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世纪晚期的科学革命

14—17世纪,通常被西方学界认为是文艺复兴 ( Renaissance) 时期。在14世纪,“文艺复兴”的概念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人们认为,文学艺术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

16世纪,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 ( Reformation),它是基督教自上而下的一场改革运动。其起点是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通常认为,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宣告结束。

16—17世纪,欧洲也爆发了第一次科学革命,史称哥白尼革命。科学革命与宗教改革均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其发起的原因和开展的进程,与文艺复兴有密切关联,因而,科学革命与宗教改革被视为文艺复兴的衍生物。于是,科学革命像宗教改革一样,可被看作文艺复兴的结果。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简单,但不无道理。

作为同一历史时期发生的变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拥有共同的特点:回到过去。我们在第一章已经讨论过文艺复兴,这里不再赘述。宗教改革是回到使徒时代的尝试,如怀特海所说,16世纪基督教发生了分裂。宗教改革仍是欧洲民族内部的事情。但是,无论怎样看待宗教改革,必须承认一件事情,即不能把宗教改革“算为一种新宗教的出现……宗教改革运动本身并不承认有一种新宗教出现,而宗教改革家也说他们只是把那些被人遗忘的东西恢复起来而已”。1 怀特海还认为:“宗教改革是一种群众性的骚动,它曾使整个欧洲在一个半世纪中沐浴在血泊里。”2宗教改革似乎被定格在血与火的模式中。最终的结果是基督教走向式微,至少其中世纪的雄风不再。也可以说,它不再是统治西方世界的硬实力,而成为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力量,一种文化习惯,即软实力。我们将在第三章再讨论宗教改革。

本章讨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著名的哥白尼革命。尽管科学革命的结果是推动历史进步,但它的起点依然是回到希腊。哥白尼的日心说之所以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拜托勒密所赐。怀特海说:

科学运动在刚开始时,则只限于少数知识界的菁华。在那目睹30年战争发生,而尼德兰的亚尔伐事件又还是记忆犹新的世纪里,科学界人物遭到的最大不幸,只是伽利略在平安地寿终正寝以前所受光荣的拘禁和缓和的谴责。人类面貌古来第一次最深入的变革,就是以这种平静的方式开始的。迫害伽利略的方式可以说是这个变革的开幕式上的一个献礼。因为自从一个婴儿降生在马槽里以来,还很难说有这么大一次变革是以这样小的骚动开始的。3

相对平静温和的起点,导致的最终结果却是震撼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欧洲近代产生的诸多精神力量中,最大的力量当属科学革命。

第一次科学革命产生于广义的文艺复兴时期。从时间段上看,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有重合。科学革命与文艺复兴都是“回到希腊”的一种尝试。那么科学是否从希腊一跃而来,直接从希腊进入文艺复兴和近代早期的呢?不是的!笔者认为,科学革命的发生,中世纪基督教功不可没。不过,在这一问题上,学界并没有形成共识。回答中世纪基督教是否促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问题。

1A. 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2页。

2同上。

3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