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讨价还价
- 1979:我的模拟人生
- 卧龙山下
- 3207字
- 2025-04-10 23:01:40
张广飞向李方旺求助:“方旺……你说,人大、政法、南开……还有那个沪江的复旦,哪个……哪个更好一点?我这分数,报哪个把握更大?”
李方旺想了想,说道:“广飞,这几所都是国内顶尖的好大学,各有各的优势。人大、政法在人文社科、法学领域是顶尖的,都在帝京,离咱们也算近点;南开、复旦,一个是津门的老牌名校,一个是沪江的综合性大学,实力都非常强劲。具体选哪个,得看你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想法了。”
他顿了顿,继续引导:“从分数把握上来说,可能南开、复旦相对人大、政法会稍微容易那么一点点,但也都是热门学校,竞争激烈。人大和政法呢,分数要求可能更高,但毕竟在首都,机会可能也更多一些。”
他把选择权再次抛给了张广飞:“这几个学校都不错,关键看你自己更倾向于哪个城市,对哪个学校或者哪个领域更感兴趣一点。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选一个你最不后悔的就行。”
旁边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林雨晴和周晓雯也表示赞同。
林雨晴补充道:“是啊,广飞,李方旺说的这几所学校都非常好。你可以看看他们有没有你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周晓雯则再次忍不住“敲打”了李方旺一句,同时也是在提醒张广飞:“广飞,你听到了吧?人大、政法、南开、复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而且相对来说比清华北大要现实得多!不像某些人,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太冒险了!”她说着,还意有所指地瞟了李方旺一眼。
李方旺对周晓雯的“指桑骂槐”不以为意,只是笑了笑。
张广飞听着大家的分析,又低头看了看林雨晴给的资料,心里反复权衡着。最终,他对首都的向往,以及和李方旺一起去帝京闯荡的约定,占据了上风。
他一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好!我想好了!就报人大!跟方旺一起去帝京!”
说完,他不再犹豫,拿起笔,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而林雨晴,在仔细研究了表妹带来的信息和自己的兴趣后,选择了更偏向法学和政治学的“中国政法大学”,同样将目标锁定在了帝京。
周晓雯则相对稳妥一些,她对津门那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颇有好感,又考虑到自身实力和竞争压力,最终将第一志愿定在了津门的“天大”,选择了自己觉得不错的中文专业。
班里其他几个同学,也都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考量下,各自完成了志愿的填报。
有人选择了省内的重点院校,有人则报考了外地的冶金工业大学,想着学一门技术好找工作……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但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盼。
志愿表上交之后,大家互相道别,约定了放榜后再聚。
中学时代,至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
回家的路上,夏日的风带着田野的气息拂过脸庞,道旁的庄稼在夕阳下染上金黄,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充满希望。
李方旺的心情如同这夏日傍晚的天空一般,舒朗而开阔。
清华,帝京,还有那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商海,都在向他招手。
然而,当他来到自家院落时,心头却微微一动。
院门口,赫然停放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还绑着陈阿姨的冰棍箱!
进去里面,就看到婶婶王秀芬正和一个略显陌生的中年妇女坐在院子里的矮凳上,热络地聊着天。
那妇女正是前两天借给他冰棍箱的陈阿姨!
她怎么今天就来了?不是说好三天后来取的吗?这才第二天!
李方旺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什么。他原本的计划是“晾”陈阿姨几天,等她着急来取箱子的时候,再跟她谈长期合作和更优惠的批发价格。
自己这边刚把冰棍卖完,正是显露市场潜力的时候,陈阿姨却提前一天找上门来……
这无疑打乱了他的谈判节奏。看婶婶和陈阿姨相谈甚欢的样子,婶婶很可能在热情好客之余,不经意间把冰棍销售火爆的情况给“泄露”了。
尽管心中念头急转,李方旺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他立刻换上热情而礼貌的笑容,快步上前:“婶儿,我回来了!陈阿姨,您也来了!”
王秀芬看到侄子回来,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起身招呼道:“方旺回来啦!快看,陈姐来看咱们了!”
陈阿姨也笑着站起身,目光在李方旺身上打量了一下,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和好奇:“是啊,小伙子!听说你今天上午去学校填志愿了?怎么样,有把握吗?”随即她话锋一转,指了指旁边的冰棍箱,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哎呀,昨天走的匆忙,忘了跟你说了。没想到你这儿生意这么好啊!我刚听你婶子说,我留下的那些冰棍,昨天一下午加今天一上午,就全都卖光了?啧啧,你们这村里人,买东西可真敞亮!”
