截铁,似乎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

刘备没有说话,只是低头沉思。

“主公,先生说的是啊!如此之人怎能留下!应该尽早除之啊!”

一旁的糜竺也是开声劝道。

他对蔡瑁为人并不了解,但就他敢弑君这一条,就知道此人必须除之!

刘备抬眼,见恳切请求的糜竺,以及眼神坚定的张恒。

便也是不做挣扎,道:

“既然先生与子仲都如此言说,那便依先生所言。只是,我等该如何联系子布先生?”

刘备此言把张恒问住了。

他们此刻身在南阳郡中,而张昭身在南郡当中。

他们根本联系不上张昭,张昭也不曾知晓他们的计划。

若是不能联系张昭,那么他的一切计划都会作废。

正当张恒在抓耳挠腮之时,门外传来了一位儒士的声音:

“敢问玄德公可是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