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案例教程
- 王爱红 张丹丹主编
- 1095字
- 2025-03-15 02:34:37
四、结果解读与建议
(一)评估结果解读
本案例采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中的定性风险评估模型对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4个典型作业岗位接触硅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从事撒砂搪壳作业的铸造造型(芯)工、从事熔炼浇注的熔炼浇注工、从事振壳作业的铸件清理工接触硅尘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3级,而从事抛丸作业的铸件清理工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2级。定性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1~4级,可见职业健康风险为3级的从事熔炼浇注的熔炼浇注工、从事振壳作业的铸件清理工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较高,而从事抛丸作业的铸件清理工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虽低于以上3个岗位,但也有风险。
(二)建议
根据风险处理的一般原则,对评估岗位风险进行排序,并提出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1.确定风险处理顺序
对评估岗位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顺序(表1-15)。
表1-15 评估岗位暴露硅尘风险高低顺序

2.建议的处理措施
从模型构成原理分析,可以通过降低化学品危害等级和接触等级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撒砂搪壳、浇注、振壳和抛丸4个硅尘作业岗位的莫来砂危害水平为B级,接触等级为3级或4级,可以通过采用无砂铸造工艺或改变铸造用砂种类来避免或降低物料危害或危害水平,减少每日或每批次铸造用砂的使用量和/或减少铸造用砂扬尘性以降低接触量等措施,降低接触等级,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1)避免或降低物料危害:
改变铸造工艺,可采取金属型铸造工艺,从根本上消除铸造用砂的危害。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低SiO2含量的刚玉砂、铬铁矿砂、锆砂、耐火熟料等非石英质砂替代高SiO2含量的石英质砂,降低铸造用砂的健康危害。
(2)降低铸造用砂使用量:
在满足工艺操作的基础上,对撒砂搪壳、熔炼浇注、振壳进行密闭措施,使以上操作时产生粉尘的铸造用砂的“包装状态”呈“桶装”;进一步提高抛丸设备的密闭性,从而降低铸造用砂使用量等级。此外,还可在企业接受范围内,采取适当降低日产量,从而减少每日操作使用铸造用砂的使用量等级。
(3)减少铸造用砂扬尘性:
严格控制铸造用砂粒径范围,提高铸造用砂的品质,减少铸造用砂中细粉即“泥分”的含量,降低铸造用砂的扬尘性。
(4)其他:
在采取以上降低风险措施的基础上,还应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粉尘防护用品,并监督强制使用;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劳动者粉尘危害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劳动者防护意识;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加强劳动者岗前、在岗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做到职业损害早发现、早处置;加强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监测和风险评估,持续改进,降低硅尘职业健康危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