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
- 田文昌主编
- 1503字
- 2025-03-28 09:56:38
前言
自1979年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中国律师已经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程。四十余年来,经过几代律师的共同努力,中国律师群体展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迅猛发展态势。不仅在数量上从零起步形成人数多达六十余万的庞大律师队伍,还在行动上迎难而上营造了被社会公众接纳和重视的生存环境,宣示了律师对于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四十余年,可谓中国律师的生成期。
然而,由于中国律师制度的历史过于短暂和律师执业环境的艰辛,中国律师队伍虽然发展迅速,却不够健壮。四十余年的征程中,中国律师披荆斩棘、蹒跚前行,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拓荒之旅,虽竭尽全力但也留下了力所不及的诸多遗憾。律师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就是这些遗憾中的重要一环。
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律师已经进入走向成熟的发展期。这种转型,意味着律师的执业技能应当从探索前行的初级阶段转向正规化操作的成熟阶段。而实现这种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律师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
由于中国律师制度的历史过于短暂的特殊原因,中国律师的专业技能缺乏传承。过去四十余年中,对律师的业务培训一直停留在知识讲授的单一层面,实务培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以至于在人们的认识中形成一种普遍性的误解,似乎只要学习了法律知识,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就可以做执业律师了,甚至误以为就此便可以符合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共同的入职标准。正是这种误解,造成很多法律界人士对自己职责定位认识不清的尴尬局面,以至于在控辩审三方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有很多人仍然停留在只懂法律知识而缺乏专业技能的初级水平。
当然,导致这种局面的责任不在于这些法律人士自身,而是我们缺乏和忽视了这种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或者说,我们缺乏这种培训的经验和能力。
实践证明,法学院的知识教育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只是设定了法律实务工作者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入职资格的门槛,而对于这三种职业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才是提升其执业能力的必经途径。
“刑事辩护教程”系列图书是对律师刑事辩护技能进行系统性培训的专用教材,共分为三册:《刑事辩护教程 (理论篇)》 《刑事辩护教程 (实务篇)》和《刑事辩护教程 (实训篇) 》。
《刑事辩护教程 (理论篇) 》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介绍和解析刑事辩护的原理和理念,明确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刑事辩护教程 (实务篇) 》旨在用以案释法的方式,结合各位作者亲历的案例,明确、具体、细致、生动地深入分析和讲解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刑事辩护活动的技能和技巧,使读者可以深刻、直观地感受到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千姿百态,品味刑事辩护活动中的酸甜苦辣,在开阔眼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
《刑事辩护教程 (实训篇) 》是对培训模式、程序和具体方法的详解和指引。书中设计的培训模式是针对《刑事辩护教程 (实务篇) 》中包含的各个专题的具体内容,以受训者全员全程参与的方式展开。培训的基本原则是:“身份不分主次,答案不设标准,人人高度烧脑,资源充分共享。”旨在以理论研讨与实战演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受训者在头脑风暴式的高度参与中,快速提升实操能力。
“刑事辩护教程”系列图书的理论篇、实务篇和实训篇涵盖了刑事辩护从理论到实务再到实训模式的完整内容。三个部分相互衔接,既是统一的整体,又各自独立成篇,是一套对律师进行刑事辩护技能培训的专用教材。其宗旨是从实际案例和律师办案经验出发,以理论释义与实务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论证、阐述和剖析刑事辩护的基本原理、规律、规则,以及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使受训者通过学习实现刑事辩护理论水平与实务技能的全面提升。
田文昌
202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