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德国的88个小问题
- 梁锡江
- 1091字
- 2025-03-28 16:08:23
5 什么是汉萨?
大家都比较熟悉一家航空公司叫做Lufthansa(汉莎航空),这个词里面的hansa其实来自著名的“汉萨同盟”。但是“汉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hansa一词本属古高地德语词汇,意思大致是“一群武士或扈从”(Kriegerschar, Gefolge)。到了中古高地德语时期(1050年之后),这个词在声音上逐渐演变为hanse,而在含义上也从“武士”过渡到“商人的同业公会或合作社”(Kaufmannsgilde, Genossenschaft),被人们用来指代那些在国外经商的商人团体。
这些商人因为要去很远的地方行商,所以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可能出现的危险。最初是12世纪中叶,一些来自威斯特法伦、萨克森以及吕贝克等地的北德商人会定期坐船来到波罗的海的哥得兰岛(Gotland,今瑞典),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人联盟。该联盟对外代表其成员处理法律事务,拥有自己的印章;大家职业与社会背景类似,还有着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共同保护彼此的利益。当时在德国北部有很多类似的商人联盟,它们逐渐发展壮大,在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Nowgorod)、挪威的卑尔根(Bergen)以及英国伦敦等地都有活动的身影。
到了13世纪末期,德国的城市力量不断壮大,尤其是吕贝克逐渐取代了原来哥得兰在商社的领导位置,于是汉萨由原来的商人联合体演变成了国际性的城市同盟。北海和波罗的海以及内陆的一些帝国城市陆续加入,各个城市的商人可以在其他城市的办事处(Kontor)那里获得帮助,更快更安全地处理商业事务。其核心成员有大约70座城市(主要为德国城市),在15世纪最辉煌的时候,汉萨同盟大约有160个成员城市,力量一度极为强大。在1370年,汉萨同盟的战舰队甚至击败了丹麦国王的船队,迫使国王承认了汉萨商人们的所有权利。其贸易以海洋贸易为主,主要航线就是从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经过里加、吕贝克、汉堡直到伦敦。其货物主要是俄罗斯的皮毛、波兰的粮食、北欧的鱼、德国吕内堡的盐、法国的葡萄酒等。
其中一项重要的货物,同时也是整个汉萨同盟的象征,就是鲱鱼。它由丹麦人捕捉,由德国商人贩卖,用吕内堡的盐进行腌制以方便运输,再用罗斯托克的木桶装着送到消费者那里。
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德国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曾经辉煌一时的汉萨同盟走向了没落。设在国外的办事处陆续关闭,只有吕贝克、汉堡与不来梅还在坚持汉萨传统。在1669年,汉萨同盟在举行了最后一次汉萨会议(Hansetag)之后彻底终结。不过它的精神一直传到了今天,并且被当地人视为非常重要的传统。所以我们今天还会看到不来梅以及汉堡说自己是Hansestadt(汉萨城市)。准确来讲,北德一共有7座城市是Hansestadt,分别是 Bremen(不来梅)、Hamburg(汉堡)、Lübeck(吕贝克)、 Wismar(维斯马)、Rostock(罗斯托克)、Stralsund (施特拉尔松) 以及Greifswald(格赖夫斯瓦尔德)。
总结一下:die Hanse或die Hansa最初指武士扈从,后来指商人同盟,最后指城市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