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于发展目标
一、增长与发展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经济学家常常用国内生产总值 ( GDP) 或国民总收入 ( GNI) 的增长率来测度经济增长速度,用人均 GDP 或人均GNI衡量经济增长水平。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积极变化包括:投入结构的变化、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减少,等等。
3.亲贫式增长
当经济增长能够给贫困人口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率超过全社会平均增长率时,这种增长就是亲贫式增长 ( Pro-poor Growth) 。在亲贫式增长内涵中,包括三个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及其社会经济绩效、收入不平等程度、贫困变化。
4.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 ( Inclusive Growth) 或“共享式增长”是指创造新的经济机会,并且能够确保社会各阶层公平地享有这种机会的持续而公平的增长。其基本内涵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社会包容,即消除制度障碍,提高激励,增加包含大部分劳动力——包括穷人等脆弱人群在内——的社会各阶层获得发展的机会;二、赋权和社会保障,即提高不同人群参与增长过程的资产和能力,改善政府干预的社会风险管理。包容性增长强调改善健康、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基本服务,帮助生活福利条件比较差的人群参与经济活动。包容性增长将亲贫式增长进一步扩展到人类福利的非收入方面,比较接近多元亲贫式增长概念。
5.无工作的增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的五种无发展增长情形之一。无工作的增长 ( Jobless Growth),即经济增长并未给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6.无声的增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的五种无发展增长情形之一。无声的增长 ( Voiceless Growth),即经济增长并未伴随着政治参与和民主的扩大。
7.无情的增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的五种无发展增长情形之一。无情的增长 ( Ruthless Growth),即经济增长产生的利益大部分落入了富人手中,收入分配恶化,贫富分化加剧。
8.无根的增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的五种无发展增长情形之一。无根的增长 ( Rootless Growth),即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导致了本土文化的危机以及民族冲突。
9.无未来的增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的五种无发展增长情形之一。无未来的增长 ( Futureless Growth),即经济增长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对后代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损害。
10.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EP) 、野生动物基金会 ( WWF) 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1.千年发展目标
在200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189个国家一致通过了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 (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提出八个方面的目标:(1) 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2) 实现普遍的初等教育;(3) 促进男女平等,赋予妇女更大的权利;(4) 降低儿童死亡率;(5) 改善母亲健康水平;(6) 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等疾病做斗争;(7) 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8.建立发展的全球合作机制。这些目标被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统称为千年发展目标 (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