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魏徵与王绩:初唐时期的仕与隐

唐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尚未出现我们后来所称道的“贞观之治”。经过隋末的社会动荡之后,人口锐减,人才匮乏,而政府的运转却不能有片刻停止,因此唐王朝建立之初所选用的官员,一部分来自前朝遗留的文学士人,另一部分则来自各路诸侯的烽火之间。在前朝遗留的文学士人中,王绩堪称隐逸的代表。他尽管应唐朝的征召出来做官,但很快又回归乡野,希望过一种贴近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即使唐朝初建,盛世将启,于他而言似乎未尝动心。这种行为的思想根源,恐怕还要从他的前半生所经历的世道丧乱中去寻找答案。与王绩处世态度截然相反的是魏徵,尽管他同王绩一样身处隋末的铁血时代,但他选择的却是另一条道路。在天下大乱之际,他审时度势地辗转于混战的诸侯之间;在唐朝建立后,他又以过人的谋略与坚毅的品格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盛世。这固然有时代与形势的因素推波助澜,但也与他始终渴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进取心态息息相关。魏徵和王绩,其实是隋唐易代之际两类士人的代表,进入唐朝后,他们又分别通过个人的选择呈现了初唐时期出仕与归隐的不同社会文化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