这话听起来是夸奖,但李方旺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意味——陈阿姨这是在不动声色地强调她冰棍的受欢迎程度,为接下来的“合作”定调呢。
王秀芬听到陈阿姨提起冰棍卖光的事,这才猛地意识到什么,心里顿时有些懊悔。哎呀,自己光顾着跟陈姐拉家常,显摆自家生意好,是不是说漏了啥,耽误了方旺的正事?
她越想越觉得是自己多嘴了,连忙找了个借口,站起身道:“哎呀,光顾着说话了!陈姐,你看这天都快黑了,晚饭我这就去做!您今天可得留下来尝尝我的手艺!家里也没啥好菜,就是自家地里的,管够!”
陈阿姨连忙摆手拦住她:“哎,嫂子,不用忙活!真不用!你看这天色,黑灯瞎火的,我一个妇道人家走夜路也不方便,得赶紧回县城去了。下次,下次我再来叨扰!”
李方旺便陪着陈阿姨,朝着村外走去。
院子里,王秀芬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心里七上八下的。
她走到正在收拾院子的丈夫李志华身边,带着几分歉意和不安,小声嘟囔道:“他爹……你说……我刚才是不是跟陈姐说太多了?我看方旺那样子……我是不是说错话,坏了他的事了?”
李志华闻言,停下手里的活计,看了妻子一眼,摇了摇头说:“陈姐今天提前一天过来,是谁都没想到的事。再说了,咱们做买卖,实诚点也没啥不好。冰棍卖得好是事实,人家迟早也会知道。方旺那孩子有主意,他知道该怎么跟人谈。”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李志华心里也没有底。
……
“陈阿姨,今天真是谢谢您跑这一趟。”李方旺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嗨,谢啥,应该的。”陈阿姨笑着摆摆手,心情显然还不错,“再说,我这也是给自己跑呢,顺便看看你这儿的情况。”
李方旺送陈阿姨去村口,没有绕弯子,而是直入主题:“阿姨,您看,这冰棍在我们这儿确实挺受欢迎的。昨天到今天,您留下的那些,一下子就卖光了。我是想着,能不能跟您长期合作?我们这边呢,定期从您那儿批量拿货,您看……这价格方面,能不能再给咱们优惠点?”
“再优惠一点?小伙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那天那个价,已经是看在你诚心要,阿姨又急着回家的份上给的半价了!你还想怎么商量?想再便宜?!”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被冒犯的愠怒:“小伙子,做生意可不是这么做的!你想长期拿货是好事,阿姨也欢迎,但价格就是不可能是那天的价格,最多就是比零售价便宜点,但绝不可能是昨天的价格!你要是还想按昨天那个价钱,甚至还想再优惠点,那是不可能的!”
李方旺料到了她会有激烈反应,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微笑,似乎对她的愤怒早有预料。
他刚想开口,用准备好的那套关于“长期稳定”、“降低风险”的说辞来应对,陈阿姨却没给他这个机会,紧接着又说:“而且啊,方旺,阿姨也得跟你说句实在话。现在可不止你一家对这冰棍生意感兴趣了!”
陈阿姨故意顿了顿,目光紧紧锁定李方旺年轻的脸庞,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慌乱、惊讶或者哪怕是些微的动摇。
然而,她失望了。
眼前的少年,脸上竟然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他的眼神依旧平静如水,嘴角甚至还挂着那抹淡淡的、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
那份从容淡定,那份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沉稳,完全不像是一个刚刚走出考场、涉世未深的农村少年,反而像极了她在县城里打交道时遇到过的那些心思深沉的“老油条”!
这让陈阿姨心里暗暗吃惊,同时也更加警惕起来。
眼前这个看起来普通的农村小伙子,恐怕比她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
李方旺确实没有丝毫的慌乱。他甚至在心里轻轻摇了摇头,觉得陈阿姨这招有点太“小儿科”了。
在上一次模拟的经商人生里,他南下闯荡,从最底层的“倒爷”做起,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场面没经历过?
这种抬高身价、虚张声势、利用不存在或夸大的竞争对手来施压的谈判伎俩,简直是他当年玩剩下的,在他的记忆里,这套路实在是太常见,太普通了,根本无法撼动他分毫。