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民的血汗钱

“我们那个年代的常规操作,退休前一年可以由退休人员选定推举家里亲人或亲戚做接班人,当然文化水平也是要达到合格线标准的。”曹经理。

“好羡慕你们那个年代啊。”汪眠。

“也不用羡慕,以前工资少的可怜,赶不上种地的收入多。”曹经理。

“下一个对账的客户家有点远,一去一回可能错过中午饭点。”曹经理。

“11.00还差三分钟。”汪眠看了一下车上的时间。

“现在回去吃饭是不是有点早啊?”汪眠问道。

“去看下大坝的风景。”曹经理。

“今天我们做的事情和说的话不要跟行里工作人员讲哈。”曹经理。

“嗯,不说。”汪眠。

“小汪,你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试着考一下银行系统,一年两次机会。比三方待遇好。”曹经理建议。

“我已经对银行祛魅了。”汪眠。

“哦?”曹经理笑了。

“来网点之前,我以为自己即将踏入的是一个高大上的金融重地,原来是自己想多了,就是一个妥妥的服务场地。如果我坚持不下去了,我百分之八十是不会再做服务行业。”汪眠大学还未毕业时在学校考研没考上,在家备公务员考试最后笔试都没过。同期的大学同学均已参加工作,她在家闲着没事,太无聊,想找个工作混一下时间,在网上随便投递了一份简历就来了天天银行。

“就算是我考试进入了银行系统也不会比现在过的好。没有喻宏那样的爸爸可以兜底各种领导下的指标,更加没有姚慧欣的幸运,虽然她工作能力差,但有后台啊,打狗还看主人呢!是吧!曹经理。”汪眠。

“随之而来的只有值班加班,扣钱罚款背锅各种。我现在虽然钱少吧,但是有双休,晚上五点到点下班,如果是柜员,好点的就是五点半,六点下班是常态,有可能下班后还要用个人时间去开会学习什么的搞到九十点。你说的待遇,我也并不羡慕,我做不到营销信用卡,也拉不到存款,再好的待遇也与一个无法为网点创收的人相关。”汪眠。

“我双眼看到的天天银行的现状是缩编减员,意味着以后的员工一人要干两人甚至三人的活。太难了。”汪眠。

“我希望我以后的工作不需要与人交流,最好能当个哑巴。”汪眠。

“那种工作好少。”曹经理。

“我看你性格挺开朗的,不像是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的啊。”曹经理。

“嗯,怎么说呢,算了不说了,说多了累。”汪眠。

“你爸妈是做什么的,那么多亲戚朋友什么的,其实存款任务相对来说还是很好做的。”曹经理。

“不要把这个工作想的太难了。”曹经理。

“父亲在中铁,母亲在供水中心上班,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汪眠。

“风吹不着,日晒不到的,你看别人路上的环卫工人,一对比我们还是要知足的。”曹经理。

“走吧,时间差不多了,回去干饭吧。”汪眠。

“上车。”曹经理。

两人回到网点刚好是饭点。

出完饭后曹经理让汪眠去午休,下午跟他一起出去。

汪眠舒服的混了半个月后又被安排与曹经理一起上门催债。

“我不会啊!”汪眠有点犯难。

“跟对账一样,懂吗?”曹经理。

“懂了。”汪眠点头。

车上。

“小汪最近是谈男朋友了嘛?”曹经理。

“没啊。”汪眠。

“怎么这几天每天早上像是没睡醒一样的。”曹经理。

“其实我每天早上都没睡醒。”汪眠在副驾上闭着眼睛回答。

“我要是睡醒了来上班绝对迟到。”汪眠最近是懒的妆也不化了,离开了网点的监控的这段时间每天就是清水洗脸便出门,甚至有时简单的扒拉一下眼屎就出门了。

“等下我们去的那个村子里的人喜欢养狗,咱们走路时不能走快了。”曹经理。

“你被狗追过?”汪眠。

“是啊。”曹经理。

“你之前去过?那今天去的意义是什么?”汪眠。

“每年都去,每年都是家里没人,打电话也不接。行里让去就去呗。任务。”曹经理。

“既然都要不到债,还去的干嘛,那不是浪费人力资源嘛!”汪眠。

“欠多少钱,每年往别人家里跑。”汪眠。

“五十几万,其实这个贷款也不是我做的。我就是一个擦屁股的人。”曹经理。

“我的上一任客户经理,退休前为了完成行里的贷款任务下村拉客户,都是瞎搞的。唉,我也是头疼啊。你说一个村里的小卖部成本最多也就几万块而已,他们居然用营业执照给人贷出五十几万。”曹经理。

“在村里的小卖部贷款干嘛?做什么用?我有个亲戚在村里开小卖部,货架加食品一起三万元不到就可以运转起来,不需要贷款吧。”汪眠。

“这就是问题所在啊。别人不需要贷款,也没有还款能力。居然能放出五十几万的贷款。最后听村里人说,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了外地,联系不上。”曹经理。

“为了五十几万跑了?不至于吧。”汪眠。

“就算是不跑,在家等着我们,找到人也是没有办法,别人就是不还钱你能怎么搞。”曹经理。

“不能打官司?”汪眠。

“行里的要求是先做思想工作。客户贷款资料齐全,信息真实,按照要求是只能贷个十万,员工操作错误给放款五十几,怎么扯?”曹经理。

“哎呀,这些事情我都不想说得,一说就是一肚子的火。一堆坏账,贷款审核不严格,一心只为贷款业绩,中收。你们张行长以前也搞过不少这样的事,还被总行领导通报批评过。”曹经理。

“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啊。”曹经理。

“这也是上面领导层太多的问题,基层员工不到领导人数的三分之一,那些坐在办公室的领导一天到晚没事干就知道给下面的员工制定各种考评指标。层层加码,贪得无厌。员工被迫无奈走向违规。”曹经理。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制度上,在一个城市的领导岗位工作三到五年就要求换区域,他们根本不怕在位时暴雷,急功近利可以短期出成绩,换区域后暴雷与当时领导无关,所以他们根本不做长久的健康经营。”曹经理。

“好的中层领导是夹心饼干,坏的中层是KPI放大器。”汪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